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愁是一方小小的印,刀在手,心跟故乡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几千年来,所有游子几乎都怀揣着“乡土情结”,蔡文姬把思乡念土的愁绪,点点滴滴织入《胡笳十八拍》的音符;《全唐诗》中将近一半的作品写的是有家难归的乡愁。乡愁到底是什么呢?对于屈原来说,乡愁是秭归,洞庭波兮木叶下;对于木心来说乡愁是听起来麻麻痒痒的乡音;对于余光中来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船票,那么,对于篆刻家来说乡愁又是什么呢?就让金石君来告诉你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写实派


写实派是一个在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雕塑和文学、戏剧中常用的概念, 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今天金石君所介绍给大家的是在印文内容上的写实派,把家的地点明确的展现出来,直接将印人的思乡之情呈现出来。


△陈子奋  家本山阴


陈子奋(1898-1976),字意芗,原名起,号无寐,晚年别署水叟。以诞生於宿月埕,因名所居曰宿月草堂,後移居月香衙,因又名曰月香书屋,画室曰鸟石山斋,福建长乐人。


高凤翰  家在齐鲁之间


高凤翰  家在紫金浮玉之间


高凤翰,扬州八怪之一。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山东胶县人。高凤翰55岁时,他右手病残,改用左手舞文弄墨,自号“后尚左手”,“家在齐鲁之间”、“家在紫金浮玉之间”这两方印用白话直接表明家所在的地方,直接表达出他漂泊在外,难忘的乡情。


吴让之  家在洪泽湖边


吴让之是江苏仪征(今扬州)人,他的家肯定不在洪泽湖边,所以这方“家在洪泽湖边”白文印肯定是他为友人所刻,此印与另外一方朱文印“书生门户廉吏子孙”是一对对章。他的这位朋友应该是住在淮安、宿迁一带,用这方印来表达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黄士陵 家在庐山第五峰


黄士陵,晚清时期书画篆刻家。黄士陵自幼读书、写字、治印、绘画并举,尤其是对篆刻有很浓厚的兴趣,八九岁就操刀习印,年未弱冠就已经在乡里成为知名人士。后来连年战乱,家道中落,黄士陵被迫离开家乡谋生,在外漂泊,虽然这方“家在庐山第五峰”是他为别人所刻,但是同样也寄托了他的思乡之情。


林皋  家在仲雍山下


林皋 家在子游阙里


林皋,清初篆刻家,福建莆田人。这方“家在仲雍山下”印,仲雍,即虞仲,《史记》和《论语》中,均有记载。仲雍卒后葬于海隅山东麓,山因此改名虞山。此外有《林皋印谱》一册本首页书版刻有“琴川林皋鹤田氏篆”字样,琴川是常熟城区旧有七条琴川河得名,成为虞山镇别名,说明林皋籍贯在这里。林皋的自用印中有“家在子游阙里”、“子游”即春秋时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常熟人。“阙里”是常熟城区地处西门的“角里”。这两方印直接的写出林皋籍贯,可以看到他对自己家乡的眷恋之情。


沙孟海 家在赤山麓


沙孟海,生于浙江鄞县,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沙孟海亦于上世纪50年代撰有《鄞字说》。东汉的《吴越春秋》云:“县有赤堇山,故加邑为鄞”。沙孟海先生认为是指现在鄞县塘溪镇原赤堇乡的赤堇山,俗称银山冈,所以这方印代表的是沙孟海先生的家乡。


童大年  家在金鼇十二峰


童大年(1874~1955),原名暠,字醒盦,又字心安,一作心龛,号性涵、松君五子,又号金鳌十二峰松下第五童子,所居曰安居、依古庐、雪峰片石草庐,上海崇明人,篆刻家。童大年这方印直抒胸臆。


△吴昌硕  人生只合驻湖州


以目前所知,吴昌硕以此作印语的印章共刻过两方,一方是为吟轩所刻,作于36岁;一方是为王一亭刻,作于71岁。吴昌硕是浙江湖州人,向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是浙西的历史名城和人文荟萃之地,也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里还有发现吴昌硕的才智,并不断帮助、启发、鼓励、提携他的颜文采先生。此印虽是为他人所刻,但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挚爱。


 吴作人  家在茂林


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曾在茂林写了一首诗:“一别故园百几年,茂林修竹竟擎天。魁峰两刼屹空翠,子弟弦歌四化篇。”如果不读诗后的小跋,就很难理解这首诗的含义,尤其是首句,人生难满百年,哪会有“一别故园百几年”呢?跋文写道:“太平天国后期,先祖父吴平畴公甫及冠而倉走苏州,后三代及今迄无再归故里者。1985年4月,赴泾县参与专业会议,事毕转茂林,是百余年来第一次返乡。茂林小学吴海林校长以艺文相嘱,勉作七绝留念。八十二叟作人。”跋文写得很清楚:吴平畴年甫及冠,遇上太平天国时的战火,茂林是太平军同清军发生激战的地方,为了躲避战火,很多人都远走他乡。从吴平畴到作人先生已是三代,算来有一百二十年左右。先祖离乡,一朝回到故里,先生感慨良多。


