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瑶茶大观之茶道篇》第三篇:浅论江华苦茶

当今世界,疫毒横行,“三高”肆虐,癌症及心脑血管病夺人命魂,虽药市繁荣而无力制止病疫泛滥之势。养生护体之说各异,难正视听。忽思神农尝百草,识茶而解百毒,故作苦茶浅论,还望细品之。

一、江华苦茶物种起源及延续

(一)物种起源

江华苦茶物种应起源于距今一百万年左右第四纪冰川时代大理冰川期之后,自我国西南的物种迁徙。茶树作为山茶属植物,根据植物专家的论证,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大理冰川期,动植物大量迁徙寻找自己的生存地,而在这湘、粤、桂相交的南岭山脉地带,温湿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使这一物种在此生存下来。

近年来,茶叶研究机构对江华苦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其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江华苦茶茶多酚的大分子物质儿茶素含量的化验报告显示,其简单儿茶素与云南勐海大叶种古茶树的含量相似,而复杂儿茶素与印度的阿萨姆种,缅甸种,中国灌木丛种的含量相似,这就说明江华苦茶与云南勐海的古茶树是同宗。

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处于不断的进化之中。江华苦茶的变异和进化,一方面是受地质、地貌和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要从其历史渊源来剖析,从江华苦茶的原始野茶分布的情况来看,大多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瑶岭山地。杂生在原始森林中的古茶树多以小乔木形态存在,分布在用材林中杂居的茶树多以灌木形态存在。不管它以什么形态存在,其茶多酚大分子物质儿茶素含量的差异很小。究其根本原因,一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少,土质结构大多是紫页岩和花岗岩母质层,作为紫页岩和花岗岩的腐蚀质土壤,土质异常松软肥沃。二是江华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在1300一1700毫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湿相宜,特别是江华瑶山的“小气侯”日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的干物质积累。三是江华稀土资源丰富,稀土资源为全国第二大储西藏,土壤中有大量的稀土微量元素被茶树吸收,更加成就了茶叶质量的优异等等,多种原因成就了江华苦茶优秀的品质。从近两三年省级茶叶检测机构对该茶两叶一芽平均值检测发现,水浸出物为44.22%,茶多酚30.38%,氨基酸5.04%,咖啡碱5.09%。数字表明,江华苦茶氨基酸含量高于一般茶品两个百分点以上,茶叶的水浸出物一般在30一48%之间,江华苦茶达到了44.22%,其综合数据指标相当优秀,这充分说明江华苦茶具有制作高端茶品的潜质。二0一八年由湖南瑞鑫源科技有限公司,以江华苦茶茶品参展第二届澳大利亚中华文化节暨中国茶产业博览会,获得了“二0一八中澳茶博会”金奖。

(二)物种延续

江华苦茶的野茶,不管是以小乔木中叶种的形态存在,还是以灌木丛小叶种的形态存在,它的“古”性沒有根本性改变。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社会因素。江华苦茶品种来源于我国西南山茶科山茶属物种。距今一百万年左右的第四纪冰川时代大理冰川期之后迁徙而来。在云南勐海的古茶树经过一百万年左右的历史演变,成为大乔木大叶种茶树,在江华瑶山腹地原始森林群中则演变成小乔木中叶种茶树。其根本原因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它包括温度的差异,降水量差异,栖息地海拔高度的差异,等等。但它的内含物含量却与土壤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茶树从发源地向热带和亚热带区域迁徙,则会演变成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向温带区域迁徙则会演变成小叶种茶树,这些因自然因素所导致的变异称之为“原始变异”。

