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新昌:“唐诗之路”建设迈上文旅融合新旅程

来源:中国文化报 | 徐继宏  2018年05月24日08:00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这条自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而后由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再溯源至石梁而登天台山的山水人文旅游线路,曾留下李白、杜甫、孟浩然等400多位唐代诗人的1500多首诗篇,如今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初夏的浙江,草木葱茏。被誉为“唐诗之路精华地”的绍兴市新昌县,更洋溢着借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通过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美好气氛。

一路风光一路诗

5月17日,新昌下了一场小雨。江苏苏州某企业的员工们拄着登山杖,来此进行了一场徒步之旅。他们沿着南北朝的谢公道、唐代的天姥驿道,穿过大佛寺、天姥山、穿岩十九峰、沃洲湖等人文景观,丈量着唐代诗人们的行走路线。

“魏晋高风远,南朝圣迹南朝寺;盛唐翰墨香,一路风光一路诗。”镌刻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门廊上的这副对联,是对新昌人文风情的经典描述。这里的驿道、佛寺等人文景点遗存丰富,传说、故事经久流传。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新昌先后迎来100多位唐代诗人,在此留下300多首诗歌,正所谓“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由大佛寺、沃洲湖、穿岩十九峰三大分区组成的“天姥山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昌由此被誉为“唐诗之路精华地”。

1991年,“唐诗之路”概念提出。随后,相关专家研究成果不断涌现。1993年,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在新昌举行了“唐诗之路学术讨论会”。“唐诗之路”随之成为当地推进人文旅游的金字招牌,时至今日越擦越亮。

挖掘人文底蕴、发展文化旅游,新昌一直在努力。“省政府工作报告让新昌快马加鞭全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我们要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理念和旅游元素,规划与保护同步进行。”新昌县委书记、新昌县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邵全卯说。

新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法根介绍,2018年初,新昌成立了旅投集团,“浙东唐诗之路”旅游线路颇受市场青睐。近年来,慕名来到新昌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多。新昌县旅游总收入从2012年的59.1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20.87亿元,5年增长超一倍。

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背靠天姥山、面朝天姥寺的儒岙镇横板桥村全力打造一山(天姥山)、一桥(横板桥)、一寺(天姥寺)、一路(唐诗路)、一梦(天姥梦)为主题的诗路古驿风情。走进村里的农村文化礼堂可以看到,礼堂内6块窗帘充满“唐诗元素”,礼堂外的橱窗内集中展示了乡风民俗、道德礼仪知识。“有了文化礼堂,村民们自发组建了锣鼓艺术团、西洋铜管乐队和舞蹈队,打太极、唱戏曲成为村民们的生活常态。村里还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每逢节庆格外热闹。”横板桥村支部书记王伯强说。

南明街道斑竹村被称为“天姥门户”。2014年,斑竹村决定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和深厚的唐诗文化底蕴,打造“唐诗庭院”、发展美丽经济,提出了“人人参股、户户分红”的乡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很快,村里建起了“唐诗之路”文化墙,写上了和斑竹村有关的400多首诗,种下了2000多棵斑竹,引进了休闲旅游项目,将村里的闲置房、破倒屋改建成农家乐和休闲民宿,按照“一字一诗一院”的个性化要求建成“唐诗庭院”100多家。现在的斑竹村,家家挂灯笼、户户贴唐诗,大人小孩读唐诗、背唐诗,氛围浓厚,又进一步吸引了游客。斑竹村支部书记章必才说:“预计今年村民人均收入可达1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000万元。”

李白在儒岙镇南山村留下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南山村近年来通过挖掘民俗文化、发展人文旅游,建起了特色旅游摄影基地,走出了一条绿色、环保、生态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儒岙镇党委书记求雪军说,自从村里建起摄影创作基地,周边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纷至沓来。“挖掘非遗有助于开发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是古村活化的有效路径。南山村的做法不仅让编草鞋、磨豆浆、榨油、纺线、捣麻糍等30多项老手艺重现,还让村民增加了收入。下一步,村里要建一个民俗博物馆,展出老物件,让老手艺传承下去。”

“我们从小走着天姥驿道,听着刘郎遇仙、司马悔桥的故事,念着唐诗,我们觉得唐诗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南山村一位村民说,“这几年政府加强了文化旅游开发,影响是全方位的,文化活动多了,村民收入也增加了。”

文化挖掘是重点

“让好山好水好风光有更多人来享受,把优势土壤上的优质农产品、优秀人文资源推向市场。积极打造唐诗城、唐诗镇、唐诗村,以文化振兴发展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邵全卯说。

“在'唐诗之路’建设过程中,文化要先行,文化是重点。我们一方面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努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新昌调腔、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东茗布袋木偶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也很受村民喜欢。”新昌县文广新局局长俞青虎说。

5月17日晚,新昌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的演职员们在当地进行了一场精彩演出,村民看得很开心。作为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唯一遗音的新昌调腔即将前往香港,向同胞传递新昌的人文风情。他们传递的或许还有从魏晋以来镌刻在当地的人文风流。

据介绍,新昌县将进一步挖掘天姥山文化,启动文创街区创建行动,围绕动漫、戏曲、丝绸、大佛龙井等传统艺术和品牌产业带动整体产业链的多面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古镇新篇
当唐诗遇见交响乐,诗乐融合演绎“浙东唐诗之路”!
唐诗之路精华地,著名艺术家徐戎于新昌沃洲湖畔的现场书写
人文知识:鲜为人知的唐诗之路
揽一份悠然诗意,拥一段清浅时光
正月初三·虎年艺览③|“绍兴有戏”之《唐诗之路》(2022贺岁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