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篆入门好课程(三),说文习篆《千字文》连载之“日月盈仄”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本系列讲座以刘宏毅博士《千字文》讲记为主进行贯穿,并辅以说文解字之常识围绕千字文全文展开解读,希望得到大家的厚爱:

日 月 盈 仄

(这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太阳”。引申为“白天”,就是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又引申为时间单位“一天”,就是一昼夜。)

谈到日月星象就进入了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领域。中国的天文学不同于西方天文学,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是中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日月是最容易观察的,同时也是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体。因为,其一日月离我们距离近。月亮距地球38万公里,太阳距地球1.5亿公里;其二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表面直径一样大。中国人将日叫做太阳,把月叫做太阴,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就叫做七曜,或七政。

(字形原来像一弯新月。由于月亮都是在晚上才出现的,所以又表示“夕”。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月”、“夕”常通用;到小篆以后,两字才有明显的区别。)

七曜,就是七颗光明闪耀的星球。日语里面从星期一数到星期天,他们还再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金曜日等等,指的就是这七星。

(“盈”是充满。《说文》:“盈,满器也。”前者象人在盆中洗浴,周围水高出盆面;后者增至二人同浴,可以想见水盈情景。秦简、汉简字形虽异,但均是在“皿”中有“人”或“止(趾)”的形状。隶书(汉《樊敏碑》)以特有的直笔方折和“蚕头雁尾”写作“盈”,从而成为今文。)

盈指的是盈满,这是针对月亮来说的;仄的意思是倾斜,是针对太阳说的。月亮十五是满月叫盈,又叫望,望者日月相望也。每个月的阴历十五,夕阳还没落山,满月已经升起来了。一日一月、一白一黄相对而望,蔚为瑰丽。每个月的初一,没有月光的月体叫朔,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月光,那叫晦。初三到初七,慢慢有月牙出来了,开始是C形,像镰刀一样,叫新月。到了初八,是反着的D形,这叫上弦。十五是满月,再到D形,是下弦,最后到一线残月,然后就是晦。这是当月球与太阳处于同一直线的时候,二者的视表面积重合,月体完全遮住了太阳,看不见月光了。

(“侧”的甲骨文象一人在崖壁旁侧身而过的形状。这一字形后来写作“仄”。《说文》:“侧,旁也。”金文的侧字象二人站在鼎的两边,二人抬鼎必然是侧面的身形,此时的侧字属会意字。秦小篆将“鼎”改成了“贝”,将抬鼎的一个人写成“刀”。这种画虎成犬的现象在金文过渡到小篆的过程中十分普遍。汉隶书《景君碑》字形随小篆结构,“刀”和“人”均失形。成为“从人,则声”的形声字。今简化作“侧”。)

仄指的是日西斜,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正午的时候位置最高,一过午时就叫仄。中国自己的天文学里面讲究黄道、白道和赤道,这是最基本的天体运行的轨道。

中国人出门做事,喜欢挑个黄道吉日。那什么是黄道呢 黄道是太阳围绕地球运转一圈所形成的轨迹。有人一听就跳起来了,胡说!不科学。太阳怎麽会围绕地球转呢?是地球围绕太阳转。我们说这要看基点在哪里,如果以地球为基点,以太阳为参照物,在地球上观察太阳的运动,确实是太阳围绕地球转。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晚上从西方落下去,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日升日落。我们换一种说法,说成:在地球上观察太阳运动所形成的视运动的轨道就叫黄道。随你怎么说都是一回事。

黄道一个周天360度,分成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12次或12宫。从子到亥,一宫30度,每月走一宫,十二宫走完,太阳转了一个周天。

什么叫白道呢?白道是在地球上观察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所形成的轨道,叫白道。地球赤道是在南北极之间,画一条假象的平行线,把地球分成南半球北半球两部分。天文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以此为标记,天球上才有对应的九州分野。

月亮盈亏变化的一个周期,就是中国最早使用的太阴历,太阴指的月亮。根据月光的盈亏变化来记载时间的长短,就是太阴历,简称阴历。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各自的历法,我们现在用的是夏历,也就是夏朝的太阴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字文》—日月盈昃— 原文、译文及释义
“从古人对白道(月亮),赤道(地球),黄道(太阳),紫微垣(紫微
品读经典系列之《千字文》第3集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教你学会天星择日
新月、满月与月全食的区别
甲子纪年的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