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复动态】“提前”的康复治疗,你需要做好这些事



康复对重症患者来说就是一个拔管子的过程,疾病急性期患者身上会插有各种管子,鼻饲管、导尿管等等,康复治疗是为了让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康复医师称,通常面对的是部分或者全部功能丧失的患者,以脑卒中为例,急性救治期可以帮助患者清除血块,抢救生命;但许多患者即使经过救治不免落下功能障碍,如言语障碍、吞咽困难、偏瘫等都是患者在接下来的生活中面对的难题。




早期介入是康复治疗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脑卒中后半年内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抓住这个“康复黄金期”,患者的康复事半功倍。但据统计,接受康复治疗或建议的住院患者仅占当年住院患者的约7%,康复意识仍然不足。 将康复关爱主动前移到每一位患者的入院当天,让康复的理念贯穿治疗的全过程,这将是今后康复工作开展的重心所在。



伤后要静养?康复意识仍不足



一位70多岁的老年患者,脑卒中后得到及时的救治,本身疾病属于比较轻微,但家人不放心,请了两个护工轮流照顾老人,让老人天天躺在床上,吃喝都有人帮忙,导致最后来做康复的时候也是坐了救护车平躺来的。 这样的术后静养,非但不能让老人恢复,反而适得其反。



很多人对于康复有一个误区,认为康复就是休息。生病后需要休息,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和患者体能的恢复。但如果只是卧床休养那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科学的休息应该是主动休息。在不影响患者疾病、体能恢复的同时应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康复治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


无微不至的康复护理确实能够促进患者康复。许多患者在生病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家属或护理人员常常事无巨细,全部帮患者完成,但过度的护理会“剥夺”患者日常活动锻炼的机会,反倒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正确的方法是鼓励患者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脑卒中后半年内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 ,要抓住这个“康复黄金期”去专业的康复中心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但遗憾的是,有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幸存者一周内接受康复治疗的比例仅为11.5%,42.4%的患者中风后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康复治疗。

广告
去逛逛


康复是利用医学为主的多种手段,设法使患者受限或丧失的功能和能力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大量文献资料表明早期康复治疗对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各种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有重要的意义。



康复首尾照应,治疗中间进行



将康复关爱主动前移到每一位患者的入院当天,由康复医生主动到床旁提供专业的康复宣教、康复评估和康复指导,使患者刚入院就能知晓康复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如何康复、何时康复、康复禁忌等,从而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患者入院后,应由信息科采集患者信息并自动发送给康复医生,康复医生收到新入院患者名单和病情后,前往病区与康复护士核对名单和病情,并与康复治疗团队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评估后,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病情较轻、无康复特别需求的给予“康复宣教”;对病情稳定、有康复需求的患者由康复医师下“康复医嘱”,并帮助患者预约或实施康复会诊及治疗。 对病情不稳或有康复禁忌证的患者则“告知家属,暂时不宜康复”,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康复评估。



康复宣教之后,由患者对康复宣教环节进行满意度评分,推进环节优化,分析患者的评价和建议,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比如一个骨折的病人,入院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可能只是打了石膏、保持静养,但事实上,这个时候其实就需要康复科医生的介入,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活动没有固定的关节等,如果康复在手术后患者出院了再进行,可能有半个月的空档期,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导致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状况。


这样做有利于给予每一位入院患者普及性、专业性、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和宣教,将康复范围由原来的“小部分”扩大至“全覆盖”。治疗理念由原来的“治疗前,康复后”改为现在“康复首尾照应,治疗中间进行”,让康复治疗成为了一个全面、连续的体系,让康复的理念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康复评估的提前,可以让他们全面了解自己的疾病状况,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因缺乏科学康复知识而导致的意外伤害及恢复延长,同时也推进了康复理念在患者中的普及度,让患者及家属知晓“康复”对于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从康复医学的角度来看,早期介入是康复治疗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而康复早期介入可以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提供康复评估服务,为尽早开展康复治疗或康复宣教提供了保证。既前移了治疗的康复环节,又使每位患者感受到关爱的温暖,还能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营造患者、家属、医院的三赢局面。



患者通常还有哪些康复误区?



对于患者来说还有哪些康复误区呢?专家指出,帮助患者行走可以促进恢复。患者的功能恢复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要先练坐、再练站,最后才是行走练习,其间还要考虑患者的体力、协调、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康复也要讲究方法,另外一个极端是,有些家属不顾患者功能状况,在患者运动能力不足以行走的情况下,搀扶甚至用绳索或布袋牵拉患腿,强行帮助其行走,以为这样可以锻炼其行走能力。事实上,这就有些“拔苗助长”了,往往会给后期康复锻炼带来困难。


另外,有些人认为康复就是进行针灸和推拿治疗。针灸、推拿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患者的康复中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但如果认为只要进行针灸、推拿就够了,就未免片面,事实上现代医学的康复手段有很多。



来源: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撰稿:茱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卒中,触目惊心的六分之一
改良沟通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健康宣教效果的观察分析
【康复医学】如何走出脑卒中康复误区
脑卒中后下地走路越早恢复就越快? 医生说
「康复知识 」康复治疗中常见的几大误区 荣亚如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
简述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目标是什么?-天涯问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