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茶树品种变异的现象,称之为“社会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物种原始性丢失,种子的染色体变异,茶树的物候期发生改变。在我国不管是热带、亚热带、还是温带的茶叶树种,这种社会变异现象普遍存在,它主要是通过不同地方茶树品种相互引种导致花粉相互传递所产生的后果。一直以来,江华县在保护苦茶品种的纯正度上,十分严格!江华牛牯岭茶场的苗木来源,以江华苦茶古树作为母本繁育,与原始野茶相比,既使生存环境存在海拔高度的差别,温湿气候的差异,但不存在与原种茶性的根本变异。近几年来,江华县桥市乡南冲茶场引种的白茶树种,因为是无性繁殖,没有花粉传播的可能,导致江华苦茶种子变异的危险性不会存在。千百年来居住在江华瑶山腹地的瑶族人,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因而分布在用材林及经济林区域内的江华苦茶繁殖,主要是林农在烧土炼山之时未将茶树根部的隐芽烧坏,来年萌发出茶苗,瑶民便将其移栽分散种植,有的茶树由乔木型变成了灌木型,但品种基因未发生改变,这种原始的耕作方式使江华苦茶的原始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二、江华苦茶茶品的历史渊源及延续

(一)江华苦茶的历史及渊源

一直以来,江华苦茶茶品以古散叶茶的形态存在,有多种叫法,如梗梗茶,棍棍茶,灯笼茶,老婆婆茶等等,其统称应为瑶家古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有量产的当今散叶茶加工,出现了江华苦茶的绿茶和红茶茶品,茶场的苗木虽然以江华苦茶野生古树为母本,由于茶场建设在低海拔的丘陵地区,与茶树原栖息地温湿差异大,其原叶的品质跟原野生茶比有一定的差距,生产的茶品无法代表江华苦茶茶品品质的高度。二十一世纪初,冯河大龙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江华瑶山腹地大量收购江华苦茶的古树野茶茶叶,采用现代工艺加工成红茶和绿茶,茶品品味较高。由于茶树的树龄,树型和小气候等存在差异,茶品虽然上了一个相当高的档次,但纯淳度仍有瑕疵。湖南瑞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江华野茶的极品生产的潇水源瑶都红茶品在澳洲世界茶博会上获得金奖,开启江华苦茶当代散叶茶的名品之门,但从名品优势转为产业优势尚有一段漫长的道路。

瑶家古茶的渊源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尽管《论道瑶家棍棍茶》一文,论述其为古散叶茶的自然延续,这仅是根据一些有限的史料及现存茶品的品味来进行的推断,不足以完全解开瑶家古茶“古,苦,土,优”的谜团。独具古风的瑶家古茶现存有两款茶品,一款是江华瑶山各家各户的烟熏散叶茶,一款是尉竹口乡一带瑶民家中的烟熏饼茶。瑶家的烟熏饼茶以五年熏陈散叶茶为毛坯茶,用木甑蒸软石磨压制成饼,它基本保留了魏晋时期紧压饼茶之风。在我国茶品制艺的历史长河中,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古散叶期,大约自一万年前的母系氏族神农期至魏晋时期,茶品分为鲜叶咀食,鲜叶羮食和干叶燥储三种形态。神农期的鲜叶咀食和春秋时期的鲜叶羹食,均不足以步入茶道。古散叶茶应起源于战国时期,干叶制作的发源地在我国西南的巴蜀地区。多种史料证明,古散叶茶源于战国,兴于秦汉,延至于魏晋。

根据《中华茶道》一书对古散叶茶茶汤的描述,茶汤具有明显的苦涩味和青腥气,饮时可添果蔬花香煮之,以姜蒜筚之。如此,古散叶茶茶汤口感,与瑶家古茶初制品极为相似。马王堆三号墓墓主为西汉轶侯利苍,其古墓所出土的茶叶是利苍之子利扶屯兵江华古深平城时,对轶侯行的“兵屯之贡”。但是,那款茶不叫瑶家古茶,只能称之为江华古茶,它是瑶家古茶的前身。那时的江华古茶极有可能是战国末年南迁楚人误时采摘连梗制茶的茶品,而利扶屯兵江华时又未作改变制艺的结果。瑶家古茶应该是魏晋初期,瑶族人从长江流域南迁之后,根据茶叶当时的制艺是“制时糙,泡时简,藏时燥”的方法。在江华古茶的基础上制作的茶品。所以,当今的瑶家古茶是一种没有断代的古散叶茶,它是古散叶茶的自然延续。第二阶段为饼茶期,起于魏晋,止于明初。根据史料记载,魏晋时期,人们为了满足对茶叶的需要,己从野生采摘扩大到种植茶树,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茶品,为妥当地对剩余茶品的保质保鲜,将茶品压制成饼储存。饼茶储存一段时间后,经过长时间的慢发酵,茶的口感及品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于是人们逐步学会了将散叶茶作毛坯制作紧压饼茶。瑶家古茶饼则传承并改进了这一技艺,实际上普洱茶饼,安化黑茶饼都是这一制艺的继承。

