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志

内容广泛,包括一地的建置、沿革、疆域、物产、天文、气候、山川、名胜、户口、天灾、人祸、文化、艺术、医药、政绩、教育、风俗、民族、人物、宗教、科学、技术、交通、经济等。它的名称繁多,历史上常见的有地记、记、图经、图志、图记、传、录、乘、书、志等。方志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沿革

代代相传编修志书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现已知修志的最早记载是在东汉。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志书经历了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体例逐渐完备的过程。一般认为分为3个阶段:

地记阶段

1~6世纪,相当于东汉至南北朝。这一时期志书的主要形式是地记或记,包括郡书、地理书、都邑簿和人物传等。

  东汉光武帝刘秀为表彰乡里之盛,“始诏南阳,撰作风俗”,这是迄今所知中国官修方志的最早记载。这时的郡书多记郡国先贤、耆旧,如《南阳风俗传》《三辅耆旧传》《鲁国先贤传》。地理书则主风土,多记一方疆界、山川、道里、民俗,如《十洲记》《风土记》。都邑簿则多载城池、郭邑、宫阙、观阁、街衢(市内百姓之居),如《三辅黄图》。魏晋以降,反映一方风土、人物的地记接踵而出,主要分两大类:“记人”一类,如《会稽先贤传》《高士传》《高僧传》;“述地”一类,多突出一方山水、特产,如《衡山记》《汉水记》《南州异物志》等。

图经阶段

6~12世纪,相当于隋、唐至北宋。这一时期志书的形式主要是图经(或图记)。图文并重,是这阶段志书的特点。现知最早的图经是东汉的《巴郡图经》。隋及唐是中国大规模官修志书的开始,也是图经发展的鼎盛时期。北宋沿袭唐朝每3年一造图经上奏的制度,命天下州郡编造。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朝廷置九域图志局,开创了国家设局修志的先例;而且,志书体例日趋完善。同时,图经转向方志,现存北宋的图经,有《吴郡图经续记》(3卷)。

方志阶段

12~20世纪,相当于南宋至今。这一时期志书的名称大都叫方志。志书经历地记阶段和图经阶段1000多年的发展,到宋代,它的体裁已由史、书、志、记、录、传、图、表、乘、略等逐渐综合演变而充实,体例也日趋完备和定型。加上宋代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这时期志书的质量和数量都大大超过以前。宋代是中国志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就体例而论,有人认为,东汉的《越绝书》可看成是方志的雏形;现存最早以志命名的志书,是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流传至今的北宋名志只有《长安志》一种。南宋名志现存的有景定《建康志》《吴郡志》,以及“临安三志”(《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咸淳临安志》)等。元代所修的郡县志又多以图经形式出现,现存名志有《大德昌国州图志》《齐乘》、至顺《镇江志》等。

  明、清两代,是中国方志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个时期的志书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普修省志。如明《八闽通志》《四川总志》,清《河南通志》《畿辅通志》等。②县志数量骤增,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在现存8 000多种志书中,明、清两代占有7 000多种。③县志类目增多,内容丰富。如万历《广平县志》设人民志,嘉靖《鲁山县志》等记载了当地的矿藏,《惠州府志》等记述了少数民族的风俗和反压迫斗争,隆庆《潮阳县志》记载了沿海人民抗倭和海上贸易情况。④增修边关志和卫、所志,如《九边图志》《四镇三关志》等。

  中华民国以来编修的方志,在内容和体例上较前又有进步,表现在: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注意反映各地的工农业生产,如广东《佛山忠义乡志》、江苏《江阴县续志》。②增加各种统计图表,如四川《南溪县志》。③注意反映人民疾苦,如广西《桂平县志》。④收存农民起义的史料,如河北《固安县志》。⑤反映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如浙江《定海县志》。这阶段较有影响的志书是黄炎培 的《川沙县志》、袁荣叟的《胶澳志》,以及黎锦熙的《城固县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修志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出现了两个修志高潮。20世纪50~60年代是第一个高潮。当时有530多个县开展了修志工作,其中250多个县修出了志稿,正式出版的有20余种。第二个高潮始于70年代末,截至2000年底,已完成省、市、县三级修志计划6 319部中的4 789部。三级志书之外的乡镇志和厂矿企业志、山水志、寺庙志、学校志、海岛志等各种专业志,数量更多,中国的修志传统,在台湾地区也同样得到继承和发扬。50多年来,台湾省志已经两修,市、县志普遍完成两修,还有完成三修者,如《台北市志》。

