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ZL.37“麋鹿”极简史

       波兰航空工厂(Panstwowe Zaklady Lotnicze,简称 PZL)生产的 P.37 轰炸机(外号 Łoś,意为麋鹿)是二战爆发前波兰空军最现代化的作战飞机,是 30 年代波兰航空工程人员聪明才智的体现,在当时堪称双发快速轰炸机的样板。由于设计时采用了诸多先进技术,该机因而兼具操纵性好和载弹量大的特点,美中不足的是仅有少量 P.37 装备了一线部队,在战争期间没有拿得出手的战果,琐碎的技术问题和机载设备交付工作的延误是产量低下的根源。

初期发展

  波兰航空部(Departament Aeronautyki)在 1934 年颁布的一项技术规范里提出一型双发轰炸机的设计要求:该机可以载弹 2,000 千克,速度不低于 350 公里/小时,航程达到 1,200 公里,PZL 马上作出响应,研制新机的任务由 Jerzy Dabrowski 和 Piotr Kubicki 领导的设计组完成。设计出来的新机具有洗练的气动外形,机身截面为扁椭圆形,使用机体弹舱携带炸弹,设计时速可达 400 公里。Dabrowski 设计了一种气动特性优异的新翼型,它与二战后期得到广泛应用的层流翼很接近,在早期竞赛机 PZL.19 和 PZL.26 上成功应用的翼盒也被采纳(由 Misztal 博士设计)。波兰航空部基本接受了 Dabrowski 的方案,不过他们也提出几点修改建议,如减少自卫武器的数量以便获取更高的速度等。

原型机阶段

  P.37 原型机的制造工作开始于 1935 年,也是在这一年,PZL 得到了生产 10 架 PZL P.37A 的定单(后来增加到 30 架)。首架原型机(P.37/I,序列号为 72.1,72 是 PZL 37 的军方代号)使用 2 台布里斯托尔“飞马”XIIB 引擎,于 1936 年进行首飞,测试飞行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出现在燃油系统、主起落架减震支柱以及方向舵等处,PZL 公司对其作出了相应的改进。1937 年,P.37/I 被送到波兰航空技术研究院(简称 ITL)作进一步的测试,而第 2 架原型机(P.37/II,序列号 72.2)的制造工作也于同年完成,该机换装布里斯托尔“飞马”XX 引擎,座舱经过了重新设计,为使后射机枪可以充分发扬火力,该机采用双垂尾替代了原来的单垂尾,主起落架采用 Piotr Kubicki 的专利设计,每侧支柱上安装 2 只并列机轮。

第一架原型机 P.37/I

第二架原型机 P.37/II

  1938 年,第 2 架原型机也被送往 ITL 进行测试。不幸降临到 PZL 公司的头上,1 号原型机因机翼在空中折断而损失,调查表明此次事故是铆接质量不过关造成的。同年,P.37 的量产工作正式启动,首先下线的是 10 架 P.37A(单垂尾),随后是 20 架 P.37A 比斯(双垂尾),PZL 公司将 2 架比斯型改作表演展示用机,为它们注册了 SP-BNK 和 SP-BNL 这两个民用编号,SP-BNK 安装了 GR(Gnome-Rhone)14N 引擎,成为出口型 P.37C 的原型机(P.37/III),该机曾前往希腊和土耳其进行飞行表演,不过在土耳其的展示活动却以迫降收场(糟糕的天气所致),机组后来返回波兰而摔坏的飞机则留在了当地。编号 SP-BNL 的比斯先后去过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和南斯拉夫诸国,该机在南停留期间参加了 1938 年举办的贝尔格莱德国际航展,后来还参加了同年举办的巴黎参展,此时 2 架 P.37A 和 1 架 P.37A 比斯也飞抵保加利亚,为 PZL 的促销活动添油加醋。由于速度快而且载弹多,“麋鹿”辅一问世即得到航空界人士的赞誉,被认为是 30 年代最优秀的中型双发轰炸机。

1938 年 5 月在波兰维斯瓦河上空飞行的 P.37A 比斯展示机,注意其机翼上的民用编号

  1938 年,PZL 开始仿制布里斯托尔“飞马”引擎(波兰代号为 PZL Pegaz XXA/B),为波兰空军生产 124 架 P.37B 的生产计划也于同期启动,到 1938 年年底为止,共有 50 架 P.37B 被制造完成。由于在装备部队后出现一系列莫名其妙的坠机事故,PZL 被迫暂停 P.37B 的生产并将主要精力转移到 PZL P.43(PZL P.23 的出口型)上,同时开始筹备生产新式的 PZL P.50 战斗机。1939 年早期,新上任的波兰空军司令撤消了“麋鹿”的生产计划(此君更重视战斗机的研发工作),由于 PZL 的工厂里还积压了 104 具“麋鹿”的机身,PZL 因此被允许在其位于 Mielec 的新厂内组装最后 20 架,到 1939 年 9 月开战前仅有很少一部分得以完成。

