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虛實死活古今談

 虛實死活是語法概念  
【香曼鈔書】
1、王 力先生說:“語法在中國的語言研究中是一門新興的學問,但是我們不能說中國古代學者完全沒有語法概念。”(《漢語史稿》)
2、楊樹達先生說:“吾國舊時所謂文法,其所講述,有所謂起承轉合,謀篇佈局之法者,或應為今修辭學之所研究,有所謂神韻氣味者,則神祕之談也。若夫分析詞類,辨別詞位,如今之所謂文法學者,在周代已有萌芽,觀孔子所記之《春秋》及《公羊》《穀梁》二傳之所解說,可以證也。”(《高等國文法》)

3、 馬相伯說:“自來吾國文字,止分虛實死活,。。。。。。”(《馬氏文通外編》10頁)

4、金兆梓先生說:“第二須聲明的,就是虛實字的分別。按虚實字的分别,說者紛紛不一:有以名詞為實字,而名詞以外的是虚字,此系舊說,於現在文法上的區别法不相干。有以為'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實字,無解而惟助實字之狀態者曰虛字’。此系《馬氏文通》虛實字的界說。。。。。。。有以為虛實不必分別的,如張守白的《國文法詞性篇》,。。。。。。有主張三分為實字,半實半虛字,虛字的,如楊樹達的《馬氏文通刊誤》;。。。。。。有以為凡表物及物之體相用而有直接限制其體相用之作用者為實字,外此則為虛字,此為陳承澤《國文法草創》所下虛實字之定義;。。。。。。我的意思,凡是表'意義的最後獨立單位’的字是實字;非表'意義的最後獨立單位’,而但用以提挈,聯繫,或收科'意義的最後獨立單位’是虛字。。。。。。。”(《國文法之研究》)

5、明確提岀實字、虛字的是南宋張炎。他說:“詞與詩不同,詞之句語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曡'實字’,讀且不通,況付之雪兒乎?合用'虛字’呼喚,單字如'正’'但’'甚’'任’之類,兩字如'莫是’'還又’'那堪’之類,三字如'更能消’'最無端’'又卻是’之類,此等虛字卻要用之得其所。”(《詞源》)

6、元代劉會監創立了“動字”“靜字”兩個名目。他說:“凡字之動字者,在緒經史當以朱筆圈之,靜者不當圈也。”(《切韻指南》附錄《經史動靜字者》)

7、清代劉淇說 “構文之道,不過實字虛字兩端,實字其體骨,而虛字其性情也。蓋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墜之際,軒輊異情,虛字一乖,判於燕趙,柳柳州所由發哂于杜溫夫者邪!且夫一字之失,一句為之蹉跎;一句之誤,通篇為之梗塞;討論可闕如乎!”(《助字辨略.自序》)

8、清代王筠說:“糞,說文'棄除也’。糞本動字,孟子'百畝之糞。’老子'欲走馬以糞。’則用為靜字。”(《說文句讀》)

9、清代黃本驥說: “ 昌黎苦寒詩:'六龍冰脫髯’。寄李大夫詩:'無因帆江水’。冰字帆字,皆以實字虛用,死字活用,作去聲讀。”(《癡學》)


(待續) 香曼2008.08.28 1:09

10、馬相伯說:“孟子:'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下二白字,實用也,上二白字,死字也;'白馬之白也,無以異於白人之白也。’則上二白字 ,活字也。蓋與'被白而我白之’之白同。或曰活字者,謂其使然而然也,然則死字者,謂其已然之然也,故與靜字義相符。然白字形聲,始終若一人,後人間以平庂,強為區別,如'紹聞衣法言’之衣是也。”(《 馬氏文通外編》)

11、張文國 覃文傑認為:“詞分虚實的做法古已有之,從古人的具體論述中可以看出,其虚詞對應着現代九大詞類中的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部分動詞。這種差異産生於古今劃分虚實的標準不同。古代以有無實義為標準,而今天又加上了語法功能的標準,但是,两相比較,還是古人的劃分更加符合漢語的語言事實。”(《詞分虛實古今論》)

