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inWatch 的可穿戴智能时代 -- 专访映趣科技 CEO 王小彬

   尽管谷歌苹果三星以及微软等 IT 巨头目前仍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战得正酣,不过它们的余光都已经纷纷瞄向了下一个战场——可穿戴设备市场。这两年来,智能穿戴设备热浪滚滚,从 Google Glass 的发售,到有关 iWatch 的各种传闻再到三星 Galaxy Gear 智能手表的推出。可以预见,不远的未来一定会有一大批形形色色的智能穿戴设备粉墨登场。据 Fitbit 创始人 Gadi Amit 预测:“随着可穿戴技术的普及,未来几年内可穿戴设备将会有数十种不同的品类可选,届时,用户注重的将不只是产品技术,还包括外观舒适度等各方面的体验。但这还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

眼下虽然距离 iWatch 的发布还遥遥无期,不过本土创业公司映趣科技开发的智能腕表 inWatch 已经开始出货,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意义不同。映趣科技 CEO 王小彬说:“inWatch 的 in 代表的就是时尚、智能和有趣,我们希望把智能腕表中的时尚味道做出来。”

在北京国贸大厦的一家咖啡店里,我们见到了 inWatch 的联合创始人& CEO 王小彬,笑容可掬的他举手投足间带着年轻人的亲和力和跳脱劲儿。在接受我们采访之前,他刚刚结束和一位投资人的会面,一个多小时后,他赶往机场飞回深圳。面对这样的工作节奏,他说他早已习惯。

智能腕表,或许是可穿戴设备的最佳形态?


如果盘点一张今年的热门关键词列表,“可穿戴设备”的排名一定相当靠前。一提到这个词,人们除了想到至今难睹真容的 Google Glass 之外,就是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虽然或许还会有“智能跑鞋”之类的概念,但和铺天盖地的智能腕上设备大军比起来,那些只能算是沧海一粟。

为什么在竞争对手如此众多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做智能手表市场?王小彬觉得,映趣科技起步比较早,之前有相关行业的基础是一方面,智能手表是可穿戴设备的最佳形态才是关键。
  “我算是误打误撞进入到这个行业里来的。最早我也是创业,参与到移动互联网里来做 App 开发,后面发现比较艰难,也没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王小彬自己曾参与多项互联网项目,两年前也曾协助荷兰企业开发过一款手表手机,后来便萌生了自己出来做的想法。同年,王小彬和自己的团队开始对可穿戴设备市场进行调研,并在 12 年建立了映趣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前身由三个小创业团队组成,包括一个硬件团队,一个软件设计团队以及来自浪尖的工业设计团队。

“我们团队的人数现在有四十多个人,很快会超过五十人,还有两名联合创始人,李昂是 90 后,陈默是 88 年的。”映趣科技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最终选择了智能腕表这片消费电子巨头尚未真正立足的领域。“目前,智能腕表这个市场才刚刚开始,我们就是希望做别人还没做出来的东西。如果现在不做的话,以后再做就很困难了。”
  王小彬坚信手表的形态是目前可穿戴设备“最给力”的。“我们很早就在做手表手机,两年前就开始进行调研,我们的团队想的特别清楚,我们不去趟国产手机的浑水,我们只会做智能手表设备。”而在对智能手表产品的理解上,与过分强调科技感的其它产品不同,王小彬的想法相当的简单:“首先它是块手表,是一块你看到了会想要戴的手表,你戴了会觉得和你的身份和穿衣打扮是配套的,手表是时尚配件,我们要做出有时尚美感的产品来。


智能腕表,不是检测手环,也不是手机配件



放眼开来,智能腕表的初创团队中不乏佼佼者。我想 Pebble 的创始人 Eric Migicovsky 也不会想到,自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智能手表项目放到了众筹网站 Kickstarte r上,资金瞬间就突破了100万美元,而且现在无论是融资额还是订单量,都甩出同侪许多。但王小彬认为:“Pebble 只是一款智能配件。用户需要通过 Pebble 智能手表连接手机,才可以查看到相联智能手机中的短信与邮件,这虽然很好,但毕竟要关联手机。而 inWatch 是一款独立的终端。”
  “我们考虑得很简单,我们认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必须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如果你的设备不能随时随地打电话,不能随时随地上网,我并不认为它是智能的。当然,我不认为我说的是对的,但至少我是在这么做。”王小彬认为,“独立”才是未来的产品,你需要考虑到更新迭代的问题,或许目前智能腕带会更加适合一些,但等五年乃至十年过后,这类设备或许只能算是健康检测配件罢了。

