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userphoto

2022.06.12 广东

关注
脾胃虚寒、胃气上逆!为什么说经常嗳气,是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了?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胃炎,胃溃疡在临床中,可算得上是一个常见症候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在吃过东西以后,特别容易嗳气。

首先,什么叫嗳气?
嗳气指的是患者自觉有气从胃中返逆而起,声音则是较为低沉而绵长。而有的可能只会感觉到有气体在不断上逆,声音轻微甚至可能没有声音。

粗略观察,基本和打嗝无异。若仔细辨别,其实这又是两码事。因为打嗝,古人则将其称之为呃逆。而嗳气则将其称之为“噫气”。

相同点:
嗳气和打嗝都是有气从胃中上逆。

不同点:
呃逆:则是声音短促,且尖而高,发于喉;
嗳气:则是声音低沉,发于胃。

嗳气是如何产生的?
嗳气的产生,需要从四个方面的因素说起:
第一个:脾胃虚寒。脾胃虚寒,胃的通降之性受到影响,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就形成了嗳气。

第二个:饮食积滞。而这种食物的积滞,也会令胃气不降,转而上升后,所以就嗳气。

第三个:肝火旺。肝郁气滞以后,肝木就会克伤脾土,这样就会造成脾胃气机的逆乱,这样也会嗳气。

第四个:下焦命门火衰。命门火衰以后,下焦就不能温煦脾胃,使得中焦阴浊难以下降,从而导致胃气失常,这也会嗳气。

而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要属脾胃虚寒了。

在《黄帝内经 · 灵枢》中有记载:“寒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

总体来看,嗳气这一现象,虽然在生活中很是常见,而且不痛不痒,但的确和多种问题相关。就比如说,下焦火衰、肝郁、中焦虚寒、食滞胃脘等等,基本都会导致这种症状的发生。所以说,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一点偏颇的时候,都会影响到脾胃。

而我们脾胃的气机,就在于脾主升,胃主降。若是中焦气机一乱,胃气失常,嗳气基本就在所难免。

就算是嗳气的症状只是源于脾胃,和其他脏腑关系不大。那么,它也意味着脾胃运化之能开始出现了问题,后天之本的功能已经开始下降的表现。

若是脾胃出现了异常,那么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胃气的失常。因此,胃气就难以保持其天然的通降之性。而嗳气,就是胃气失常的最初,也是最轻微的表现。

要如何应对呢?
① 在吃东西时,要避免过饱、过快,从而保持胃的通降之性。

② 在《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记载了一则组方。其组方为:党参、白术、黄芪、干姜、丁香、白蔻仁、吴茱萸、炙甘草,用以调治由脾胃虚寒而引起的嗳气、不思饮食、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象虚细等症状。

③ 此外,还可以选用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在讲学时分享的脐疗法。方法记录在《我说参同契》的第54讲中:

用几颗花椒、一颗干桂圆肉,再加一点艾绒,全部打碎混合,用手捏成一个小圆粒,睡前放在肚脐里,用胶带贴住去睡觉,第二天起床时揭掉就行了。

连续用几晚,就停两晚,再继续贴,一般用一周就有明显好转,再巩固一段时间,寒湿体质就能调理过来。

为什么可以用它?
这是因为肚脐的位置很是特殊,是我们的“神阙穴”的所在之地。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因此,药物能更好地吸收。

而方中所用的花椒,则可以驱寒止痛;桂圆肉则可以补血安神;而艾绒则是纯阳之性,可温阳散寒,还可以引火归元。

再将其加味:加入酸枣仁,则可以养血助眠,安心神;加入枸杞则在于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而此方的搭配也很是巧妙。因为方中所用之物,除了能方便获取以外,还基本都是阳热之的,能很好地温阳、化湿。再贴于肚脐让之吸收,这就好比在中焦脾胃的寒湿下,点燃了一簇火苗,然后再慢慢地将体内的寒邪和水湿之气驱散掉,同时还能升发脾胃阳气。

这也正如南怀瑾大师所说的那样,日本人借鉴中医瑰宝而发明了温灸器,放在肚脐上,可以治胃病,其实用不着,就用上述小方法就可以了,更简单、更方便、也更有用。

要是有上述症状的患者朋友,建议大家动手尝试一下。要是不想自己做,可以用做好的成品,直接贴就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胃寒的原因是什么?
治脾胃虚寒中焦不通,一种神奇的外用之法(脐疗)
10种去湿常用中成药: 1、二陈丸——燥...
又一张养胃的大方子!祛胃寒、疏肝气,解开一团乱麻,请细读
第35集:中医内科学-
山楂和它堪称「天仙配」!每日一杯,消中有补,运中有健,大升脾胃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