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麦亩产量的今昔感叹
userphoto

2022.07.10 山东

关注

又是一个夏收芒种的季节,看到家乡的一则新闻、蚌埠市一市三县山水相间的大地上,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起伏、一派繁忙喜人的丰收势头、联合收割脱粒机在阳光下紧张工作的景象,深深促引着我仔细读出画图下推出的文字报道。

自从一九七六年初我从农村回到市区工厂上班,再也没有接触到农村与农业,更不清楚我国粮食亩产的变化信息。现在看到蚌埠市郊区和怀远县的种粮大户、私人农场、粮食种植合作社的预割推算小麦亩产的数值已增长到1200斤——1500斤之间时,我久已远离农村“不在其中不关痛痒”的心态一下子兴奋起来。袁隆平为实现每亩稻产3000斤的目标竭尽全力奉献了整整一生。小麦呢,作为旱地作物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大,靠天收几乎成为我一生不变的印象。所以,我对小麦亩产过千斤想都没想过。为了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回过来再仔细看过那张麦浪的近照。的确,成片的麦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完全看不清播种时横排竖列的的原样。外行人一眼看去,也能知道高产在望。在农村插队时常听社员们说,稠豆子稀麦(淮北利辛县人读麦子为mei子),乡里老汉吃亏。再看那又粗又实的麦穗,颗粒饱满,沉甸甸的,耷拉着头,几乎压弯了一颗颗小麦的脖颈子。亏着有粗壮有力的麦秆撑着,否则真不用风吹雨打,麦子自身就被压折倒伏了。

再看那绵延不尽的麦浪中,只有几台收割机在工作,再也见不到过去那种挥汗如雨、弯腰割麦的劳动场面。农机作业基本代替了人力劳作。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画面已经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化景象,彰显出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七十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去利辛县插队时,沿途路过的社队村庄,土坯墙壁上到处刷满学习大寨,战天斗地多打粮的标语口号。当时的农村都在层层贯彻上级的号召,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农业大生产高潮。开发高产田,提高亩产量成为当时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当我真正生活在农村,从中才逐渐了解了农业与农村的状况。

我所在的张湾大队王远生产队,最好的年成小麦亩产也不过250斤。全村22户一百来口人,人均一亩多一点的地,交完公粮,留下种子,平均每人只能分到一百斤左右的麦子。按照当时七五比例的标准粉计算,人均一年也就只有七八十斤的白面。当然除了麦子,村里还种些大豆、山芋、玉米等粗粮。为了提高主粮的亩产量和播种面,其它的副业都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了。按照政策规定,社员每户能拥有分把自留地作为自产自销的菜园,再喂上一头猪外,其余的连个西瓜、香瓜都不种,整个村子连个枣树都砍了。所以,家家户户紧紧巴巴的过日子,要想吃个新鲜的果子,除非去八里之外的集市里买。我们知青刚到村里的前八个月,还可以享受国家计划供应的商品粮。所以村子里的孩子,经常在饭时跑到我们的灶间。自然我们几个人不能让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我们吃饭了。

在春秋两季大忙期间,尽管各级组织利用多种形式全面动员劳动力出工出力,生产队长扯破嗓子,社员的积极性就是上不去。社员们向我们几个知青传递的经验就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试想,这样的种田意识、年复一年的劳动方式,怎能推动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呢?

自新中国诞生以来的近乎三十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革命动员、精神激励的运动方式,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指导,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文化革命更是拔高到从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地步。这种战天斗地的决心经过层层加码的组织动员,思想动员,势必会演变成不重科学、不讲经济规律的蛮干和折腾。不能自觉运用开源节流的科学方式,处理不好开源节流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达不到增产增收的预期效果,反而搞乱了农业发展的生态格局,欠下了农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粮食生产与供应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使农民生活得不到尽快的改善,即使组织不号召群众节约每一粒粮食,人们也会自觉地节省用粮,不自觉地传承了中华民族“俭以养德”的文化传统。

一九七八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在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指导下,无论是粮食还是钢铁,都注重了组织生产的科学性,尊重了劳动者利益的合理性和在此基础上焕发出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纠正了以往“人定胜天”的非理性方式,从而将祖国的大建设推向了科学发展的春天。科学种田,农业机械化、格局生态化、生产数字化贯穿于育种、播种、施肥、浇灌、防治病虫害、收割等全部生产活动中,并且逐步告别了人海战术的落后方式。过去“人定胜天”的决心转化为现代的科学探索,科学预报,科学运用与科学创新;并且将农作物的生长、成熟、收割和初加工纳入全程化环境和过程控制之中。“八亿人民搞饭吃”成为了过去,现在14亿人口几乎完全达到了自给自足的水平,这里还包括了工业用粮大户的需要。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证明了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论断,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子有千条,万条,而改革开放是最重要的一条。

不过,在丰衣足食、粮食亩产节节升高的今天,城乡几代新人中不免出现了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另一消费观。食堂,饭店,家庭,浪费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有些家长一边给子女讲述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边任由孩子乱剩食物、乱弃食物、糟蹋食物的浪费行为。

粮食是一个文明大国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手中有粮,遇事不慌。无论是家是国,都必须居安思危,珍惜来之不易的科学与劳动的成果。新时期新阶段的高歌猛进,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开源节流的科学态度和社会生产全面管理的思想。坚持俭以养德、家国情怀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农业科学发展、科学规划与管理,农业生产才能蒸蒸日上,农村社会才能欣欣向荣,农民生活才能幸福安康。强大的祖国才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奋斗,追逐更具挑战的纪录!

笔者:彭品志

于南京江宁朗诗玲珑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没有农药化肥,知道一亩地产多少粮食吗?最近看到网上有篇文章,
找回粮食本来的芳香
记住乡愁(麦收篇)
当代散文||难忘在生产队劳动的岁月
生产队时期每个社员一年分多少斤粮食?
农村老话“麦子收十成,早断秋粮根”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