12、明代無名氏在《對類》中說:“ 習對發蒙格式:平字用庂字對,庂字用平字對,平庂不失。又以虛實死活字教之,蓋字之有形體者為實,字之無形體者為虛。似有而無者為半虛,似無而有者為半實。實者皆是死字,惟虛字則有死有活。死謂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纖之類是也。活謂其使然而然者,如飛潛變化之類是也。虛字對虛,實字對實,半虛半實者亦然,最是死字不可對以活字,活字不可對以死字,此而不審,則文理謬矣。”

 

13、陳望道說:“ 這類轉品用法,一向叫做實字虛用,虛字實用。有時也簡稱虛實。一向所謂虛實,或實字虛用,虛字實用,多不過是名詞和動詞的轉品。常引的例,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說苑.貴德》),上面的'風’字'雨’字就是所謂實字,下面的'風’字'雨’字就是所謂實字虛用;又如'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史記.淮隂侯傳》),上面的'衣’字'食’字就是所謂實字,下面的'衣’字'食’字就是所謂實字虛用。這是實字虛用的例。再如'步’作'行’解,就是所謂虛字,而把'步’用為度名,如云'六尺為步’(《史記.秦始皇紀》),'步’又就是所謂虛字實用;如云'君為三覆以待之’(《左傳》隱公九年),把設伏以敗人之兵的伏兵叫做'覆’,'覆’又就是所謂虛字實用。這是虛字實用的例。以上所謂實字虛用,虛字實用,都把名詞叫作實字,把動詞叫作虛字;謂實字虛用,虛字實用,都就是名詞用作動詞,動詞用作名詞,也都就是名詞和動詞的轉品。實際轉品並不限於名詞和動詞。(《修辭學發凡》)

14、楊伯峻說:“古今中外的語言,都可以把它所用的詞分為若干類。在若干類中,又可以大別分為實詞和虛詞兩類。這兩類,既可以由其意義性質有不同而分,也可以由其在語句中起什麼功能,作什麼成分而分。(《古漢語虛詞》)

15、楊樹達說:“文法之學,篳路藍縷於劉淇,王氏繼之,大備於丹徒馬氏。”(《詞詮》)

 

(待續) (香曼輯錄2008。08。28 11:23)

 

16、呂叔湘說:“中國從前談論文章的人本有'實字虛用’之類的說法,從《馬氏文通》開始的通假說可能受這種說法的影響。但是古漢語裡的詞的用法變化比現代漢語裡容易得多,從前人並不去細細分別,衹對於比較突岀的現象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之類纔提岀實字虛用的說法。馬氏介紹了印歐語言裡的詞類觀念,在這個基礎上講通假,通假的名目就繁多起來。(《關於漢語詞類的一些原則性問題》)


17、郭錫良等編《古代漢語》上說:“駢偶原指成雙成對,兩馬並駕叫駢,兩人在一起叫做偶,駢偶就是兩兩相對。古代的儀仗也是兩兩相對的,因此駢偶又叫做對仗。駢體文一般是用平行的兩句話,兩兩相對,直到篇末。古人沒有明確的語法概念,但是懂得分辨詞語虛實和句式的同異,講究虛字對虛字、實字對實字以及句式的對稱。用今天的語法概念來攷察,就是句法結構的相互對稱: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述賓結構對述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複句對複句。這是駢偶的基本要求。”

( 2008.08.29 2:11)


17、郭錫良等編《古代漢語》上說:“駢偶原指成雙成對,兩馬並駕叫駢,兩人在一起叫做偶,駢偶就是兩兩相對。古代的儀仗也是兩兩相對的,因此駢偶又叫做對仗。駢體文一般是用平行的兩句話,兩兩相對,直到篇末。古人沒有明確的語法概念,但是懂得分辨詞語虛實和句式的同異,講究虛字對虛字、實字對實字以及句式的對稱。用今天的語法概念來攷察,就是句法結構的相互對稱: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述賓結構對述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複句對複句。這是駢偶的基本要求。”

( 2008.08.29 2:11)

18、王振崑 謝文慶 劉振鐸編著的《語言學基礎》裡說:“我國對語言研究有悠久的歷史,語法研究是語言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語言研究中,涉及到很多語法問題,簡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對詞序的分析

2、詞類的區分

3、實字虛字的研究

4、“自動”和“他動”的區分

我國古代語法的研究,雖然沒有岀現語法學專著,衹是零零散散地見於一些書中,但所涉及的'詞序’'詞類’'實虛’'自動’'他動’等都是語法方面的重要課題,從而看岀,我們的古人已在進行語法研究。

