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安印话(第21期):刚柔相济戛戛独造的徐三庚




上期说到赵之琛,这期说说和他有一定渊源和类似评议的徐三庚。


徐三庚(1826-1890),晚清篆刻六大家之一。字辛谷,号金罍、井罍,又号袖海、褎海、金罍道人、似鱼室主、余粮生、翯然散人等,浙江上虞人。所著有《金罍山民印存》《似鱼室印谱》等。其印以挺健婀娜、摇曳多姿见称,别具一格,有“吴带当风”之誉。

 

徐三庚坐像


笔墨当随时代,篆刻亦是如此。徐三庚的印风构成,和当时的艺术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


一方面,随着晚清时期我国文物出土和金石考据之风的盛行,金石学和秦篆汉隶几乎成为每个篆刻家的必修课程(徐氏精于金石学,篆隶亦佳)。

 

徐三庚篆书作品


另一方面,“以书入印,印从书出” “印外求印”等印学理念被广为接受,从书法中、从古物碑版中寻找匹配篆刻家气质并形成其个性印风成为时尚做法。因而,这个时期多才多艺又具有个性化成为文人篆刻家们的共有追求和共性特征。

 

△徐三庚“臣潘霨印”白文印


徐三庚也不例外,除篆刻外,他还精通金石学,书法、刻竹等诸艺俱佳,书法尤精篆隶。


在我看来,晚清印坛卓有成就者的印风形成大抵通过两条路径:一是纵向的向古取法(如取法秦汉或更早的战国古玺等),二是横向的向稍早(乃至元明印家)或同时代的流派印大家取法(如当时风靡印坛的浙派和皖派印家)。

 

三庚“季通父”朱文印


徐三庚的印风形成和取法路径也大抵如此。但徐的特别和卓越之处在于,他在印外求印以及印风融合和突破方面比当时绝大多数同行走得更加前卫和大胆。

 

一、篆法近乎邓吴+天发神讖碑


自清代邓石如以来,“以书入印、印从书出”的印学理念就被印家奉为圭臬。绵延千年的中华书法博大精深,清末的大量金石碑刻的出现使书法风格多样化和可资题材更加广泛,为当时的篆刻家们“以书入印”,即通过书法尤其篆体书法来实现个性印风创造了很好的外部条件。


《天发神讖碑》(局部)


徐三庚的印作篆法即取材于被康南海称为“奇书惊世”的《天发神讖碑》,这点可以从徐三庚大量篆书作品得到佐证,即使那些书体更近于印风的篆书作品(如前图)也可以看到《天发神讖碑》的痕迹(往往和吴让之乃至邓石如的书风加以融合),从中能够溯源到徐氏书风和印风的传继脉络。

 

三庚篆书作品


纵观徐三庚印作,在以皖派字势入印同时,更注重线条表现的提按顿挫,通过浙派切刀之法刻就,使线条呈现既柔曲又挺健,既流美又拙朴的笔致——这是徐三庚的特质,也是有别于其他印人的高妙之处。


徐氏篆法,石安以为还可用两词加以形容:笔方势圆、线拙形柔。这得力于他对邓石如、吴让之和《天发神讖碑》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并化为己用,对线条有意采取方折起笔,尖圆收笔(尤其朱文印)的处理手法,同时强化让头舒足、上密下疏的字势,令其文字疏者更疏,密者更密,再加上线条的大量曲化,使印面文字看起来更加舒展飘逸,婀娜多姿,同时又刚柔相济…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金罍野逸——徐三庚书法篆刻展精析
飘逸遒丽,风标特立——对徐三庚书法篆刻艺术的再认识
篆刻观察——饱受争议的徐三庚
【书法常识十分钟】金罍道士——徐三庚
清代 徐三庚 篆隶二体 四条屏
徐三庚印学特色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