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遗地图|墨韵万变,纸寿千年——宣纸



纸,絮一苫(音shan)也,“絮”是由破布及废蚕茧漂得的敝旧纤维;“苫”指用茅草编成的席,可供覆盖之用。可见纤维与透水的席自古以来即为造纸的两种基本因素。


对于纸的原产地中国来说,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造纸技术,种类万千,特性也不同。但有一种纸却冠压群芳,甚至已经变为了书画专用纸的代名词——宣纸。

△旧宣纸


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地却不造纸,作为传统古典书画用纸的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因此得名宣纸。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故而也有“纸寿千年”的美誉。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完好如初。

南唐时宣纸中出现一种珍品——澄心堂纸,其纸薄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长者可达五十尺为一幅,从头到尾,匀薄如一。


南唐后主李煜视这种纸为珍宝,赞其为'纸中之王',并特辟'澄心堂'来贮藏,故名'澄心堂'纸,供宫中长期使用。澄心堂纸质量极高,但传世极少,千金难求。

北宋扬州太守刘敞曾有幸在任上时得到百张澄心堂纸,他兴奋异常,写诗道:“当时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

后来,刘敞又送了十张纸给欧阳修,欧阳修做诗:“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到起草作宋史的时候,才动用澄心堂纸,可以想见其慎重的程度

到了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得到澄心堂纸也感慨“此纸不敢书”。



曾经它的制造技艺令造纸者秘不示人,致使外界一直觉得它神秘莫测。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的人都来此窃取宣纸的制造工艺。但后期人们发现,由于造纸的材料上对本地的原料要求极高,因此即使宣纸工艺被知晓,也依然无法复制宣纸的品质。

对于宣纸制造工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于它的选料上,宣纸的主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制造宣纸必须用两年以上生枝条的青檀树的皮作为主要原料,接着将青檀树的枝条先蒸,后浸泡,然后剥皮晒干,加入石灰、纯碱再蒸,以去除杂质。经过洗涤后,撕成细条,晾在朝阳之地。经过自然的日晒雨淋后,将其打成浆状,加入辅料稻草浆,以及特制的“纸药”,充分搅匀,形成浆料。再用竹帘抄浆成纸,烤干成型。



泾县及周边地区所产青檀皮和沙田稻草,除了青檀皮纤维规整度高之外,色质也比普通的树皮白。在织制造宣纸的过程中单单是辅料稻草一项也必须选用特定的品种,稻草在收割后要先存放一年,再暴晒数月才能使用。原料采集和加工的苛刻要求也决定了宣纸有固定上限,不能任意扩大产量。由于选料严格,工艺精细,宣纸比起普通纸张来,颜色洁白,质地坚韧,纹理纯正,润墨性和渗透性也很好。用宣纸写字作画,一笔之中,可根据书画家的用心和笔力,做到墨迹浓淡深浅,层次有序。



古代用毛笔书写,传统手工制作的纸,纤维间存在较大空隙,有较粗放且不规则的毛细系统,水墨上去后难以控制。为降低纤维之间的空隙,堵塞那些毛细系统,古人最早采用光滑的石块摩擦纸表面的方法,将空隙压紧,古称砑光。后逐渐演变成用粉浆将纸润湿,再用木槌反复捶打。最后发现更有效的措施是施胶,最初的胶料是淀粉糊,后演变成动物胶,用这些材料都是为增加纸对液体透过的阻抗力。因此根据纸张有无加胶的处理效果还分出了生宣与熟宣。


生宣具有吸水性能强的特点,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流之艺术效果。


熟宣配染胶矾,故而纸质较生宣硬,吸水能力弱,具有着水后不渗化的特点,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熟宣纸就适合绘画工笔画。

熟宣不宜久藏,藏久要脱矾,出现渗墨现象。


2009年宣纸制作工艺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宣纸的大部分生产环节已实现机械化,市面上流通的大多是现代工艺宣纸,而这种纸一般情况下,只能保存二百年。传统宣纸制作工艺的保护仍然有漫长的路要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宣纸: 承载墨韵的千年国宝 冷杉
5分钟读懂宣纸
宣纸:墨韵万变,纸寿千年
大学公共课《中国文化概论》:文房四宝
宣纸的制造工艺有明显提高:唐代就已出现|宣纸
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纸各有什么特点?初学书法用哪种宣纸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