19、王力說:

“我們中國在《馬氏文通》問世前可以說是沒有語法書的,因此,也就無所謂詞類。但是儘管我國古代沒有詞類這個名稱,詞類的概念還是有的。我國古代曾經把漢字分為兩大類,叫做實字和虛字。實字和虛字的名稱大概岀現在清代,那時候的文字學家常常提到所謂實字和虛字。在更早的時候,虛字不叫虛字,叫'詞’。”

“ 現在我們的語法書接受了西方的語法概念,我們把word翻譯成'詞’,不叫'字’了。原來我們叫虛字和實字,現在我們叫虛詞和實詞。。。。。。。我們把詞分成實詞、虛詞兩大類,很科學,所以外國人知道了還加以引用。”

“ 還有一類分法,也是既有詞類又有概念的。什麼分法呢?就是把詞主要分為動字和靜字。。。。。。。'動字’、'靜字’是清朝那些文字學家講岀來的,不是外國的東西。所以我們不能說我國古代沒有詞類概念,雖然它不叫做詞類,但不能說沒有詞類。可是我國古代的詞類又分得不那麼細,不像現在的語法至少把詞分為八類,多的多到十多類。”(《詞類》)

20、陸儉明說:“在我國,系統研究漢語語法的歷史衹八十多年(從1898年《馬氏文通》的發表算起),但是研究虛詞的歷史少說也有一千八百多年了。公元121年问世的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漢。許慎),其中就有解釋虛詞的專條。。。。。。。其後,歷代都有人不斷探討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這裏附帶說一點,在語法研究中,詞之分虛實,乃為中國所首創。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這一對語法概念傳到國外,遂為國外語言學界所接受,並在許多語言裡(如英、法、俄、日諸語)岀現了跟實詞、虛詞相應的譯名。”(《虛詞》)

( 2008.08.29 13:33)

21、楊樹達說:“馬氏分別虛實字,自較前人為精密。”(《馬氏文通刊誤》)

虛實死活古今談

1、虚实字的分别,说者纷纷不一:有以名词为实字,而名词以外的是虚字,此系旧说,于现在文法上的区别法不相干。

——
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

2、汉语的词类,向来又有虚实的分别。一般认为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类,叫做实词;不表示实在意义,只帮助实词表达意义,或表示语法关系的词类,叫做虚词。
虚词的内容也无定论。暂且采取下面这种分法:
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代词所代的本是实在的人、事物、时地、情况等,但是它的本身的意义却很空虚,因此也可算作虚词。

————
周秉钧《古漢語綱要》

3、《马氏文通》所谓的,大致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文通》首先把汉语的词分为实字和虚字两类。区分实字和虚字的依据是有解还是无解。
  
  根据实字的不同意义,将实字分为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亦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副词。
  根据虚字不同意义和语法功能,将虚字分为介字、连字、助字和叹字,亦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
  
   ————————林玉山《汉语语法学史》

4、词分虚实的做法古已有之,从古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看出,其虚词对应着现代九大词类中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部分动词。这种差异产生于古今划分虚实的标准不同。古代以有无实义为标准,而今天又加上了语法功能的标准,但是,两相比较,还是古人的划分更加符合汉语的语言事实。
——
张文国 覃文杰《词分虚实古今论》(《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05期)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副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语气词、感叹词。

联系动词:为、是、非、若、谓、曰、如、似、犹、系.......有人叫系词,算作虚词,独成一类。我们觉得这类动词和其他动词有许多共同点:。。。。。。等等。这显然不是虚词的特点。

能愿动词:可、欲、应、当、愿、宜、合、忍、被、见......这种动词也有人叫虚词。我们觉得它能作句子成分,。。。。。。。,这都是虚词所没有的特点。

代词没有共同的语法特点,各小类也没有共同的语法特点,不应该算作独立的词类,应该把它们分别划归名词、动词、副词等。但为了照顾传统和习惯,我们仍把它算作独立的词类。

—————
张静 张桁《古今汉语比较语法》(1964


習對發蒙格式:平字用庂字對,庂字用平字對,平庂不失。又以虛實死活字教之,蓋字之有形體者為實,字之無形體者為虛。似有而無者為半虛,似無而有者為半實。實者皆是死字,惟虛字則有死有活。死謂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纖之類是也。活謂其使然而然者,如飛潛變化之類是也。虛字對虛,實字對實,半虛半實者亦然,最是死字不可對以活字,活字不可對以死字,此而不審,則文理謬矣。
——————
明,佚名《對類》


