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用(金启静出身名门望族) 初识朱孔阳 - 清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初识朱孔阳

纪念恩师朱孔阳2010-01-28 01:26:14阅读128评论0  字号: 订阅

 

引用

甘桁(石子)初识朱孔阳

 

 

 一九七四年,儒宿邬式唐前辈八十寿,我与谢兰轩等前往祝寿。邬老书斋壁间挂满友好馈赠的书画。偶然间发现一帧祝寿图,署款联铢阁朱孔阳和金启静。“金启静”,这名字似曾在哪里听到过,想起我小学的校长不是也叫金启静吗?虽然离开小学已经几十年了,但因为我小学时画画,受到过出身女画家的校长表扬,所以,特别记住了校长的名字。一解放,金校长退休,即由革命前辈张琼担任校长。邬老、兰轩先生大概把这件事以及我的近况告诉了朱金夫妇。果然不到一周,孔阳先生去信谢兰轩,邀我周日往联铢阁便宴,一再嘱我不要“夹带南北”(就是不要买东西送礼)。是日,有兰轩先生、邬老作陪,我终于见到了金校长和孔阳先生两位老人。

金校长身体羸弱,说起话来慢吞吞的,有气无力,而孔阳先生却精神矍铄,看不出是八十多岁的老人,惟耳聋,讲起话来声如洪钟。老人不爱用助听器,准备了纸笔,让你把话写下来。他讲我写,就这样进行交流。早先通过兰轩先生和邬老的介绍,对两位老人略为知道了一些。金启静出身名门望族,曾留学日本学美术,回国后参加中国女子书画会。朱孔阳大名过去我从未听闻,他擅书画篆刻,精鉴赏,富收藏。早年鬻艺沪滨,现被聘为上海中医学院医史搏物馆顾问。与马寅初、刘海粟、高络园、苏局仙、沙孟海等相交契深,常有往还。他是松江人,所以,书画署款姓名前总爱冠以“云间”二字,“云间”,松江的古称也。晚辈有云间程潼,即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程十发,程十发也常来问候。

 席间,孔阳先生指着我笑着对金启静说他是你的学学生,也就是我的学生,我就教你金石文字之学。我恭恭敬敬地鞠了躬,算行过拜师礼了。自此,我经常周日一早骑着自行车,从虹口骑到西区近徐家汇的天平路去学艺。如工作忙,几个礼拜没去,他会写信来问(当时上海还很少有私人电话)。每次他都捧出收藏的精品,逐一讲解,有时评改我刻的印章。如有客人来造访,他都要给我引荐,我见到施蛰存教授,书画家施南池、装裱名家黄幻觉、青年画家陆永安(后赴法定居)等。有次见到复旦大学裘拄常教授,他夫人是著名女画家顾飞(默飞)。后来裘老写了张字,顾飞画了幅山水送给我。中午,每次孔阳师都留我用饭,这已成为定规。

孔阳师有一女一子,都在外地。两个留守老人,相依为伴,切磋艺事,享度晚年。有个老保姆,帮助料理家务。但下厨烧菜,师母都要亲自动手,菜肴少而精,都盛在六边形的小碟内,很讲究色香味,像是在制作艺术品。

老人是孤寂的,当我每次去的时候,他们都会露出喜出望外的表情。孔阳师九十岁后,每次我告辞时,他都会说,有空常来,来一次少一次。听了这话,我鼻子总是酸酸的。

                                                                             (2004年9月5日)

 

[补记]三年前是恩师——著名金石书画家、文物鉴藏家、医学史家、诗人朱孔阳先生,诞辰115周年、逝世20周年,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了《云间朱孔阳纪念集》。其哲嗣撰文《先父云间朱孔阳先生生平简述》中说:“先父在八十岁后,就很少再动刀笔镌刻印章了,但却收了好几位有志于此者为学生,耳提面命,细心教导。在他言教身传下,这些弟子都不负先父所望,不仅在篆刻艺术有长足进步,品德也为人称道。如甘珩(桁)、夏雨人、穆鼎宇,都已成为篆刻界有成就的佼佼者。跟随先父多年的原上海二医大教授赵立国,定居美国后,在教学之余,继续从事篆刻艺术创作,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异国的传播者。”

孔阳师以为我名字“桁”,从“木”不好,改成从“玉”旁的“珩”。同门穆鼎宇先生因为在杭州,我未曾有缘谋面,现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师弟夏雨人,为恩师的关门弟子,少我十五岁,原名夏迎宪,浙江永康县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勤于艺事,成绩斐然。在参加日本东京京都美术馆举办的国际文化书道展中获得金牌奖,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展,并屡屡获奖。自励云:“年年岁岁勤修炼,岁岁年年艺不同。画书非书书画书书也非书,临古像古古临古古就像古。”

