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蒡子专除风伤,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牛蒡子原名恶实,始载于《名医别录》。李时珍说:“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以此看来,李时珍似乎有点以貌取草了,因为《名医别录》中并没有这么个说法。

 

虽然牛蒡不及芍药那样的本草一样花容绰约,但也不至于状貌丑恶,至少从李时珍的植株描述来看是这样的。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道:“三月生苗,起茎高者三四尺。四月开花成丛,淡紫色。结实如枫梂而小,萼上细刺百十攒簇之,一梂有子数十颗。七月采子,十月采根。”

 

牛蒡的子和根均能入药,“七月采子,十月采根”,但以牛蒡子入药为主。

 

和平凡无奇的状貌相比,牛蒡子的药用功效则显得光鲜不少。《名医别录》始载“明目补中,除风伤。”此后历代本草著作中都有牛蒡子除风伤的记载。

 

金元时期的李东垣对“除风伤”有具体说明,他说牛蒡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是也。”

 

李东垣在治疗风疫邪气伤人的病证时,经常会配伍牛蒡子,例如他所创制的普济消毒饮中就含有牛蒡子。后来吴鞠通从普济消毒饮中获得启发,又创制了治疗风温病的辛凉平剂银翘散方,当然银翘散方中也有牛蒡子。在这两个方剂中,牛蒡子的功效也很明确,那就是“除风伤”。

 

风邪伤人,首先侵犯皮肤和咽喉。因此,牛蒡子所主之病的病位也大多出现在皮肤和咽喉,症状则以肿痛为主。以下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几个牛蒡子除风伤的经验方:

 

1、风水身肿:欲裂。牛蒡子二两,炒研为末。每温水服二钱,日三服。

2、咽膈不利:风壅、痰涎多。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一两,炙甘草半两,为末。食后服汤二钱,当缓缓取效。

3、喉痹肿痛:牛蒡子六分,马蔺子八分,为散。每空心温水服方寸匕,日再服。仍以牛蒡子三两,盐二两,研匀,炒熟包熨侯外。

4、历节肿痛:风热攻手指,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则大便秘。牛蒡子三两,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

 

到了现代,牛蒡子多和清热药一起配伍治疗风热感冒,发挥疏风、利咽的功效。

 

/完/ 

 

抱朴言,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咽喉肿痛,荨麻疹,都少不了的一味药材
牛蒡根的营养功效以及食用禁忌
【牛蒡子】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天然清血剂一牛蒡
中药学——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一)
牛蒡根泡水的功效与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