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散文

有明一代,散文极为丰盛,从宋濂、刘基开辟道路,到台阁体称雄数十年,之后兴起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再到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的相继出现,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其间又有八股文的形成与完备、小品文的成熟与繁荣,足见一代风采。明代散文大致经过了三个时期。

明代前期的散文

明代初期的散文家多经历了由元入明的过程。元末明初,散文崇儒复雅,对扭转孱弱文风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入明以后,散文创作更注重宗经明道。代表性的作家有浙派文人宋濂、刘基。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注重“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白云稿序》),推崇圣贤之文。其文雍容温润、娴雅醇正,为人称颂的主要是传记文、记叙文,《送东阳马生序》是其代表作。《记李歌》《竹溪逸民传》等促进了传记文学人物形象的平民化。《环翠庭记》等短文隽雅精致,不落俗套。刘基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明史》),他的散文长于议论抒情,感情充沛饱满,气势雄壮。寓言集《郁离子》善于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揭露元末社会的种种弊病,妙趣横生,对寓言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卖柑者言》语言犀利,“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批判一针见血。宋濂、刘基的优秀作品大多写于元末,入明以后,气格有所削弱。此外,胡翰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精于儒理,剖析入微。贝琼出于杨维桢之门,却能去其所短,其文有冲融和雅、一唱三叹之妙。苏伯衡以古文见长,精敏博洽,语粹辞达。王祎与宋濂共同主持编纂《元史》,文风醇朴宏肆,有宋人之风。稍后出现的方孝孺继承了老师宋濂的文学主张,强调以六经为本,讲究章法,推崇唐宋古文大家。他的《深虑论》立意醇正,气势雄健;《赠王仲缙序》《游清泉山记》语言质朴,生动明快;《越巫》《鼻对》等继承刘基的寓言,饶有理趣。其文醇深雄迈,但过于重道。另有一些与正统风格不同的散文家,如解缙、梁潜等,多雄劲奇古,新意迭出。

永乐以后,尤其是仁宗、宣宗时期,政局稳定,社会祥和,台阁体应运而生,最有代表性的是“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先后官至大学士,好歌功颂德,文风雍容典雅。杨士奇推崇欧阳修,其文多制诰碑版,平正典雅,《游东山记》等少数游记,冲淡纡徐。杨荣文风与杨士奇大略相似,然多富贵福泽之气。杨溥追慕韩愈文风,他的《承恩堂记》更为平和淡雅。承其余绪的还有王直、陈循等人。因内容缺乏变化,文风过于典正,台阁体积久成弊。

明代前期为控制思想、培养士人,朱元璋实施八股取士制度,由此造成八股文写作的风气,进而影响了明清两代士人的创作。明初的八股文,敷衍传注,墨守章句,主要成为程朱理学的传达工具,多简朴古拙,代表性的作家有刘基、方孝孺、黄子澄、李时勉、于谦、薛瑄、商辂、邱濬等。

明代中期的散文

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年间,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主导文坛,成员多为翰林院任职的官僚,创作亦有馆阁之气,但是他们追求文学的审美特征,旨归有所不同。李东阳认为诗文有别,其文诸体兼备,《游西山记》《听雨亭记》等气度娴雅,谨严翔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吴中文化逐渐恢复,祝允明、唐寅、文徵明为代表的吴中派远离台阁和郎署,放眼山林市井,重情尚趣,形成了不同的美学风貌。祝允明的散文清丽峭拔,富有文采,《谯楼鼓声记》潇洒自如,乃才人之作。唐寅因科举舞弊之牵连,形成狂狷的个性,他的散文辞采华美,自然流转,如《与文徵明书》《上吴天官书》《竹斋记》等。文徵明的散文简洁爽朗。

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崛起,成员还有徐祯卿、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在他们的影响下,台阁体之弊逐渐被肃清。“前七子”提出了“文必秦汉”的主张,他们的呼声震耳欲聋,产生了深远影响。李梦阳的散文雄浑劲健,《代劾宦官状疏》《太白山人传》《禹庙碑》等辞义精详,然而也有刻意模仿、枯涩玄奥之弊。何景明标举高格,强调法古出新,其《何子》《与李中丞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见解深刻。康海的散文古风流溢,文气充沛。王廷相的散文疏通畅达,笔调超逸。