分类

方志,主要是按行政区域为单位编修的,所以主要以区域分类,另有按记载的内容分类等。

区域分类

包括:①省志。记述一省范围的志书。主要是明、清两代编纂的,在明代多以总志题名,如《湖广总志》(明时湖广省包括今湖南、湖北两省);在清代多称为通志,如《山东通志》《广西通志》。个别州、县也有以通志命名者。②府志。记述一府范围的志书,如《济南府志》《泉州府志》。府在明、清两代是省以下、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管辖范围与今地区近似。③州志。记述一州范围的志书,如《济宁直隶州志》《泰州志》。中国古代关于州的设置和辖区,历代不同。清时州有直隶州和普通州之分,直隶州相当府,普通州相当县。④厅志。记述一厅范围的志书,如《洮州厅志》。清代在新开发地区设厅,管辖范围相当于府或县。⑤县志。记述一个县范围的书志,如《永清县志》《武功县志》。是现存志书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两县合修的称为合志,如江苏的《常昭合志》,记述了常熟、昭文两县的事。清代有分县建置,故还有一种分县志,如《陇西分县武阳志》。有的县志事实上是都邑志,如民国初期的《夏口县志》,记述的是汉口市镇的情况。⑥都邑志。记述一个城市范围的志书,如宋代《长安志》。⑦乡镇志。记述乡、镇、村情况的志书,现存最早的乡镇志为宋代的《澉水志》,其他如清代《南翔镇志》《杏花村志》。⑧岛屿志。记述岛屿和群岛的书志,如《西沙群岛小志》《团沙群岛小志》。

  另有卫志、关志、司志、盐井志等,是依据军事或盐务、漕运等需要而立的。司志,即土司志,记述一个土司管辖的范围,记述的内容和体例同上述各志相似。如《山海关志》《天津卫志》、云南《黑盐井志》、广西《白山司志》。

内容分类

有以下三类:①通志。记述一地各类内容的志书,是相对“专志”而言的,与区域分类中省志所称的通志不同。它包括省志、府志、州志、县志、乡镇志等。②专志。专记某项或主要记某项内容的志书。以自然对象而分,有山志、湖志、河志,如《庐山志》《永定河志》《西湖志》;还有塘志、河闸志等。以人文对象而分,有书院志、古迹志、寺观志、游览志、路桥志,如《紫阳书院志》《六合塔志稿》《文澜阁志》《烟雨楼志》《灵隐寺志》《天台山游览志》等。③杂志。记一方琐闻、逸事,也兼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但不如通志那样完备、系统,如《长溪琐语》《汉口丛谈》等。

特征

方志具有地域性、连续性、综合性、资料性等特征。

地域性

方志的基本特征。无论是省志、府志、州志、县志等各种通志,还是山志、河志、湖志等各种专志,以及诸多杂志,它们都有特定的地域范围,而且以地域名命名志书;其内容也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连续性

方志的编修是连续的,多每隔数十年续修一次。不仅时间连续,而且记述的内容和体例也大多连续。续修的志书虽追述历代的沿革,但其重点则是反映两次修志期间的本地区各方面的变化。如清代编修的《常熟县志》,曾经13次续修,平均每隔20年续修一次。

综合性

方志综合记载一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诸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十分广泛。从纵的角度看,有过去、现实,重点是当代;从横的角度看,有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物、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等,无所不包。所以志书被称为博物之书或百科全书式书籍。

资料性

方志是一种资料性书籍,它的编修并不是要直接研究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而是要全面反映和保存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及变化。方志采用的是记述性体裁,“述而不作”,是非褒贬寓于事实的记述之中,而且多是当时、当地人修志,大多如实记录。方志中所蕴藏的极其丰富的资料,可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服务,不过也有些材料需要去伪存真。

收藏

中国方志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收藏。

中国收藏情况

据1985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当时中国内陆192个藏书单位,收藏现存各种类型的方志8264种(专志和杂志未计),共11万多卷,占中国现存古籍的1/10左右。这8000多种志书中,清代的有6000多种,约占总数的80%,明代的1000多种,民国时期的1000多种,宋以前及宋、元的仅数十种。据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所录,仅元代以前,已佚方志留下书名的就有2000多种;据《明史·艺文志》等书著录,明代的方志当不少于3000种,现仅存1/3。又有人统计,今散在民间或一些图书馆,而未收入《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的志书,也有1500种以上。《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已著录的这8000多种方志,在类型上以县志最多,约占70%。在地域上,四川、浙江、河北、山东、江苏、河南等省为多,都在500种以上;天津、宁夏、青海等省、市很少,都不足40种。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方志最多,有6000多种;次为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收藏5400余种;再次是南京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各收藏4000多种。

国外收藏情况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方志流布于海外的也不少。日本采购中国方志已有近160年历史。现在日本的主要图书馆、研究所藏有中国方志总计4100余种,其中明、清刻的孤本50多种,明、清稀见本80多种。据1942年统计,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中国方志共2939部,其中稀有本10多部。美国一些大学也藏有中国方志,其中也有一些珍本。据1957年法国巴黎大学吴德月教授编的《欧洲图书馆所藏中国方志目录》,欧洲9个国家(英、法、意、德、比、荷兰、瑞典、丹麦、奥地利)25个单位收藏中国方志总计2590部。除去重复的,共有1434种。收藏单位有英国大英博物馆和剑桥、牛津、伦敦各大学图书馆,法国国家学院、法国东方语言专科学校和法国亚洲学会等。1982年马大任在《冯平山图书馆金禧纪念论文集》中发表《西欧中文图书馆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一文,指出法兰西学院高级汉学研究所图书馆藏有中国方志4211种。加拿大、澳大利亚、朝鲜、新加坡的一些大学,也分别藏有中国的方志书籍。以上所述,仅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的旧志书而言。1949年以后修成的志书,各国各地收藏的情况尚未包括在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方志源流(下)
明代方志纂修述略
简明方志编纂教程(二)
稀见地方志提要
清代以来地方志编纂问题述论
地方志与民俗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