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诗人袁枚与新昌的情缘

袁枚(17161798),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嘉庆二年(1797)去世,享年82岁,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袁枚与新昌关系颇为密切,主要表现在其诗文集中有诗作多首,这些诗作,部分已经收录于民国新昌县志中。最近笔者得读《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诗话》(见由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英志先生(曾在新昌中学执教)整理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袁枚全集新编》),发现其两次游览天台,途经新昌所写诗作多首,为历代名人与新昌关系之珍贵资料,具有较高文化及旅游价值,值得为之作进一步整理,特撰此小文。

据《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八记载,袁枚于乾隆壬寅即乾隆四十七年(1782)六十七岁,以轻松悠闲的姿态开始遍游浙中诸山水,游天台,道经新昌。受到当时私淑弟子、新昌县令苏耀的盛情款待苏县令宴请袁枚,入夜乃请他下榻吕氏园。次日清晨袁枚上路,苏县令借马车一辆,并送上酒菜食品供途中享用。该集中有其诗一首,题为《谢新昌明府苏公》,并于题下小注云:名耀,宣化人。另据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有云:“壬寅, 遊天台,渡钱塘江,到客店,无舟可,遇查广文耕经有赴任船,用名纸(类似今天之名片)借之,欣然来见,曰:“向读先生文登第,让船,所以报也。″(按意即因读袁枚时文而考中,故借船以作报答。)余赠诗云:“一只孝廉船肯让,期君还作后来人。″到新昌,邑令苏公曜,素不相识,遣车远迎,供张甚饰。余骇然,询其故,如查所语(按苏令也以读袁时文中科举)。余赠诗云:“羁旅忽逢倾盖客,文章曾是受知人。"苏宣化孝廉,作官有惠政,解饷入都,后任反其所为,民苦之。余到时,适苏回任,邑人争迎,上匾云:“还我使君"。对联云:“三春花雨重携鹤,百里笙歌早入雲″。不料新昌僻县,竟有文人颂扬甚雅。袁枚《谢新昌明府苏公》全诗为:未报名纸谒清尘,早见傔人候水滨。羁旅忽逢倾盖客,文章曾是受知人(下注:公读我制艺登科)留宾馆借亭台地(下注:吕氏园)送酒车生顷刻春。多感贤侯似孙宰,《彭衙》一曲征前因。可见袁枚有点喜出望外。再接下去,就是《新昌道中》一诗,即“朝出新昌邑,青山便不群。春浓千树合,烟淡一村分。溪水好拦路,板桥时渡云。仆夫呼不应,碓响乱纷纷。”。此诗为人熟知,此不赘。接着是《斑竹小住》,其云:我爱斑竹村,野花得真意。虽非神仙居,恰是仙人地。两山夹青天,中间茅屋置。佳人出浣衣,随人作平视。仙禽了无猜,神鱼不知避。我坐支机石,与谈尘外事。人语乱溪声,钗光照峦翠。可惜游客心,小住非久计。一出白云中,又入人间世。作者对于斑竹深爱有加,爱其野花烂漫,两山夹青天,中间有茅屋。又有美女如仙女一般,山色溪声,无不令他神往,欲久住于此。《随园诗话》卷十二又有云:游仙之梦,斑竹最佳。离天台五十里。四面高山乱滩。青楼二十余家,压山而建。中多女郎,簪山花,浣衣溪口,坐溪石上。与语,了无惊猜,亦不作态,楚楚可人;钗钏之色,耀入烟云,雅有仙意。霞裳悦蒋校书,为留一宿。次日,天未明,披衣而至,云:“被四面滩声惊醒。”余赋诗云:“茅屋背山起,山峰枕上看。饭香人驰担,梦醒客闻澜。野花得真意,竹多生暮寒。清溪蒋家妹,欢喜遇刘安。”霞裳即刘霞裳,男性伴侣,时与袁枚同游新昌。
​接着是《司马悔桥》,于此诗题下有注云:相传司马承祯被召,至此而悔,故名。诗云:到此方才悔念生,我来桥上笑先生。山人一自山居后,梦里为官醒尙惊。此诗也为人熟知,不赘。接着又是《入天台路上杂诗》,有云:一滩复一滩,层层洒急雨。四面寂无人,万条龙作语。狭路相逢处,牛多人迹稀。采樵肩一撞,落叶满车飞。匼匝万重山,断绝无行处。未到不许来,已到不许去。怪石当头压,清泉与脚争。舆夫如水鸟,终日踏波行。写出山野之景色,不同于别处。如此景致,岂不令人兴游之雅兴?他看到碓响乱纷纷的情景,特意又写了《水碓》一诗,因其未必言及新昌,此不录。再接下去是《立夏过天姥寺》和《雷劈树》,前诗有云:“正是清和节,刚来天姥峰。青莲曾入梦,老衲又鸣钟。覆水竹千挺,迎人云万重。路旁雷劈树,正统四年封。”又有《雷劈树》一首云:“阿香烧劫火,曾劈树千寻。立地双株铁,擎天一样心。同招丹凤驾,分作水龙吟。日暮风声起,虺虺霹雳音。”此二诗亦为人熟知。又有《惆怅溪六首》,因其所言为天台之境,亦不录。

接着有《桃源行》,被收录于民国《新昌县志》古迹中,惟县志中未录其前面小序。其云:古人咏武陵桃源者,自陶渊明、王摩诘(即王维)至萨雁门(萨都剌)不下十余人,各尽其妙。惟天台桃源,歌咏缺如也,予过其地,为补其诗。诗云:

