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建辉: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一条成功之路 ——上高县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江建辉: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一条成功之路

——上高县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大政网    时间:2008-7-24


  在当前新形势下,政府如何加强指导、调整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一项急待解决的新课题。近年来,上高县围绕做强支柱产业、做大板块经济、做亮城镇特色,着力发展“一村一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县高效农田占比、生猪、蛋禽、肉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30%、92.5%、100%、100%;农民来自高效规模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一产收入的90%以上。综观我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主要呈现“四化”特点:一是产业基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县已基本形成了10万亩绿色大米基地、3万亩“三辣”基地、3000亩吊瓜基地、80万平方米双孢菇基地、1万亩红薯和5000亩甜玉米基地、3万亩时鲜蔬菜基地、6万亩高效苎麻基地、70万头优质瘦肉型猪基地、6万亩名优水产品生产基地、100万株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等特色基地。二是产品品牌化。我县的“三辣”(辣椒、大蒜、生姜)、“黄山西葫芦”、“桃苑金猪”、“上高鳙”、“九重天板鸭”、“富龙食品”等产品闻名省内外,已成为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三是发展示范化。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已有66个村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生产格局,其中种植业42个,畜牧业16个,果业8个,这些村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的农户已占到全村农户数的85%以上,来自主导产业的收入已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四是延伸区域化。近几年,由于汇银、圣牛、塔下蔬菜、宝龙、富龙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使我县的粮食、蔬菜、生猪等产业不断延伸,使优质稻和高效蔬菜种植、生猪畜牧小区养殖遍及全县各地。如随着粮食产业发展,粮食加工已形成规模,全县有粮食加工企业30多家,并组建成立了江西首家粮食加工企业集团——江西金农米业集团。农业和农村经济从生产领域向加工、销售、品牌等领域不断发展扩张,区域化、规模化、集群式发展初显成效,已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基础力量。
  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有利于跳出农业抓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小生产、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利于跳出农村抓发展,推进产业富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在实施“一村一品”过程中,我县的基本做法是:
  1、注重培优育强,实现传统产业到优势产业的提升。发展“一村一品”,关键在于发挥本地优势,培育优势产业,把好的培优,把优的育强。我县坚持从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入手,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逐步形成了四大支柱、七大基地、四大板块的农业产业格局,使这一农业传统产业发展成为优势产业。一是科学规划调布局。粮食、蔬菜、苎麻、生猪是我县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根据全县产业布局总体规划,粮食生产建成了以泗溪、野市、新界埠、镇渡等乡镇为主的10万亩绿色大米基地;蔬菜生产密集区逐步由县城周边向上分公路、上八公路沿线地区转移,不断发展新的优质高效无公害蔬菜基地;苎麻种植建成了以南港、翰堂、芦洲等上分公路沿线乡镇为主的6万亩优质苎麻基地;生猪养殖结合城镇的扩建、工业集中区的发展、沪瑞高速公路拆建,逐步远离城镇、工业集中区、农民集中居住区,不断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目前,全县年蔬菜面积10.3万亩、总产8.2万吨、产值1.6亿元;,年出栏生猪超过72万头,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生态畜牧小区有16个,规模养猪占全县生猪出栏总量的90%以上。二是多元投入增动力。以建设农业园区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实施村干部“双带”工程,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增强发展“一村一品”的源动力。去年以来,成功实施了优质稻生产、双孢菇生产、吊瓜生产、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态畜牧小区等一批大项目。全县建农业园区18个,实际投资7000多万元。农业园区的建设有力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发展,催生了一批“一村一品”典型。三是标准生产提质量。针对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县从2003年开始就对标准化绿色大米、“三辣”、无公害蔬菜等产品,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质量、加工包装等环节统一规范的标准;拟定了上高鳙生产试行标准,要求苗种生产厂家、养鱼户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目前,全县已发展绿色大米面积2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标志3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志5个,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创建示范县。
  2、注重市场对接,实现初级产品到适销商品的转化。农业是否高效,要靠市场来检验;农民能否从生产上增收,要靠销售来实现。“一村一品”的发展,必须以产品的顺畅销售为前提,没有市场的认可与接受,产品就成不了商品,更成不了名品。一是发展流通组织。千家万户的农民面对着千变万化的市场,为化解小农户面临的大风险,我们着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全县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22家。2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税后年利润上百万元的有16家,每年通过龙头企业加工的稻谷约19.2万吨、蔬菜9万多吨,农产品加工产值12亿多元、加工增值7000多万元;全县建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2个,联系带动面积27万多亩,带动农户3万多户,销售近3.9亿元,创收达5500万元。二是构建营销网络。坚持把加强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培育发展农产品经纪人、运销大户、流通组织等流通主体,使之成为农产品流通的第一直销员、农产品市场的第一信息员和引领农民进入市场的第一领航员。目前,全县运销联合体和运销大户达280户,贩运人员5000余人,跨省、跨区销售农产品80%以上都是靠他们运销出去。三是培育名牌产品。我县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同时,不断完善机制、强化激励、优化环境,培育出一批名牌农产品。目前,全县已培育汇银、七宝山2个著名商标,圣牛、大光明等6个知名商标,打造国家优质品牌1个、省级品牌3个。
  3、注重组织推动,实现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的扩张。发展“一村一品”,目的在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我县不断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努力做到村村发动、村村发展。一是典型示范带动。注重培育各类典型,通过促进会、现场会组织镇村干部、种养大户参观学习,让各村都学有榜样、干有标兵。芦洲乡黄山村蔬菜生产基础较好,经过引导,该村在原有800亩蔬菜基地的基础上,今年新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500亩,全村户均来自蔬菜种植的收入超万元。二是农业科技驱动。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推行农技人员技术职务聘任与服务农村经济大户成效挂钩,全县200多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与大户对接,带动农户学习、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大力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今年以来,全县共兴办各类培训班50多期,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92%农户家中有一位“科技明白人”。三是考核激励促动。把发展“一村一品”列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内容,制定了优质稻、生猪、蔬菜、林果等6类专业村发展标准,从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积极引导、扶持、激励各镇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目前,全县已有39个村被列为县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9个村达到省级“一村一品”标准,预计今年全县将有78%的村建成“一村一品”特色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起县2016
扶持发展“一乡一产业”、“一 村一品”的实施方案
沃野盛开特色花 一村一品富农家——泽州县发展特色农业纪实
县农业局发展现代农业的情况汇报 范文、报告、简历、合同、样本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模式
山西省太谷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