到了唐代,茶圣陆羽,依据古代道家丹术,直接对鲜叶采用杀青,舂浆,压饼,烤焙,过水,风干,合香等技艺,制作了唐宋时期的碾压团饼茶,将茶叶的饼茶时代推向颠峰。由于受交通,信息和生产力因素的影响,江华苦茶的制艺己经止步于紧压饼茶。第三阶段为现代散叶期,分为手工茶叶期和机制茶叶期,起于明初延至当今。这一时期主要解决了团饼茶虽然口感好,俗雅皆宜,道艺融合,但导致了茶品营养物质的大量流失,制作工艺复杂,费工费时等短板问题。进入清代之后,散叶茶制作得到了更高的升华,其色、香、味、道、艺、韵上升到了极致的层次,将茶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峰。而江华苦茶仍然以瑶家古茶的散叶和紧压饼的形态存在。

清朝末期,大墟镇生产的“江华毛尖”开启了江华苦茶现代散叶茶的生产,但却淹没在瑶家古茶之中。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有江华苦茶的红茶和绿茶的量产规模。因为瑶家古茶是一个变性的茶品,不能确定归属于六大茶系的那一类,所以江华苦茶步入现代散叶茶应该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牛牯岭茶场开始的。二十一世纪初,江华冯河大龙山现代农业开发公司,生产的“瑶峒小乔”系列茶品,湖南瑞鑫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瑶都红”系列茶品,重塑了江华苦茶的名品特质。同时,将手工制艺,机械制艺上升为数字科技制艺,将江华苦茶步入当代制茶技艺前列。本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将不定性的瑶家古茶通过深层次加工,生产的“熏香瑶丹”定性为江华黑茶,这种药茶既兼具黑茶的特性,又优于当今任何黑茶茶品。

(二)江华苦茶茶品的种类与苦茶品种的保护

在全国茶叶产区,江华苦茶是能生产多种茶品的一种茶树品种。目前现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茶品有:瑶家棍棍茶、瑶家古茶饼、大墟手工毛尖茶、牛牯岭茶场苦茶系列茶品、冯河大龙山农业开发公司的野生古树茶品系列以及湖南瑞鑫源公司的极品古树红茶。从茶品的历史,加工技艺的演变,以及品饮方式的不同。在这一区域内,形成了系统的江华苦茶文化。江华这种古今茶品荟萃同一时空,都能彰显中华茶文化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江华苦茶当今系列茶品是一本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中华茶道宝典。

在野生茶树品种之中,由于受各地“小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茶树演变和进化存在区域差别,出现了十多个亚属品种,虽然都是野生的江华苦茶,但存在口感和品质的差异。在发展茶叶产业的过程中,为保证茶品的纯醇度,应当进行选育和优化品种,同时还要仿原始古茶树生存地生态状况建设茶园。江华苦茶的保护主要还是设立苦茶保护区,在优质古茶树群五十公里范围内,不能种植其他同科同属品种,以便苦茶基地更新时,得到纯正的苦茶母本。

三、瑶家古茶的历史渊源及道行

(一) 瑶家古茶的历史渊源

瑶家古茶是瑶族人以江华苦茶为原叶,谷雨期间带梗采摘,蒸,炒,晒方式杀青,然后捻揉,采用烘晒干燥成初茶品,并以烟熏方式后熟和储存的一种茶品,由于它的制作方式传承古远,其特性与其他同类性质的茶品相比,还具备如下四个实出特点。一、“古”性尤其显著。瑶家古茶的古性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树古”,它保持了自然变异的历史过程。二是“茶古”,传承了魏晋之前古散叶茶的制作工艺。二、“苦”味浓重。由于该茶品儿茶素含量高,苦味与其他茶品相比十分明显。三、“土”味别致。茶汤稠糯柔滑,鲜红晶亮,苦后生甘,熏香浓烈。四、“优”性突出。瑶家古茶久储成药,是茶性与药性相融的一种茶,除六大茶系均有的功能外,有明显的降“四高”,防癌,防暑毒寒邪,舒经活血,软化血管,增强血管活性,促进新陈代谢抗衰老,增强人体器官活性的功能。

