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鉴赏

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就是在进行文学鉴赏。中国南朝梁文论家刘勰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只有达到“披文以入情”的程度,才有鉴赏的意味。而鉴赏本身包含了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的内容。有鉴别才有欣赏,鉴别的目的又是为了欣赏,二者互相渗透,密不可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鉴赏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活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等理论更使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文学鉴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人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其中的思想。读者对文学作品所揭示的生活本质的认识,或是对作家创作的评价的接受,始终和读者对作品所反应的具体生活现象的直接感受和情感反应分不开。脱离了具体感受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判断,不能称为文学鉴赏。但单有感觉没有理解,单有情感没有认识,又不可能深切领会文学作品的意义,同样不是真正的文学鉴赏。夸大感觉与感情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把文学鉴赏归结为脱离理性认识的形象直觉活动,是片面的。无视文学鉴赏过程中感觉和感情的作用,不懂得读者在理性上肯定和接受文学作品必须以感觉和感情上的肯定和接受为前提,也是片面的。在文学鉴赏中,感觉与理解、情感与认识是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的。

文学鉴赏中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是对立统一的。任何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客观的规定性。这种客观的规定性是由文学作品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本身决定的。而读者在鉴赏中的想象与联想,以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与生活画面为基础。但是读者鉴赏文学作品不是纯客观的、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每一个读者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立场观点,有各自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因此他们在鉴赏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往往与作家自己在创造形象时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并不完全相同。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中,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甚至很不相同的感受、体验和认识,鲁迅曾指出,阅读《红楼梦》时,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不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全集》第7卷)。这就是文学鉴赏的主观性造成的差异性。

文学鉴赏有两个主要特点:①是一种审美享受,这个特点是由文学作品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文学作品是作家审美活动的产物,它以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所以富有美感力量。因此当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必然会产生感情的波动,引起丰富的联想,受到感染和启发,最终获得审美享受。阅读能否变为鉴赏,关键在于有无审美享受,只有获得审美享受的阅读,才是鉴赏。②是一种再创造活动。即在鉴赏活动中,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依据作家提供的具体作品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活动表现为读者通过想象、联想、玩味、思考,发掘作品中潜在的意义,并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补充、扩大、丰富和改造。但是这种再创造既受到作品描绘的艺术形象的限制,又受到读者本身思想修养、生活、阅历、阅读经验等的限制。所以,再创造有一定限度。

文学鉴赏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称为共鸣(见文艺共鸣)。文学鉴赏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文学作品鉴赏方法
鉴赏性阅读的几个步骤
文学作品鉴赏
指导学生领略文学意境的几点做法
诗词歌赋鉴赏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与审美愉悦
浅谈文学欣赏的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