那些有实力的大牌厂商做的智能手表,在王小彬看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其实我也很能理解大牌厂商在做可穿戴设备时的想法,包括像三星的 Galaxy Gear 、索尼的 SmartWatch 这类设备,大多都是作为自家智能手机的补充配件产品,谁又会希望自家的可穿戴设备一出来就把自家的手机命给革掉了?所以在使用时依然会受到必须有智能设备链接或 WIFI 环境的制约。”其实所有厂商都知道,一条腕带上已经不只是显示时间的终端,而是应该可以给予消费者更多使用的空间,但一款脱离了“智能”的手表,确实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表。
  简单堆砌功能叠合,同时损害产品其他方面的使用体验,这几乎是目前市面上所有智能手表都已经犯下的重要问题。依靠一些健康应用,然后用蓝牙或 Wi-Fi 将其与手机等设备连接然,之后就量产上市的做法,确实是一种不太聪明的做法。智能手表最首要的,就是解决产品的“智能”问题,简单堆砌几个功能的做法只是“豆腐”工程,一推就散架了。
  如果只是把可穿戴设备当做一个配件,那它可能定价会低一些,生产周期相对较短,但后续产品更新迭代明显会感到乏力,比如最近火热的 Jawbone up 2,王小彬也做了一段时间的“小白鼠”:“Jawbone up 外观是不错,但本身因为设计原因,问题很多,基本上使用寿命不超过四个月,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工艺,内部的线路太脆弱,而手环带上取下,经常需要弯折,几十次下来就充不进电了。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也遇到不少问题,但我也相信随着不断的更新,最终能打造出一个让人惊喜的设备。”


inWatch One,产品已经有了,未来还有更多



目前 inWatch 的首款设备 inWatch One Beta 版已经开始陆续发货,这款设备配备了分辨率为 240 x 240 的 1.5 英寸电容式触控屏幕,搭载双核 1.2GHz 处理器、1GB RAM、8GB ROM、200 万像素相机,并采用了 500mAh 电池,支持 USB 及无线充电。目前按照官方的说法,其续航时间可达 36 至 48 小时,此外它也支持 GSM 网络、Wi-Fi、蓝牙和 GPS,打电话发短信全部精通,运行的系统则是基于 Android 4.2 所定制的。

在如此小的屏幕上进行用户操作,inWatch 便需要平衡外观造型和可实现的功能。“我们永远在找平衡,如果外观和功能出现了偏差,我们都会进行整改。但这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的,而不是从我们这出发的,需要看具体的用户群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做多款产品的原因。inWatch One 的目标消费群体便是那些科技产品爱好者和时尚消费的年轻人群。”王小彬强调了多次时尚感与用户体验,硬件则同样重要,为的就是让用户先用起来,后续可以再进行一系列的更新迭代。


虽然都是智能设备,但“智能腕表”与“智能手机”显然已经不是同一类产品,手机上适用的经验,并不能平行移植于手表。由于屏幕大小的差异,众多 Android 应用难以适配手表屏幕。人机交互行为也会有所改变,对此 inWatch 也做了一些改进。
“inWatch 要做的是手腕上的手机,也内置了追踪人体健康数据的感应器。除此之外,它还支持多款热门应用,包括像微信、新浪微博、QQ、百度音乐等在国内十分流行的 App 均包含在 inWatch 的应用中心之中。我们也联络了许多第三方应用团队来共同完成这件事。我们希望持着积极开放的态度,也会主动与多方合作。”

inWatch One 目前的售价为人民币 1788 元,王小彬也坦言价格有些偏高,但他表示仍会保持 1500 元左右不变,并会通过不断的升级来提升它的功能和价值,后续的用户体验会越来越好。当然,如果现在对预订不满意的用户也可以选择退货。
  不过,inWatch 并不只有 One一枝独秀。王小彬说目前会针对功能和目标消费群体的不同,推出多个产品系列,售价也会不同。在他的规划里,inWatch 除了有 inWatch One,以及众筹网上的 inWatch Z 以外,还有 inWatch BT 和 Health Care。“我们希望能满足 18 至 30 岁年轻人乃至老年人等所有群体的需求。”
  inWatch BT 和 Health Care 主要是作为健康设备出现。“我们也有基于运动为主的针对大众年轻人的产品和针对健康的中老年人产品,而且价格会非常的亲民。”王小彬介绍,比如说 Health Care 会带有智能健康模块,可以测心率量血压,就非常适合老年人使用。“我们需要的是用户而不是顾客,我们依靠的是软件而不是硬件,所以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用得起。”


智能手机终将被替代,“凶手”必然是可穿戴设备?



从手机厂商的角度看,当下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平台期,各大厂商除了比拼硬件参数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太新的招数。除了专业人士还会津津乐道产品的各项参数指标,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已经开始对每年一次的产品升级换代感到麻木。

而面对目前业内的激烈竞争,王小彬很自信:“这个市场肯定不是一家独大,用户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苹果三星做得再大,也不是一手遮天,所以我们不怕竞争。”到明年的第一和第二季度间,王小彬也希望 inWatch 完成针对各个用户群体的产品,然后“通过软硬件和云端服务,搭建一个硬件服务平台。”
  王小彬对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而且认为可穿戴设备未来将会颠覆智能手机,“目前智能手表屏幕确实很小,但每一个阶段的产品肯定会被下一个阶段产品所取代,而且智能时代来得会比我们想象得快,以前功能手机走了8到10年才被智能手机所替代,智能手机至今也走了几年了,你指望他还能走几年?我相信智能手表会接盘,并拥抱这个变化。 ”

的确,智能时代就像是一盒巧克力,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奉上被我们享用的,是什么口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向“歧途”还是另辟蹊径? 智能手表喧嚣背后的那扇门
全球可穿戴设备分类排行榜
inWatch推女性智能手表带镀金镶钻的
智能手表70年轮回:盲目扎堆也改变不了历史
在小米手表问世之前,这款智能手表算是国产精品了
四款智能手表对比:谁家逼格最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