一般的后发酵茶都是持续性发酵,而瑶家古茶则是间断性慢发酵,因而在鉴别瑶家古茶的优劣时首先应该遵循其特殊的发酵过程,主要方法是通过底茶和茶汤的色香味来识别。有经验的茶客,可以通过对底茶和茶汤来判断出茶树的生长年份,生长环境,茶品储存年份三个重要指标。通过时煮泡后的瑶家古茶底茶来识别茶树生长年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江华苦茶的古茶树为小乔木中叶种,一般百年左右的回蔸茶,底茶茶叶叶面展开较大且厚实。而百年左右的实生茶,叶面稍窄而厚实,两者叶质韧性较好。茶品掺少量米酒煎炒不易焦枯。灌木丛型野生江华苦茶制作的瑶家古茶,其叶质韧性是靠烟熏年份来增强的,它与园茶制作的瑶家古茶茶品极为相似,只是野生茶经过五年熏存后茶的叶茎梗转红,小部分茎梗变黑碳化。而园茶的茎梗变为黑黄色。

自古以来瑶家古茶原叶一年只采摘一季,是为了保证药茶兼性的原因,由于这一原因,为识别瑶家古茶产品的真伪优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一般来说,江华苦茶品种是瑶家古茶的根本,既使采用了古茶的制艺,其他茶树品种也无法制作出正宗的瑶家古茶。在正宗的瑶家古茶茶品当中,在同等条件下,实生古树茶要优于回蔸古树茶,回蔸古树茶要优于灌木丛型茶树茶品。茶树的生长环境对茶品优劣的影响力较大,在山水相伴的大瑶山中,南北走向山脉的山岭,西照岭的茶树要比东照岭的茶树产出的茶叶品质要优一些,这主要是受光照时间和大山气流运行规律决定的。受阳光西晒的山岭面,日照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延长茶树的光和作用,同时日夜温差相较偏大,有利于茶树的干物质积累。大山的气流运行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地,早上七点左右到晚上七点左右,气流把水气往山上送,而晚上七点左右到第二天的早上七点左右,气流却把水气往山下送。

在气流交替运行时,形成了一个交替带,大约在海拔高度500一800米之间,在这一区域内茶树的茶叶品质相比之下更为优秀,主要是该区域为光水气三者交替聚集之地。很细心观察的人会看到,晴天早上七点至八点之间会有条绵延的涔雾带呈现在这一区域。熏储年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也很大,当然,五年以上熏储的瑶家古茶药茶二性基本成熟,由于瑶家古茶是一种活性较强的茶品,久储品质更佳。从制作毛坯茶开始熏储三年以内,茶品的茶性突出山韵,这个山韵是指它的色香味。熏储三至五年茶品由山韵向和韵转化,熏储五年以上茶品的茶性尤显和韵,这个和韵是指它的药酵骨。该茶品吸收了大量柴薪中的药性物质,通过慢发酵加以融合,茶汤中散发出浓浓的酵香味和重重茶骨香味,所以,煎煮品饮该茶除具备养生保健功能外,外观茶汤沫浡丰沛,香气绵长,汤色鲜红晶亮,淡中致味。茶品中蕴含夫妻和韵,兄弟和韵和族群和韵。好于一对瑶家夫妻的和韵,本茶客有这样的描述:“少小夫妻老作伴,红火黑炉煮茶丹。茗山佳丽多阿娜,瑶家素娘藏骨香”。

(二)瑶家古茶的道行

其一,合于茶道

茶之道在于养生护体、延年益寿。瑶家古茶以其独到的功效,千百年来养护了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就是瑶族。瑶族是一个无山不瑶以山为伴的民族,大多居住在交通闭塞,生存环境恶劣的山区,瑶王古茶既是瑶族人保健的佳饮,也是瑶族人驱病的良药。瑶家茶浴具有驱暑毒除寒邪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常规瑶药。瑶家古茶为瑶族生生不息的繁衍保驾护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这个民族的“摇篮”。

