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记文

笔记文的特点是内容广泛,遇有可写,随笔而写,可长可短,不拘形式。

在中国,笔记之体肇始于魏晋,而宋明以后最为丰富。“笔记”的名称,始见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才略》篇:“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但这里所说的“笔记”,并非指杂录、随笔之文,而是指公牍奏记类文字。至于把随笔而录、杂谈琐语性质的文字称为“笔记”,大约始于宋人。北宋宋祁有《笔记》3卷,南宋龚颐正有《芥隐笔记》,陆游有《老学庵笔记》,从而后世有了“笔记文”之称。对笔记文,后世又习惯称为“随笔”。“随笔”之称始于南宋洪迈,他有《容斋随笔》10卷,清代梁绍壬承其名有《两般秋雨庵随笔》8卷,俞樾有《春在堂随笔》15卷,随笔之称遂沿用至今。

明刻本《宋景文公笔记》卷端

长久以来,古代笔记论著又被称为“笔记小说”。这是因为关于“小说”的概念古今不同。“小说”一词始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所谓的“小说”,是指远离道术的浮泛言论。后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列有“小说家”,称其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把不合于经典,有异于正史的论述记叙,比之于小道,称之为“小说”。后世文人,往往承袭班固的观点,把搜神志怪、野史旧闻、考据辩证、丛谈杂录等不好归类的零星文字,统称为“小说”。如明人编的《五朝小说》,清人编的《宋人小说》,从名称上看,似乎是小说故事集,实际上它包括了许多没有一点故事性的杂著,如文献掌故、天文地理、经史考辨、诗话文评、医卜星相、箴规家训等丛谈、札记性的零散资料。可见中国古代的所谓笔记文名称既不划一,内容也是相当庞杂的。但统观全貌,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类。

①小说故事类。这一类主要是一些情节简单、篇幅短小的故事,它包括自秦汉以来,在道家神仙之说影响下产生的一些搜神志怪的故事,也包括一些专门记录社会人物轶闻琐事的故事。他们或来自传说,或出于杜撰,而其中有的篇章情节曲折,人物刻画生动,已略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实际是中国古小说的一体,应属于小说类。

②野史旧闻类。这一类主要是一些史料性质的笔记,所记录的是正史以外的某些朝廷掌故、历史人物的言行、历史事件始末等。其内容或为作者所耳闻,或曾为作者所亲历。虽属杂载琐记,但往往可补官修史书之不足,或纠正其讹误,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③丛考杂辨类。这一类主要是学术性的读书札记,其内容或证经考史,或说诗评文,以至杂考名物,训诂文字,多属治学中的一得之见,具有学术价值。

④杂录从谈类。这一类主要是写人情,记风土,谈时俗,明器用,探技艺,以至或记一时之戏谑,或述对某事之感触,凡所遇杂事、杂识,皆信笔记之,特别显示出笔记文内容多样性的特征。

明刻本《老学庵笔记 》卷端

以上四类中,第一类和第四类文学性比较强,而第一类作为古小说的一体——笔记小说,可归为小说类;第四类则大半是有一定现实性和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是笔记文的正体,亦即中国古代散文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笔记文的数量相当宏富,自魏晋以至明清,产生许多好的作品。笔记文无论记文、记物、记事,虽不免零星枝节,但作者不刻意为文,只是信手拈来,记叙随意,了无拘束,反而有性情,有意象,亦庄亦谐,别有情趣,令人喜读不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笔记概述》
洗闲阁购书日志(2020年11月17日)
【笔记类】陶庐杂录
文艺随笔 | 黄少青:不承认癫的米癫
我的案头书反复读了四年,你的呢?
微言杂语7——文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