並實死:妖嬈、豐腴、稀疎、纖長、娉婷、鬔鬆、尊嚴、龍鍾、蹣跚、委蛇、嬝娜、艷冶、瘦削、佝僂、擁腫。

半實:聲、光、威、華、音、文、容、形、情、懷、衷、思、魂、顔、性、志、態、度、量、想。

半實死:名、音、聲、姓、氏、字、命、號、諡、行[見於其身曰行]

並半實:光輝、光芒、精神、精華、聲音、聲威、禎祥、性情、燄光、婚姻、婚喪、烝嘗、冠笄、葬祭、嫁娶、匹配、威儀、規糢、形容、典章、憲章、義理、道理、格式、典故、禮法、禮節、生涯、世情、活計、世務。
————
《對類》


這類轉品用法,一向叫做實字虛用,虛字實用。有時也簡稱虛實。一向所謂虛實,或實字虛用,虛字實用,多不過是名詞和動詞的轉品。常引的例,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說苑.貴德》),上面的字就是所謂實字,下面的字就是所謂實字虛用;又如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史記.淮隂侯傳》),上面的字就是所謂實字,下面的字就是所謂實字虛用。這是實字虛用的例。再如解,就是所謂虛字,而把用為度名,如云六尺為步(《史記.秦始皇紀》),又就是所謂虛字實用;如云君為三覆以待之(《左傳》隱公九年),把設伏以敗人之兵的伏兵叫做又就是所謂虛字實用。這是虛字實用的例。以上所謂實字虛用,虛字實用,都把名詞叫作實字,把動詞叫作虛字;謂實字虛用,虛字實用,都就是名詞用作動詞,動詞用作名詞,也都就是名詞和動詞的轉品。實際轉品並不限於名詞和動詞。

——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


上實下半實:天綱、天經、天機、天樞、天功、天權、天聰、天常、天文、天真、坤元、乾符、帝則、日用、日計、月令、日晷。

上實下虛死:天高、天長、風斜、風高、霜清、霜稠、星低、星稀、天邊、天涯、雲端、風前、霜間、霜除。

上實下虛活:風吹、風飄、雲驅、雲騰、煙迷、煙埋、星連、星浮、雷同、雷驚。

上實下半虛:心寒、心涼、齒寒、胃寒、色溫、面冷、眼冷、耳熱、手熱。

上實下半虛死:天寒、天晴、天隂、風和、風涼。

————
《對類》


眼用實字(五言以第三字為眼,七言以第五字為眼):

夜潮人到郭,春霧鳥啼山。(張凡贈薛鼎臣)
旅愁春入越,鄉夢夜歸秦。(白居易避地越地江樓望歸)
後峯秋有雪,遠澗夜鳴泉。(司空曙寄僧)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韓翃秋夜即事)
野渡波搖月,寒城雨翳鍾。(方干從兄韋郜)
古寺碑橫草,隂廊畫雜苔。(顧況廢寺)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許渾寄友人)
半夜臘因風捲去,五更春被角吹來。(曹松除夜)
朝登劍閣雲隨馬,夜渡巴江雨洗兵。(岑參奉和相公發苔昌)

————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

十一
首用虚字:

無風雲岀塞,不夜月臨關。(杜甫)
無人花色慘,多雨鳥聲寒。(李嘉祐江隂道中)
以吾為世舊,憐爾繼家風。(李嘉祐送張秀才)
岀關逢落葉,傍水見寒花。(李嘉祐送韋九往濠州)
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高。(僧處默吳越紀事)
似煖花消地,無聲玉滿堂。(李景春雪)
載酒尋山宿,思人帶雪過。(司空曙贈李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暉。(杜牧之九日)

————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

 

