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病夏治,太极周天灸正当时!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有的重要疗法,也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体现,它是指在夏季气温最高、阳气最旺之时,即三伏时节,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冬季易加重的疾病,在夏季三伏时节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一系列治法的总称。

  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并不是单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变,如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风湿、类风湿,冬天特别容易感冒,平时手脚发冷,容易生冻疮等。也包括体质偏寒者在夏季表现出的寒证问题:如经常腰酸背痛,颈肩关节疼痛,痛经,夏季怕风畏冷,喜温热食物,需穿长袖衣衫等所有遇寒加重得热则舒的症状都属“冬病”的范围。


“夏治”是指在夏季气温最高、阳气最旺之时,运用针、灸、敷贴、汤药等方法来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的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天人相应理论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认为,天人是合一的,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与自然界关系密切。人体的阳气和与自然界的阳气,升于春,浮长于夏,降于秋,而沉藏于冬。自然界春夏季阳气升浮最旺,万物繁茂。人体阳气生发在夏天也达到最高,所以孩子身体一般春夏生长最快。


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正因为春夏阳气升浮在外,内在阳气减少,所以体质虚弱之人,内在更虚寒,呈现外热内寒、上热下寒的状态故需特别注意保护体内中下的阳气。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夏天反而更容易腹泻腹痛、感冒因为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体内本来就不足的阳气因炎炎夏日再过多释放,再加上夏天贪凉,多食瓜果冷饮,吹空调等,会使内脏更虚寒而生病,如腹泻、感冒、咳嗽等。

      自然界存在着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但中医认为,疾病的形成,外因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体质状态,遭受寒邪侵犯的人往往机体阳气不足。所以说“冬病”多以寒邪侵入为外因,以患者体质的阳气不足为内因《内经》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强调了“阳气”对于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性。《内经》云“春夏养阳”,即是在春夏季节,顺应天人相应之养生大道,借助自然界和艾草旺盛的阳气,养其内虚之阳,以助人体阳气的生长,在治疗疾病上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体质虚寒的人此时要想不生病,就要保持体内阴阳平衡,要顺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季养生原则。


3、治未病理论

《黄帝内经》:“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指高明的医生,应该“治未病”,即“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也就是说,一方面,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通过对身体的保健调理,增强正气,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要根据疾病的变化规律,在疾病尚未累及更多脏腑经络之前,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变,保护好未受累及的脏腑,这样才能起到“桴鼓相应”、“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个理论思想的指导下,中医特别重视疾病的预防,并由此发明了很多的方法,目前在临床上比较普遍应用的当属艾灸和药物贴敷。

  任之堂的太极周天灸能够温通任督二脉,提升身体正气,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扶正祛邪、预防疾病,减少发病次数,降低发病程度,达到标本兼治、促进疾病痊愈的目的。家一定要抓住这最好的时机,多做太极周天灸!

本灸法运用太极原理借用道家修行方法,利用艾火的温通之力依次艾灸人体的中脘、关元、八髎、大椎、印堂、神阙,起到温通人体任督二脉,促进人体阴阳二气相互转化,相互滋生,具有气化人体阴邪,恢复人体阳气的作用,起到治病和保健的功效。

下面我们依照太极周天灸的原理来介绍艾灸的穴位顺序:


中脘穴

定位:前正中线、肚脐上4寸。胃经募穴,治各种胃病。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和中、消食导滞。

主治:成人及孩子的胃寒、腹胀、吞酸反胃、恶心、呕吐、泄泻、伤食、厌食等皆可灸之!


关元穴

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线上。小肠募穴,治疗虚寒性问题。

功效:培肾固本、补益气血、清热利湿。

主治:对于宫寒不孕、痛经、遗尿、疝气、小腹痛、泄泻、脱肛、尿频等问题效果很好!


八髎穴

      八髎穴位于人体督脉两侧膀胱经上,是上髎、中髎、次髎、下髎左右各一,八个穴位的总称。

定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

《针灸大成》

上髎:主大小便不利,呕逆,膝冷痛,鼻衄,寒热疟,阴挺出,妇人白沥,绝嗣。

次髎:主小便赤淋,腰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已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心下坚胀,疝气下坠,足清气痛,肠鸣注泻,偏风,妇人赤白带下。

中髎:主大小便不利,腹胀下利,五劳七伤六极,大便难,小便淋沥,飧泄,妇人绝子带下,月事不调。

下髎:主大小便不利,肠鸣注泻,寒湿内伤,大便下血,腰不得转,痛引卵,女子下苍汁不禁,中痛引小腹急痛。


      以上可以看出,八髎不仅是治疗泌尿及生殖系统病变的重要穴位,也可统治身体上中下三焦问题。八髎相当于人体能量库,常艾灸八髎,不光补充身体能量,其位于人体中部,还可以沟通前后上下阴阳,火得降,阳得升,寒得去,自然诸症除、百病消。八髎也是太极周天灸的核心,灸八髎可直接作用于前面的小腹,对于小腹痞块有气化作用,子宫肌瘤、盆腔积液、宫寒不孕、痛经、可久灸。


印堂穴

定位:两眉头连线正中点。

功效:明目醒脑、通鼻、宁心安神。

主治:失眠、头痛、鼻渊。


大椎穴

定位:当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处,属督脉之经穴,系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穴。

功效:清热解表、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振奋阳气、解肌发汗、清脑宁神。

主治:对于受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气喘、项强等效果奇好!


神阙穴

定位:位于肚脐中

功效:温通元阳、苏厥固涩、调理气机、化湿消积。因其内连十二经脉,五脏六腑,故百病皆可灸之!

主治:常用于阳气不足引起的诸症,肠鸣泄泻、腹痛腹胀、脱肛、便秘等。


2018年三伏天的时间是:

7月17日——7月26日,为初伏,10天。

7月27日——8月15日,为中伏,20天;

8月16日——8月25日,为末伏,10天。


艾灸期间的注意事项:

1、艾灸时间不要过长,避免起泡、引起感染;

2、一旦起泡,小的可不必处理,直径达一厘米的,最好用消毒针头从水泡底部挑破,再涂上艾灰或紫草油;

3、禁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海鲜等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4、不要贪凉,灸后不要冷水洗手,2小时以内不要洗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九艾灸 夏病冬治
“冬病冬治、夏病冬防” 中医三九贴开始预约啦!|中医
冬天正式到来,抓住“夏病冬养”的好时机
夏季最火的四部曲!祛湿-拔罐-三伏灸-三伏贴,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什么原理? ---养生
太神奇了!这种方法也可以治疗颈椎病、肩周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