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骨文书法的形式、特点和风格简介

产业人网专栏作者:初澜

对甲骨文的发掘和研究,拓宽了人们对书法史的认识。由于大量甲骨文的出土,人们清除了金文以前的汉字发展状况,使得汉字的历史更加完整和充实了。对于书法家来说,他们看到了数千年前出自先民之手的书迹,从而发现了书法艺术的另一个重要门类。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轨迹,对于书法艺术的认识向深层次推进了一大步。

从出土的甲骨文情况看,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墨书和朱书:就是指用毛笔蘸墨或用毛笔蘸朱砂直接书写于甲骨之上。其笔法变化多姿,笔势圆润沉着,笔力遒劲,可见当时的书写者运用毛笔的熟练程度。

2、单刀刻辞:单刀刻辞是指先有书写,后刻辞的形式,也有不书写直接用单刀刻辞的。从单刀刻辞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契刻者,自然超逸的字体风格,运刀如用笔的心手合一的精湛水平。

3、双刀刻辞:是指与单刀刻辞的区别,双刀刻辞留有书写的笔意。字体一般起笔重,收笔轻,线条粗重,字如铸铁,含蓄浑厚,遒劲有力。

4、刻辞饰色:是指卜辞刻完之后,字中涂朱砂、墨或者褐色,涂朱砂以后整块骨版鲜艳夺目,涂墨和褐色使得骨版典雅古朴,神采飞扬。

甲骨文在当时书写或者契刻时,未必将其作为书法艺术来创作,但是从不同时代的章法看,区别还是非常大的,而且从当时人对毛笔的运用和刀法的纯熟角度看,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特有的技巧,甲骨文的书法特点如下:

1、笔法:甲骨文的书写入笔轻而疾,运笔有轻有重,有疾有缓,收笔和起笔一样轻而疾。甲骨文的线条遒劲挺拔,不同时期的甲骨文线条有不同的变化。

2、结体:甲骨文的结体多为长方形,少量为方形,在均衡、稳定、大方之中又有动感。构成了甲骨文的天然美。一般情况下,结体严谨、均衡和对称式书写篆书的主要法则,这在书写金文和小篆时就容易出现书写单调和呆板的弊病。而甲骨文的结体变化较大,既有自然之物象,又有艺术造型的趣味和哲理,而且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写法,灵动多变的特点给书法家更多的创作空间。

3、章法:由于甲骨文的笔法美、结体美,也可以看出皆古文的章法之美。其章法行气清晰,参次错落,前后呼应,既多姿多彩又和谐统一。这种心无杂念的章法风格,正是艺术创作中需要的最佳状态。

商代子盘庚迁殷到商纣王灭国,经历了270多年,,由于时间的变迁,甲骨文的书写风格在各个时期也有所不同。1933年,董作宾提出了五期分类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陈梦家采用分组的方法整理甲骨,推进了甲骨断代研究。之后随着历组、无名组卜辞的提出,字体分类的进展,使得甲骨著录采用分组分类的方式成为可能。1999年,李学勤、齐文心编著的《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藏甲骨文字》收录照片、拓本、摹本,在编排方式上采取分组的方式,次序依次为宾组、出组、何组、黄组、师组、子组、历组、无名组。各类的书风有着明显的不同,学书者可根据现在高清图片或拓片进行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教你甲骨文
【白砥临古·篆隶篇】——殷商甲骨刻辞(一)
震撼!微距下的甲骨文
【中国艺术史话】商代书法(中)
《中国书法史》:从甲骨文释读到分组,再到甲骨文“书法”特征
你写的那不叫书法,叫毛笔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