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文】中国名将洪承畴



洪承畴 字彦演,号亨九,谥文襄。南安县英都霞美村人,启熙次子,生於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卒于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享年七十三。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有秩,恩贡。祖叔有助,进士。父启熙,郡痒生;母亲傅氏,也知书识礼。承畴年少聪颖好学,思绪敏捷,得乡学塾师洪启胤赏识,免费收为门生。在一次作文中,启胤批语:“家驹千里,国石万鈞。”盛赞承畴年少怀有大志。


万历四十三年中举人,翌年,登进士。历官刑部主事、郎中、两浙提学道佥事,江西兵备道按察副使。天启七年,任陕西督粮道参政。崇祯三年,迁延绥巡抚,征剿农民起义军。四年任陕西三边总督,于陇东、晋北间追剿义军。七年,授兵部尚书,总督关外五省军务。十一年,承畴率诸将于潼关南源大破义军,李自成仅十八骑败走商洛山中。这十年间,承畴转战北国沙场,采取集中兵力,逐个围歼诸战术,使义军受到很大挫折,为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崇祯十二年授承畴蓟辽总督。十三年,清太宗率兵包围锦州,边关告急。十四年七月,命承畴偕辽东巡抚邱民仰,率八总兵,十三万众,一年粮草,出山海关驻镇宁远,往救锦州。时承畴主张且战且守,步步为营,令敌自困,然后解围。而兵部尚书陈新甲却主张速战解围,并派张若麟任监军。由于明军将领意见不一,承畴难以从容布阵,且因监军趋战所误,加之粮草被劫,又无援军,兵将大多已无斗志,总兵王朴率部先逃,各军纷纷奔命,又遭清军伏击,损失惨重。承畴偕诸将兵坐困松山城达半年之久。十五年二月十八日夜,松山城守副将夏承德与清军密约为内应,松山城破,承畴被俘,送至盛京。清廷令他剃发易服投降,他拒不剃头,只求速死,且又绝食七天,仍然求死不得。皇太极一心争取承畴归顺,接受范文程、张存仁的意见,对承畴备加关照,礼贤恩厚。承畴经多方揣摩,眼看明廷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即表归顺之意。两年中,承畴仍在观测时局变化,既“未偿命以官”,也没有立即为清王朝效劳。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进京,崇祯帝自缢身死,承畴看到明王朝彻底崩溃了,才决心为清朝统一中国效力。


顺治元年五月二日,承畴随清军入京,多尔衮接受承畴意见:先遣官宣布王令,录用明季降臣,设府县施政,稳定社会秩序;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约束军纪,庶民秋毫无犯;又免除三饷,民有轻负之喜。承畴仍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原衔,入内院助理机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承畴借着参与国家大政之机,对清朝的政权建设,稳定社会秩序,提出一系列措施:如袭明制、倡票拟、行保举、选人才、学汉语、读儒书等等,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顺治二年八月,承畴受命“招抚江南各省总督军务大学士”重任,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在政治上联络江南汉族地主,以“原官留任”为条件,招抚安徽、江西要地十三府;军事上瓦解前明兵部尚书张缙彦的抗清力量,使豫、鄂、湘、赣诸省四十余寨“渐次驯服”;文化上则连续开科取士,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使新进之士有参与朝政之机;经济上疏请朝廷准于减免苏杭赋税,停征漕运。这些措施对缓和民族矛盾,减少兵火洗劫,稳定社会秩序,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生产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顺治十年至十七年,承畴又奉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凡满洲亲王、公侯、将领以及抚镇以下官员,都要听其节制,兵马听其调度,“一应抚剿事宜,不从中制,事后报闻。”可见朝廷对他极为信赖。他入湖广后,即分兵镇诸要地,实行屯田、备粮、练兵、修城防、设水师,作长期计划。提出“安襄樊而奠中州,固全楚以巩江南”的战略方针。军事上“以守为战”,政治上“广示招徕”,经济上“开垦田亩”,一旦兵厚粮足,“战守周备”,条件成熟,即可会师进取云、贵。十五年四月承畴率军攻占贵阳。九月,清廷改内院为殿阁,授洪承畴武英殿大学士。十月承畴布阵发兵,遣诸将分三路进军云南。十六年正月三日,各路大军会集昆明。三月,承畴筹划安定云南大事,疏请救济边民。顺治帝立即令发内帑三十万银两,一半赈济云贵饥民,一半由洪经略收贮,以备军需。十七年秋,承畴自昆明还京。


康熙四年二月十七日,洪承畴逝世,终年七十三岁。帝“赐祭葬如例,谥文襄”。墓在北京西直门外八里庄。子士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太常寺少卿。


康熙六年,泉州知府在府学西畔营建洪文襄祠,赞曰:“承畴历边疆,出入行阵,运筹决策,功在社稷。至王师入闽,所保全桑梓者其功尤巨,泉人立祠祀之。”


在近代国家领袖诸如孙中山、林森都曾作诗、词热情赞颂他的历史功绩。洪振宗抄录自“沈阳故宫文溯阁档案”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洪承畴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朝皇帝世系
明朝的名将名臣 “攘外必先安内”的杨嗣昌
明朝崇祯皇帝明明手握8大名将,却死的死,降的降,真是太惨了
张家玉集
集功罪于一身:史家众说不一的风云人物洪承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