“前七子”的散文实践并不理想,因复古而千篇一律,遂成模拟之弊。改变这一现象的是“唐宋派”。唐宋派的主要成员是唐顺之、王慎中、茅坤、归有光。他们肯定秦汉散文,但是更着意于取法唐宋古文,尤其崇尚欧阳修、曾巩,强调“文以明道”,因受到心学的影响,重视“初心”与“胸臆”。唐顺之编选《文编》以便于人们学习文章法度,提出“本色论”。其文思理细密,跌宕有致,如《答茅鹿门知县书》《任光禄竹溪记》。茅坤评点的《唐宋八大家文钞》盛行海内,确立了唐宋古文的地位。唐宋派的散文创作取得了较高成就。王慎中之文结构缜密,写法灵活,卓然成家,如《游清源山记》《海上平寇记》。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其文风韵疏淡,自有风味。《水利论》关心时政,《吴山图记》婉转高雅。回忆性的散文尤为突出,《项脊轩志》寥寥数语,情感深厚,是明代散文中的佳作。

嘉靖中叶以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兴起,再次掀起复古运动,成员还有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他们反对唐宋派的“理胜相掩”(李攀龙《送王元美序》),力图以“词胜”加以矫正。李攀龙认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明史·李攀龙传》),把复古理论推向极端。他的散文意深词博,奇雅古峻,然模拟之气浓厚。王世贞博综典籍,持论略为宽泛,散文成就较高,如《蔺相如完璧归赵论》鞭辟入里、《游摄山栖霞寺记》饶有情趣。还有一些风格不同的散文家,如陆树生专注于生活琐事,幽默有趣。陈献章、王守仁浩气流行,不依傍古人,《慈元庙碑》《与毛宪副》都是至大至刚之作。稍后的杨慎豪放不羁,其文长于辩驳,才情横溢。

徐渭、李贽与“后七子”同时出现,他们深受心学思想的濡染,创作与“后七子”截然不同,其影响至明后期极为突出。徐渭猛烈地批评模仿,讥讽为“鸟之为人言”(《叶子肃诗序》)。他的散文至情至性,浑然天成,如《为商燕阳题刘雪湖画》《自书小像》。李贽提出“童心说”,其文鞭辟入里,质朴畅达,一些散文长于思辨,笔力酣畅,如《童心说》《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他们都擅长短章,多截取片段,议论精警,促进了晚明小品文的兴盛。

八股文在这一时期逐步成熟,达到鼎盛。李东阳大力提倡文法与声律,促进八股文文体定格。八股文名家众多,其中尤以“王钱唐瞿”四家为最。王鏊被尊为制义之祖。他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恪尊传注,神理相称,布局纯熟。钱福与王鏊齐名,他讲究局势法度,成就斐然,《春秋无义战》正大醇确,独树一帜。唐顺之以古文为时文,为八股文的写法开辟道路,影响至深。瞿景淳之文理淳气厚,体度冲夷,技巧圆熟。另有“归胡”备受推崇。归有光淳古淡泊,浩气充溢,风格最高。胡有信之文雄深博大。茅坤在八股文理论与创作上均有建树。另有吴宽、王守仁、李梦阳、董玘,以及王慎中、薛应旂、张居正、王世贞、王锡爵等。八股文的完备以及大量作品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明代后期的散文

万历时期,在李贽思想的启蒙下,散文创作高扬个性主体的精神。山人王稚登反对复古,散文体现出生活化、市民化的倾向。屠隆持复古之论,但他的散文不事模拟,潇洒明快。汤显祖的散文情理兼备,如《论辅臣科臣疏》《牡丹亭记题词》。“嘉定文派”唐时升、程嘉燧、娄坚、李流芳上承归有光,他们的散文多具有艺术气质,疏淡爽朗。