天台山高万八千,中有窟宅藏神仙。相传汉朝刘与阮,两人采药山之巅。一重桃花一重水,花光入水红霞起。四顾无人忽有声,一双玉女来烟里。吹气如兰前致词,道郎未到妾先知。金盘共进胡麻饭,琼叶分裁合卺诗。谁作姨夫谁作嫂,鸳牒开看都了了。但觉山中日渐长,不知世上人能老。仙乡住久忆人间,想把红尘唤白云。奈他一点凡心动,便把人天两界分。再四留郎郎不肯,送郎直到青山顶。嘶断风中班马声,回头还见娉婷影。还乡重叩旧柴扉,岂料沧桑事事非。半年夫婿分明记,七世儿孙认识稀。两人相对情于邑,懊悔当初轻作别。一段仙缘世莫知,且邀邻里从容说。寻仙从此走天涯,万古茫茫白日斜。不知终究团圞否,桃树无言但作花。

这几乎可以看作一首大型神话传说史诗式作品,有头有尾,有故事情节,有人物,有惆怅,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可以据此改编为越剧、调腔、甚至交响乐,但他混淆了天台桃源与新昌桃源之差别,其实天台桃源晚出新昌桃源多少年,是后人附会之传说,新昌才是其正宗之地。

这是袁枚第一次到新昌的诗作,《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四还记载了他第二次游历新昌之诗作多首。他把诗作编辑在壬子这一年,刚好与前次来新距离十年之久,即乾隆五十七年(1792),袁枚已经76岁高龄。这年,他于出门旅游前,写有《二月二十八日出门重游天台》一诗,有云:一息尚存我,千山不让人。最后还说:亲朋其莞尔,此老越精神。回家以后,又有诗《五月二十一日到家》,云:两度天台返,曾无七百年(意即刘阮遇仙,回家已经七世,而他没有遇仙,只好回家了)。迎门妻子笑,到底不成仙。可见此老之幽默风趣,如在目前,令人莞尔。此次,他又有二首斑竹诗,一首为《斑竹赠潘校书兼调香严》,其云:陡遇仙山一朵云,小楼春暖百花熏。昆邪自觉衰如许,不入氊帏闹细君。寄语摩登扫净房,香严童子貌相当。巫山努力行云雨,一夜溪声助汝忙。未死春蚕尙有丝,白头无奈两琼枝。迟眠私取银灯照,需看桃花受露时。袁枚以风流才子之身份,游历斑竹,其诗格调不高,于中可见。另有一首为《从天宫寺出山竟还斑竹将国清高明两寺忘却不游亦为导者所误》,从题目中可知,因导游失误,错过两处旅游景点,又返回斑竹住宿。其诗云:两处伽蓝景最幽,肩舆已过始回头。想应琅嬛福地好,只许张华一度游。说明他曾经到过这两处景点,只是没有去第二次,感到遗憾。

这次返回,他还到新昌大佛寺游览,并写了一首很夸张也很生动有趣的长诗,其题目为《棠溪顾伴檠孝廉拉游南明寺观石佛》,其全诗云:天台自崖返,余情尙郁陶。幸遇顾野王,棠溪将我招。轻云遮日炙,杂花随风飘。老人学黄鸟,上树啄樱桃(下其自注云:吴园樱桃红鲜层累,余登树攀而啖之,不及摘也)。红珠折累累,插盖车摇摇。行至南明寺,山形尤岧峣。凿成天然殿,朗彻无边撩。中立一石佛,其状凌烟霄。雕自元嘉年,成于梁武朝。掌擎千僧膳,口含五石匏。似学修罗王,噉月月必逃。倘作夸父渴,饮海海亦消。金装到乳尽,名香抱佛烧。有猿入耳住,无雀借顶巢。差免踏醉像,或可惊山魈。我来耳目新,弥增游兴豪。敢献《小言赋》,为解大佛嘲。洪师昔上天,自顾成僬侥。教念须菩萨,一念一丈高。我若得此法,顷刻夸曹交。神通随变换,芥子须弥包。勿侈行躯怪,而忘工匠劳。试观天龙苯,何如狮子超。以对比夸张手法,极言大佛之宏伟,即使未至其地者,读其诗,也不禁于哑然失笑中领略大佛之高大且神态毕现。

此次袁枚路过新昌,还看到五代吴越王钱镠有墓在道旁(钱镠为析剡东十三乡而建新昌县者),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以诗记之。其诗题为《钱忠懿王墓》,有云:新昌路旁古墓欹,大书忠懿钱王碑。更书南京尙宝某,为十世孙德洪题(即由明代王阳明学生钱德洪题写墓碑)。其圹旁隆中漥陷,颇似发掘遭赤眉(意即被盗贼盗墓)。在昔钱王薨逝后,宋主恩礼无少衰。赐葬洛阳贤相里,不闻此地曾舆机。或者子孙衣冠冢,七百载事难参稽。从来正史与碑碣,往往传闻多异词。崇韬枉哭子仪像,安生误受熊光欺。我非成精老桑树,难呼翁仲说是非。且题数行书所见,郢书燕说存其疑。在他看来,钱王墓应在洛阳,从未听说过在新昌,要么其子孙把他衣冠葬在这里而已。虽然如此,也不失一条可资参考之资料吧。

他还有《题武肃王像求观铁劵不得》一诗,前有小序云:游桃源归,过护国寺,僧洪乘说钱王铁劵藏王村钱亭恂家,即往访之。主人故农也,合家款客,出武肃像与观。云铁劵现在天台县城中族长刘川公处。其诗较长,与新昌无关,此亦不录。后来此铁劵流入今嵊州市长乐镇钱氏家族,解放以后,捐献给故宫博物馆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苔》这首诗为什么会沉寂几百年呢?
唐诗之路16
《随园诗话》
百年佳话实假话,知音夫妻不知心
随园诗话——袁枚
不懂随园诗话怎么写诗?这10条字字经典,学诗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