图示飞机属于第一批生产型 P.37A

  令波兰人扼腕的是,如果没有那场战争,“麋鹿”绝对会成为一种“国际”战机。PZL 曾计划生产 P.37 的外销型号 P.37C(使用 GR 14N01 引擎)和 P.37D(使用 GR 14N21 引擎),这两种机型都吸引了欧洲小国的眼球:比利时政府购买了“麋鹿”的生产许可证、希腊订购了 12 架并存在继续增购 12 架的可能、保加利亚表示了 15 架 P.37C 的购买意向、南斯拉夫购买了 20 架、罗马尼亚希望购买 30 架 P.37D 及在国内生产该机的许可证、土耳其表示了先购买 10 架再利用进口散件组装 25 架 P.37D 的意向,对“麋鹿”感兴趣的国家还有丹麦、爱沙尼亚及芬兰等,西班牙共和政府也曾暗中订购了 50 架 P.37C,可是还没等到这些飞机交付使用,西班牙内战就已经结束了……如果以上的定单或意向都能落实的话,“麋鹿”的生产线一定可以运转到 1940 年。

一批等待交付的 P.37A

正式服役

  第一批 P.37(主要是 A 和 A 比斯) 在 1938 年末交付作战部队使用,它们装备了第一航空团下辖的 210 和 220 两个轰炸机中队(前者包括 211 和 212 小队,后者包括 221 和 222 小队,每个小队均由 9 架飞机组成),不过由于电台、自卫机枪、炸弹挂架和螺旋桨等相关设备供应不畅,P.37 的交付工作进行的异常缓慢。

驻扎在 Okęcie 机场的 P.37A 比斯机群,照片摄于 1938 年 2 月

  210 中队于 1939 年 3 月完成战备,而同一时期的 215 中队则尚处在成型阶段(下辖 216 和 217 两个小队)。到 1939 年 4 月共有 60 架 P.37 交付部队,而在该年 6 月有只有 36 架“麋鹿”呆在一线部队,其余 38 架则作为预备队使用,1939 年 8 月末,欧洲上空战云密布,波兰政府知道战事已不可避免,于是命令军队加强戒备,当时波军轰炸机联队(Brygada Bombowa)的主要装备是 P.37 和过时的 P.23。

  到 1939 年 8 月31日,波兰空军共拥有 86 架 P.37:36 架属于 X 和 XV 中队(前 210 和 215 中队)、31 架位于 Malaszewice 空军基地(20 架属于 XX 预备中队(前 220 中队),其余 11 架分属各训练单位、5 架属于飞行测试单位(Samodzielny Dyon Doswiadczalny)、14 架正在维修(大部分呆在 PZL 的 Okecie 工厂内),另外还有 31 架正在 PZL 位于 Okecie 和 Mielec 的厂房内进行总装,工程进度参差不齐。

P.37A 三面图

参战

  敌人的空中优势、机场跑道数量不足、作战单位的分散配置等因素都削弱了 P.37 的战斗力,此外波军主要使用该机执行侦察及轰炸敌军机动部队的任务,但这些工作都不是 P.37 所擅长的,另外该机在执行任务时都是以小机群出动,因此即便攻击成功战果也非常有限。

  由于地勤人员缺乏必要的维护设备,受损的 P.37 往往得不到及时修理,而缺少无线电和罗盘的情况则在该机装备部队时就普遍存在了,此外燃油的短缺以及无法与战斗机部队协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P.37 的速度快过当时波兰装备的任何一种战斗机)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轰炸机部队使用的 P.37 共执行了 135 次出击任务(9 月 1 日到 19 日),其中 25 次是纯粹的侦察行动,总计投弹 119 吨。在大多数场合下,P.37 的机组都是随机寻找和攻击目标。

  P.37 在战争中共损失 27 架,占开战时一线部队装备总数的 75% (如果算上战争期间补充的数量则为 59%):11 架被敌方战斗机击落、5 架被敌方高射炮击落、1 架被己方高射炮击落、2 架在机场上毁于空袭、3 架因技术问题被自行放弃、3 架因飞行员操纵失误在地面损失、2 架因油料耗尽迫降。德国人在华沙和 Mielec 共缴获了 41 架 P.37,这些飞机中有的已完工,大多数还在组装中,被德军派去清理机场的波兰工人将其中的大部分破坏,仅存的 2 架可以飞行的 PZL P.37B 后来被涂成德军样式,其中 1 架被运到德国的内希林(Rechlin)进行飞行测试(并坠毁在那里),另一架则作为展品参加了 1940 年在维也纳举行的西线胜利展览,该机最后的命运无人知晓,德国人还得到了 50 台崭新的 PZL“飞马”XX 引擎,它们后来被瑞典买去并用在该国空军装备的 Ju-86K-13 上。

被德军展出的 P.37A 比斯

  波兰飞行员带着 27 架 P.37 逃到了罗马尼亚,这批飞机被罗方扣留,尽管波兰流亡政府在英法支持下尽了外交上的努力,波兰空军终归没能要回这些飞机(此时波军正在法国组建新的中队),罗马尼亚皇家空军(Fortele Aeriene Regale Romane)用 P.37 装备了 76 和 77 两个中队,它们参加了 1941 年入侵苏联的作战行动,到 1941 年末,罗军的“麋鹿”主要被用来训练 Ju 88 的机组,这些飞机在 1944 年全部退役。

罗马尼亚皇家空军涂装的 P.37A 比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陆军系列:波兰陆军
二战时,各国骑兵主要用的武器有哪些?
二战波兰作战飞机
海鸥与鹰的较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空中战斗的几个第一次
华沙之剑——波兰空军编制概况
侵华日军陆军编制(中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