其中最具有革新意义的是公安派。代表人物是“公安三袁”,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其中以袁宏道成就最大。他们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叙小修诗》)的观点,崇尚趣味。这些看法鲜明而有力,很快形成了对拟古主义思潮的强烈冲击,彻底动摇了“七子派”的权威。袁宗道推崇白居易、苏轼,他重视创新,长于游记散文,内容新鲜,含蓄隽永,如《游西山》《三忠祠纪游》。袁宏道重视“真”“趣”“淡”。他的散文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开一代散文风气;山水游记姿态横生,洒脱自由,尤以苏州、越中游记为代表;尺牍随笔真实感人,如《江进之》《丘长孺》等。《蓄促织》《瓶史》趣味多样;传记《徐文长传》写法独特,令人感触深刻。袁中道继续宣扬公安派的理论,同时有所修正,肯定古人创作的价值。他的传记文善于选取事例,突出人物形象;游记散文善于穿插各种传说和考释,语言精练优美。此外,江盈科的寓言、故事、笑话创作,充实了散文创作领域,思想犀利,幽默诙谐。陶望龄的散文简洁质朴。

“公安三袁”尺牍

公安派的散文直抒胸臆,信手而成,然而过于随意的创作态度,也容易造成浅俗鄙俚,影响艺术美感。继之而起的是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因《诗归》而名扬一时。受到公安派的影响,他们重视“性灵”,也重视向古人学习。他们强调创新,注意艺术构思和语言的锤炼,乐于表现对幽孤之境的内省体验,力图创造一种生新、奇峭的审美艺术。钟惺的散文用语简约,修辞多样,错落有致。《浣花溪记》以短句为主,写景优美,议论新颖;《夏梅说》冷隽警策;《家传》结构周密;《与陈眉公》灵活隽永。谭元春的散文笔法细腻,冷峻有味。竟陵派的理论与创作别具一格,然备受争议。因追求“幽情单绪”,文学视野狭窄,个性精神有所退缩。

受益于个性主义思潮的高涨,小品文兴盛起来,成为晚明文学的标志性文体。这个时期,小品文体裁多样,率真直露,轻灵俊巧,创作手法不拘一格,善于表现个人的生活与情调,在琐碎与平常中传达生活妙趣,尤以公安派、竟陵派为代表。堪称一代大家的是张岱,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尤为人称道。其文刻画入微,描写传神,诙谐俏丽,情趣浓郁,至化工之境。小品文的文集、选本也大量出现,如徐弘祖的《游记》、刘侗和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祁彪佳的《寓山注》、陆云龙的《皇明十六家小品》等。

天启、崇祯时期,明王朝的危机愈加严重,复兴传统的要求高涨。复社的陈子龙反对公安派、竟陵派背离崇儒复雅之道,主张学古与求真相统一,要求尚今写实。他的散文笔法洗练,较有气势。复社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为一代佳作。几社的夏完淳,其文慷慨激昂,情感真挚,《狱中上母书》哀婉动人。另有一些风格不同的创作。如黄淳耀的散文善于描摹形象,《李龙眠画罗汉记》刻画细致;王思任之文别具匠心,诙谐幽默;艾南英取法唐宋,长于论辩;倪元璐之文见解新颖,别开生面。

明代后期的八股文更讲究机法、才情、辞藻,加强了文学性。天启、崇祯时期,八股文去经化,走向衰颓。汤显祖之文理精气足,不同流俗,既有清新之风,又有流宕之致;董其昌讲究机法,其文富含才气,圆润秀逸,工巧清丽;王思任之文多有创新,个性十足。另有赵南星、顾宪成、钟惺、章世纯、金声、项煜等人。明末,八股文出现起衰振兴,围绕着求亡图存,寄托良多。

明代的散文作品数量蔚为大观,同时出现了不少散文理论的探讨,如宋濂《文原》、王世贞《文评》、屠隆《鸿苞文论》、袁黄《谈文录》、董其昌《论文宗旨》等。另有不少指导写作的书籍,如汪时跃《举业要语》、汪正宗《作论秘诀心法》、陆翀之《举业制言》等。散文选本、评点层出不穷,如陈敏政《明文衡》、梅鼎祚《八代文选》,以及戴君恩《读风臆评》、归有光《史记》评点、孙鑛《文选》评点等。从创作到理论的数量浩繁,足以彰显明代散文的蓬勃生机。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李攀龙.沧溟先生集.包敬第,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 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钱伯城,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 黄霖.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钟林斌.公安派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 陈广宏.竟陵派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必秦汉”中的正能量
当代人编的古文选本,比较推荐这4本
明代的诗文
《清代八股文》第十三章:八股与古文
关于骈文研究的若干问题 谭家健
这八个人称谓到明朝才“合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