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巧用“班班通”让农村孩子多一位良师

巧用“班班通”

让农村孩子多一位良师

姓名:杨 

单位:宁国市万家九年一贯制学校

电子信箱:yh3196@163.com

摘要班班通已广泛地走进了农村学校,其强大的功能迅速改变了我们农村落后的教学条件。本文着力探究如何利用“班班通”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班班通”、激趣、主动探究、语文课堂效率

  :运用“班班通”强大的功能为曾经单一的农村课堂创设新颖丰富多变的教学情境,把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形象,拉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距离,从而帮助学生更细微真切地感受文中的景象意境以及思想感情。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让语文学习和孩子真正融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现如今,班班通已广泛地走进了农村学校,其强大的功能迅速改变了我们农村小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落后条件。班班通资源库中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让我们得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巧妙、适当地运用穿插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形象教学方式进行辅助教学,为曾经单一的农村课堂创设了新颖丰富多变的教学情境,把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形象,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距离,从而帮助学生更细微真切地感受文中的景象意境以及思想感情等。让小学生更乐于自愿接受,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让语文学习和孩子真正融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巧用“班班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多半是从阅读课文内容开始的,读的方法也比较单一。熟读课文自然是学会课文的基础,但由于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特别对于小学生,由于他们生活经验的局限,势必导致其认识上的“模糊性”。此时,如果能巧妙地利用班班通资源,则可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并帮助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体味、感悟、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8课《雷雨》为例,这一课主要讲的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当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仅仅是对下雷雨时的情景的整体有了模糊的“表象”。由于缺少视觉的辅助,这种“表象”只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勾勒下雷雨时的大致印象。因而在交流印象中的雷雨时,学生只能大致地说出打雷了,下雨了,有时下得很大等一些很简单的现象。至于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有怎样的变化,学生则显得较为茫然,也因此而急切地想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到底有怎样的变化。这时,教师轻点“班班通,从事先准备好的备课资源中导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的录像片,让学生在《夏天的雷雨》这首歌的陪伴中,从侧面等不同角度观察雷雨这一现象。完整感知,视听结合,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既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全文,又促发了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悬念,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前提。

二、巧用“班班通”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语言艺术重在朗读中体味真意。而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欠佳,根据这个年龄特点,巧妙地运用班班通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展现出一个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并且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班班通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教学《雷雨》中,教师做如下的教学设计: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但是学生在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现象的变化时,文中的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显得很抽象,特别是对于“压”的理解,学生显得比较困惑。虽然学生能感悟出“压”是表明乌云很多很厚,至于“压下来”带来什么感受,则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和生活经验的缺乏而不能准确地感受。朗读中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的窒息感,只是简单地喊读。此时,教师轻触屏幕,调出了雷雨前乌云翻滚,黑沉沉地直压过来的影像资料放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形象地体验“压”过来的感受。只见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喘不过气、窒息的感受。再让学生读句子,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沉重的感觉很饱满地表达了出来。

又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垂”比较抽象,难理解,教师从资源库中调出蜘蛛垂下来的动作变化画面,将抽象变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明白了,原来‘垂’是说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很快地下来。在朗读中将蜘蛛狼狈而逃的样子读得活灵活现。

三、巧用“班班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班班通”不但因文字、图像、声音的立体结合,扩大了课堂的信息量,还由于其文字的清晰性、信息交互性,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教学《雷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感悟课文的整体意境时,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以及思维缺乏条理性,使得感悟较为零乱:一会儿雷雨前的蜘蛛雷雨中的小树,一会儿雷雨前的天空雷雨后的青蛙……这种错位的感悟不但削弱了课文的美感,而且不能有序地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

怎样让学生做到有序地想象,有条理地表述呢?此时,教师没有打断学生的交流,而是顺势接过学生的话,打开课件,引导学生对比观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在观察的过程中,很快有同学发现有顺序地观察,用对比的方式能更好地比较雷雨前、中、后的天空,小树、蝉、蜘蛛、雷、雨、闪电的不同变化,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雷雨后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卷,为营造美的氛围,教师伴着轻柔的乐声引导学生欣赏雨后的自然界美景:雨过天晴,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马在枝头唱起歌儿……学生们不自觉地接了上去:雨后的景色真美啊!难怪这只小青蛙也蹲在荷叶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这美丽的世界。

有学生激动地说:“老师,老师,我能扮演这只快乐的小青蛙,把看见的雨后美景告诉大家吗?”“老师,我想演蜻蜓……”“我想演小鸟……”教室里顿时变成了小动物乐园,学生们的想象犹如插上了翅膀,一下子飞了起来,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表达出来。

四、巧用“班班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重难点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如果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的现象,因而有些课文的重难点,孩子们很难理解。即使用配套的教学挂图来代替,讲起来也还是比较抽象、乏味,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这个时候,“班班通”的强大功能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把平面、无声的文字通过影像、图画、音乐、语音立体地演示,不仅使课堂教学省时省力,又传递给学生立体的感性信息,有助于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在《雷雨》一课中,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弄清雷雨的特征和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在交流雷雨的特征时,因为小学生的感知较为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总体,而忽略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所以尽管学生七嘴八舌,热热闹闹,也无外乎“雷雨前很闷热,会打雷,雨很大,停了后很凉快”这些笼统的印象。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我打开“班班通”中雷雨的全过程视频,让学生观看下雷雨时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学生直观地感知了雷雨特征。此时有学生质疑:雷雨前是怎样的呢?于是,教师又播放雷雨前的课件,引导学生说话。学生在表述中又产生新的疑问:雷雨中的雨有什么变化?和平时的雨有什么不同呢?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调出影像资料:雷雨由大——很大——小的过程。直观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雨中的特征。这样,既有画又有文,既调动了视觉,又启发了思维,学生在兴趣盎然的体验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实践表明,巧妙地用好“班班通”这一崭新的、普遍性的教育辅助手段,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地营造了学生快乐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象得到,做到了内容学习兴趣化,文本交流情感化,想象空间情境化,品词析句形象化,难点突破简单化。使学生在美景中浏览,在意境中陶醉,在想象中飞翔,在快乐中成长。

                       

 

                   二〇一五年四月七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五法
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学情分析方案.docx
“雷雨”教学片断及反思
1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二年级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思维导图汇总,收藏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