其二,合于阴阳

古老的“中华灵叶”为阴阳两种,阳者为艾叶,阴者为茶叶。本茶客经过多年考察了解,野生艾叶多以具有雄性动物体形特征的地形地貌土地为原始栖息地,野生茶叶多以具有雌性动物体形特征的地形地貌为原始栖息地,有违此道进行的栽培,该灵叶的灵性则会大打折扣。古老的“中华灵叶”对人体的保健有着不同的分工,艾叶以“通经络,驱寒邪,升阳气”为主,茶叶则以“润五脏,滋血脉,补阴气”为主。如:以艾叶为食的清明艾叶粑粑,清明时节,时令升阳,艾叶粑粑则有助阳上升之功,以艾叶为药的产妇月子浴,艾炙等均是同一属性。茶叶对人体五脏六腑,心脑血管,血脉骨骼的保健则是以茶汤为载体,将其功效运至各个器官,从而达到滋养人体的目的,茶叶的阴性功能主要是“洗内澡”和“结内丹”。

当然,古老生叶咀食和鲜叶羹煮均不失茶的阴性功能。瑶家古茶其原叶来源于江华瑶山的苦茶,栖息地地形地貌的山川河流分布所组成的结构图形,多以母性体形相吻合。物种迁徙的规律是本着适者生存的原则,所以,非人工种植因素一般很少见阳中见阴之地有古野生茶树的生存。在人工种植茶树选址上,既使是种植在阴中见阳之地的茶树,其茶叶的品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小气候”差别。按照阴阳理论观察地形来看,既使是母性体形之地,也分为“小家碧玉”形,“大家闺秀”形,“国色天香”形,等等。所以,存在一定范围的茶叶品质差异,在江华瑶山总体来说差异性不大,这主要是受江华的“天时”控制。江华瑶山的纬度离北回归线较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热交融,阳中显阴,所以天地卯合。

其三,温寒相济

瑶家古茶的初制品寒性尤为突出,所以瑶家人一般不饮新茶,新制的茶叶要置于灶头烟熏火烤一年以上,特别是用作药茶浴的“谷雨茶”,要熏储三年以上才用,同的是将茶的寒性与火烟的温性相交融,成为一款温寒相济的茶品,这又与茶叶采摘时间点为“谷雨”至“立夏”之间寒温交替的时令相卯合。

瑶家古茶是依天道、地道而行,人为遵循道家阴阳之律和医家温寒平衡之律所制作的茶品,而且古韵根深蒂固,瑶族韵味浓重,虽然茶品目前名不经传,但是,它是加工天下第一黑茶--江华黑茶最佳毛坯茶。从道家的阴阳学说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朴素辩证法,医家把道家的“五行”理论对应人体五脏,从道家的周天运行之律到医家的经脉运行理论。在瑶家古茶之中都有相对应的方方面面,千百年来证实,瑶家古茶依道而行,合于阴阳,融合于天地人三者和气,融医道二家之理,具有给人护体养生之功,绵延供予人体五脏六腑生发之气,具有高境界的茶道精神。

唐宋之前的古茶受我国古代道家学说的影响较深,从种植选址到茶品制作都力求合于道,唐代茶圣陆羽在世的一百零一年期间,研制的团饼茶,合于道家的炼丹之术,其所著的《茶经》开启了中华茶道。以瑶家古茶为代表的江华苦茶茶品,是一本茶道古典巨著,无言地教导后人,在发展茶产业方面的选址,种植方式,茶种保护,制茶技艺等知识,同时也彰显了江华苦茶深厚的文化底蕴,茶海无边瑶排渡,茗山有道江华寻。

(作者:张高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景迈茶山田野日记
江华毛尖
勐海保塘古茶山:百年古茶生长的地方
茶道 , 一个人喝茶的境界
安溪铁观音厂家 安溪铁观音茶道 买茶之道
以茶会友达四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