十二杜陵詩云: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后山詩云:輟耕扶日月,起廢極吹噓。或謂虛實不類,殊不知生為造,成為化,吹為隂,噓為陽。氣勢力量與日月字正相配也。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十三 谢榛论实字与虚字,有类于语法修辞结合论。他说:七言近体,起自初唐应制,句法严整。或实字叠用,虚字单使自无敷衍之病。如沈云卿《兴庆池侍宴》: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杜必简《守岁侍宴》: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宋延清《奉和幸太平公主南庄》:文移北斗成天象,酒近南山献寿杯。观此三联,底蕴自见。暨少陵《怀古》: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此上二字虽虚,而措辞稳帖。《九日蓝田崔氏庄》: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峯寒。此中二字亦虚。工而有力。(《四溟诗话》卷四) 他认为汉家城阙秦地山川弹弦奏节对局探钩北斗天象等都以实字叠用,其中包括了”“”“”“四个动词。一去独留,虽是虚字,而在句中则措辞稳帖;远从高并,虽亦是虚字,而在句中却显得工而有力。 他指出中唐诗虚字愈多,则异乎少陵气象。他说: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虚字多,则意繁而句弱。赵子昂所谓两联宜实是也。(《四溟诗话》卷一)又引李西涯云:诗用实字易,用虚字难。盛唐人善用虚字,开合呼应,悠扬委曲,皆在于此。用之不善,则柔弱缓散,不可复振。(同上)他指出西涯论虚实,是以字言之,子昂论虚实,是以句言之。这是二人论虚实的不同之处。又指出子美多用实字,但接下去却说:子美《和裴迪早梅相忆》之作,两联用二十二虚字,句法老健,意味深长,非巨笔不能到。则是子美用虚字破了记录了。

查子美《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一律的两联云: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这二十八字之中,料想除了”“”“”“”“”“等六个字,其它包括动词、副词和抽象名词在内的各个词品,谢榛都看作是虚字,所以才说他两联用二十二虚字 ————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
十四五律須講鍊字法,荊公所謂詩眼也。鍊實字有力易,鍊虛字有力難。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遠水兼天凈,孤城隱霧深。此鍊實字。古牆猶竹色,虛閣自松聲蟻浮仍蠟味,鷗泛已春聲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入天猶石色,穿水忽雲根。此鍊虛字。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

十五、實字粧句:日月低秦樹,乾坤繞漢宮。(杜甫)樹繄樓臺月,帆飛鼓角風。(周繇送薛尚書)沙岸江村近,松門山寺深。(孟浩然送人)茶爐天姥客,碁席剡溪深。(溫庭筠宿僧寺)銀龍銜燭燼,金風起爐煙。(蕭放冬夜對妓)冰城朝浴鐵,地道夜銜枚。殘藥沾鷄犬,靈香岀鳳麟。(顧況)玉檢茱萸匣,金泥蘇合香。(吳均秦王捲衣)旌旗日暖龍虵動,宮殿風微鷰雀高。(杜甫早朝)潮生水國蒹葭響,雨過山城橘柚疎。(許渾)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

十六、虚字粧句:長貧惟要健,漸老不禁愁。(張籍寄王中丞)已行難避雪,何處合逢花。身外唯須醉,人間半是愁。(司空曙)飄飖搏擊便,容易往來遊。(杜甫)未滿先求退,歸閒不厭貧。(李嘉祐送房明府)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錢起)與世長疎索,唯僧得往還。(朱慶餘)只憂連夜雨,又過一年春。(李敬方飲酒)艷麗最宜新着雨,嬌嬈全在欲開時。(鄭谷海棠)漸老更思深處隱,多閒惟借上方眠。(賈島)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 
十七、上半實下實:涼臺、涼亭、晴廊、寒窗、寒門、溫房、暖扉、冷室、朱樓、紅樓、朱宮、青樓、丹墀、雕簷、雕牆、粉窗、紫闈、翠樓、畫樓、彩廊、素軒、絳宮、碧城。 上半實活下實:懷居、懷家、思家、面牆【書不學面牆】、背臺、踵堂、頂樓。 虛字死:千、三、單、孤、雙、多、京、垓、溝、群、重、蓰、諸、獨、兩、億、兆、數、衆、半。 ——————《對類》

十八、今人把守氣不如守約做題目,此不成題目,氣是實物,約是半虛半實字,對不得。守約只是所守之約,言北宮黝之守氣不似孟施舎守氣之約,孟施舎之守氣,又不如曾子所守之約也。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3期赋第6课(1).doc
对联百讲·86·虚字对
【大家讲堂】梦欣楹联讲座:创作楹联的技巧(1)对仗
“虚实死活”是古人对仗的主要依据
骈句的对仗【香港诗词学会 辛勤整理】
(辞赋)常用虚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