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窗理论

源于美国心理学家P.G.津巴多1969年在旧金山进行的环境与行为关系的心理学试验。在试验中,津巴多敲破一辆停在街道一周却完好无恙的无牌照汽车的一个车窗,结果不到4小时,汽车就被偷走了。破窗理论指出,公共场所或邻里街区乱扔垃圾、乱涂乱画、打架斗殴、聚众酗酒、强行乞讨等这些较小的无序和破窗一样,如果得不到及时整治,就会减少那里的人们对犯罪的恐惧,削弱社会控制力,从而引起更加严重的无序甚至犯罪。如果警察和社区能够积极地干预这些可能诱发犯罪的无序环境,就可以有效地控制、预防和减少无序的累积和某些犯罪的发生。

根据破窗理论,社区衰败大致经历5个阶段:①社区开始出现失序的情形,部分居民迁出社区。②未能迁离社区的居民因担心自身安全,对社区内的事务漠不关心。③地区的监控管理力下降,社区的治安进一步恶化。④社区内更多的居民迁走,仍然留在区内的居民则更加退缩,减少外出时间。⑤社区外潜在犯罪人将没落社区视为犯罪有利场所,大胆入侵实施犯罪,使整个社区犯罪比例持续上升。

破窗理论虽在社区治安、预防犯罪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其并不能适用所有犯罪类型。破窗理论产生时缺乏严格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经验主义的色彩,关于无序与犯罪之间的相关性,有待更进一步实证研究考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破窗效应或许并不成立
Harcourt & Jens:对破窗理论的重新审视 | 政观编译
破窗效应
团队研发进度不好,士气低落?或许是因为破窗效应
【智慧背囊】破窗效应:小破坏带来大灾难
面对不确定性:《清单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