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写实主义电影

始于1963年李行导演的《街头巷尾》。该片拍摄时借用了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影”)的场地,台湾中影公司总经理龚弘看后,盛赞影片的写实风格。龚弘认为剧中小人物身居陋室、团结有爱、守望相助的精神,适合台湾中影公司的制片方针,因此邀请李行拍摄了《蚵女》(1963)、《养鸭人家》(1965)、《路》(1967)等影片,由此开启了台湾中影公司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的创作时代。

李行作为健康写实主义电影创作的灵魂人物,深受20世纪30~40年代大陆电影的影响,他将这些电影的人文关怀带到健康写实创作中,关注社会,关心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境遇,认同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表现中国民族精神、传统道德和家庭伦理以及台湾与大陆一脉相承的文化根源。李行将儒家的伦理道德奉为终身不渝的信仰,在他的作品中冲突的解决不指向外在的社会现实,而是寄托在人物的道德完善上,相信传统的伦理道德能维持新的社会秩序,缺乏真正面对社会问题的勇气,缺少批判现实的精神,这也决定了健康写实主义创作的局限性。

健康写实主义电影既是社会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写实论的影响。但“写实”与“健康”的矛盾造成健康写实主义在表现社会现实时有局限性。不过,健康写实主义的很多代表作品多少突破了“健康”的限定,表现出较强烈的纪实性。它们通常取材于台湾乡土题材,以自然光实景拍摄,因此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时代生活氛围。《街头巷尾》小珠上街卖报时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台北街景,《蚵女》展现了台湾西海岸的蚵田风光,《养鸭人家》通过家家户户养鸭的生活展现地道的台湾渔村生活和当地的淳朴民风。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第一次将台湾的风土人情、社会样貌搬上银幕,开启了台湾电影本土化的道路,奠定其以传统伦理与人性描写为特征的基本形态和美学特征。

健康写实主义电影制作精良,树立了台湾自制影片的信心,提升了台湾电影的竞争力。作为台湾第一部自制彩色电影,《蚵女》提升了台湾电影制作的技术水准。《养鸭人家》获第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彩色摄影奖,第12届亚洲影展金禾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美术指导奖。《养鸭人家》等作品当时由邵氏公司的邵维瑛在香港发行,卖座良好,评价甚高,开拓了中影及台湾制作文艺片的海外市场。健康写实主义为台湾影坛培养了多位重要电影人才,如摄影师赖成英,编剧张永祥,演员唐宝云、王戎、江明、葛香亭、崔福生等人,为此后台湾电影发展奠定了技术与美学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干货】“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琼瑶电影、爱情文艺片
写实电影中的民俗文化运用及启示——以《王哥柳哥游台湾》为例
台湾电影《金门炮战》〔台湾中影1969年出品〕
为蔡明亮电影掌镜十余年,如今他仍与青年导演并肩奋战
《小城故事》的“小城”究竟在哪里?
“金鸡”撞期“金马”,没人是体面的大赢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