                                                                             ( 2009年8月)

 [附录]

 朱孔阳(1892—1986),曾用名朱既人,以《诗经》有“我朱孔阳、为公子裳”之句,故字云裳,又字云间、云上,号浣云,又号三百方富翁,晚号庸丈、龙翁、聋翁,斋堂名联铢阁、不可不可盦,上海市松江县白龙潭乡人。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之江大学毕业。历任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杭州市文管会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擅长书画,文物鉴定,亦精篆刻,又为收藏大家,最喜欢收藏各类名砚砂壶、笔海、名印、秦汉印玺、唐宋砖瓦等,无论原物或拓本均在收藏之列。中国当代著名金石书画家、文物鉴藏家、医学史家、诗人。

 民主革命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6岁时从岳旭堂学医。清宣统二年(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松江支部。民国成立进杭州之江大学自助部文科学习。不久在杭州教会办的青年会工作,由干事升至代总干事。先后在杭州青年会创办书法、国画、篆刻班等。对历代文物,既精鉴别,又富收藏。曾说:“不只因为自己爱好,主要是为国家保存文物。”与画家陶冷月合作,举行扇展,陶作画,朱作书,合称“双壁”。登广告曰“陶朱公卖扇”,一时传为佳话。

 抗日战争时期,任浙江省抗战后援会常委及杭州留守,又任万国红十字会杭州分会华方总干事,主办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救护数百名抗战将士并收容、转送难民2000余人。1938年初随难民撤离杭州,到达上海租界。此后在上海寓居,担任由宁迁沪的金陵神学院和金陵女子神学院文史教授多年。为免使杭州岳坟精忠柏化石沦落日本侵略者之手,多方筹款购得(建国后捐献给国家)。个人收藏除书画外尚有印玺、古砚、陶瓷、竹石雕等。

 解放战争时期,任金陵大学沪校教授。1947年上海市立博物馆复馆,遂向该馆捐献了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职于中医协会,在沪发起成立上海美术考古学社。工书画,喜以朱笔创作书画,擅长文物鉴定,亦精篆刻,又为收藏大家,最喜欢收藏各类名砚、砂壶、笔海、名印、秦汉印玺、唐宋砖瓦等,无论原物或拓本均在收藏之列,其收藏雨花石之多,则以箱计算。为人诙谐,交友广泛,与马寅初、夏承焘、郭沫若、顾颉刚、贝时璋、沙孟海、刘海粟、来楚生、程十发等社会贤达友情深厚。1952年夏得王国维手拓殷墟甲骨文本和李汉青摹写本,校勘辑成《殷墟文字考释补正》。1953年应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聘任,负责征集、鉴定医史文物资料,撰写历宋、元、明、清20余代的《何氏世系考)。1951年和1962年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书画、玺印文物5件。此外还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以及北京、上海、南京、浙江、山西等省市的文物馆、博物馆和文化、宗教部门捐献文物100余件,许多捐赠品堪称国宝。1972年以80高龄退休,但仍应邀赴杭州、合肥、太原、济南、曲阜、绍兴等地,协助有关部门,从事文物鉴定工作,并被聘为杭州市文管会委员。1982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应邀赴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班讲学,毕生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晚年所作的隶书五言联,在1986年“中国当代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选展”中展出。并曾与刘海粟、高络园三人合作《松竹梅图》,人称为沪上“海陆空”三军(“陆”、“空”为谐音)。生平载于《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1986年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著有《名墓志》、《分韵古迹考》、《分韵山川考》、《殷墟文字》、《历代陵寝备考》50卷、《宗庙附考》8卷等,后人辑有《朱孔阳先生诗词选》、《朱孔阳先生篆刻书画作品选》、《朱孔阳先生部分艺术收藏品选》等。

————————————————————

閤   书画家朱孔阳榜其斋曰“联铢閤”,“閤”常被误为“阁”。“閤”本义是“门旁户”,即设在大门旁侧的独扇小门,也泛指宫内最小的门。后作为“阁”的异体字。朱孔阳用“閤”而不用“阁”,“联铢”者,是“联”夫妇“朱”和“金”两姓(夫人系女画家金启静)为“铢”字,故用含“合”字的“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启功德行人品与启功书画小品
唐云是谁?他的朋友圈都有谁?
范垂民:著名 翰墨名家、篆刻章艺术家!
著名书画家李政恩书画篆刻展4月15日在扬州八怪纪念馆隆重开幕
【每天老照片】--7434--原来潘天寿也是一条“硬汉”
近代书画家黄山寿书画印鉴欣赏;篆刻印章22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