 徐三庚  家在梁溪深处


徐三庚,清代篆刻家。浙江绍兴上虞人。精于金石文字,善篆隶篆书。“家在梁溪深处”这两方印是为画家秦祖永所刻。秦祖永,江苏梁溪(今无锡)人。工诗古文辞,善书,而于六法力深研究。


余任天 家在浣溪


1962年,他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创作了巨幅山水画《富春江严陵濑钓台》,此为那时段内余任天登上的绘画高峰。此后,中国大地面对的是十年浩劫。这期间余任天无论遇到任何打击、折磨都没有动摇他对艺术的执着,尽管生活困顿、眼疾加剧,他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勤奋的实践为新时期的变法作了准备。十年动乱结束时,余任天的视力已到几近失明的状况,他手中的画笔却始终未曾停下。晚年的艺术人生,他超越了自我,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故乡的山水和雁荡、西湖、富春江是他晚年画得最多的题材,在他的心目中,作为一位画家,应该为山河写照,为时代传神。


齐白石 杏子坞老民


此印意在纪念齐白石老家所在地。齐白石幼年听祖父讲,他家的先祖是从江苏砀山县搬到湘潭去的,至清乾隆年间,从晓霞峰百步营搬到杏子坞的星斗塘,直到他的父辈,一直住在这里,以务农为生。他祖父齐万秉性情刚直,心中有不平之气总要发泄出来。齐万秉生于嘉庆三十年(1808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和齐白石同日出生。他很疼爱齐白石,后来齐白石成了大画家,享誉海外,特刻了他祖父生前常称的“杏子坞民”的印章。


宁斧成 家在首都


宁斧成 家在北京北海北


宁斧成 (1897-1966)字宗侯,号老腐,别署腐成,辽宁海城人。斋号淡墨斋、白屋。早年在东北随邱子佩、袁子春学画,四十年代末迁北京鬻画为生。擅长书法、篆刻,集诗、书、画、印于一身。


朦胧派


朦胧,指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或者人所表达的感情思想不太清晰,多含蓄,这一含义多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这种朦胧的意境描写将会让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情感升华,变得无处不在。而今天金石君要介绍的这些篆刻作品都是将思乡之情寄予在朦胧的场景之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家乡在哪,但是可以从内容所呈现的氛围中烘托出印人的思乡之情。


孙桂山 家在莺声细雨中


家在莺声细雨中”,印文给人勾勒出一种祥和、安静的家乡景象,将思乡之情融入每一个字。家乡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归属感,所以对于家乡的刻画总是会添些平静、祥和之气,这方印虽未直接表达出家乡所在何处,但是却将思乡之情在莺声细雨中蕴开,给人无限的遐想。



邓石如 家在四灵山水间


邓石如家住安庆北门外,问分水岭,问郭家塘,问白麟畈,问神霄观,问界碑石邓家大屋便是。”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是描述自己的家——铁砚山房。二百年过去,山水依旧,地名未改,墨香仍在。南依大龙山、东有凤凰河,西有白麟山,北有赤龟山,古称四灵山水。


胡正言 家在镜山深处


胡正言,中国明代末年书画篆刻家、出版家。崇祯时曾授职于翰林院,尚未赴任,清兵即攻入北京,福王南逃途中,竟将明国玺遗失。南明弘光小朝廷建立之后,胡正言精心镌刻了龙文螭纽的国玺御宝,被授武英殿中书舍人。入清后,曾参加以太仓人张溥为首的反清复明组织——“复社”,并以“胜国遗民”自居,跋文中虽冠顺治年号,但仍署“前中书舍人”衔。胡正言刻“家在镜山深处”印以明志,并且也表达出胡正言在国破后对于家乡的感情。


吴样初  家有余欢始爱闲


“家有余欢始爱闲”载于《丁丑劫余印谱》,是转引较多的一方白文闲章。“闲章不闲”,往往是文人内心真实情趣的反映,这位县令不忙于仕途却爱清闲,正得其父吴让之的心源。在这方印中可以体现出吴样初对于家的眷恋,家对他来说是一个可以放松的地方。


齐白石 家在清风雅雨间


1936年3月初,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应当时的四川省政府主席王缵绪之邀,来成都作客。于是,陈耀伦先生经同僚肖曾元的引荐,专程到白石先生当时下榻的成都南门文庙后街的'治园'处购画求印。白石先生在四川为人作画、刻印,不被人驱使,不丧失基本的自由,顾主选择他,他也要选择顾主。特别是在制印方面,有'印语俗不刻,不合用印之人不刻'的要求。他对四川军界的陈耀伦的书法造诣有所耳闻,欣然接受为其治印。白石先生虽非唯利是图的人,但在四川作客的半年(9月初离蜀回北平)中,对钱画印交换的规矩还是把得很严的,对陈耀伦先生等人亦不例外。白石先生此间为陈耀伦、刘文辉等人治印十余方。其中,为陈耀伦先生所刻的'家在清风雅雨间'和'仲光'两印皆为齐白石的精心之作。'家在清风雅雨间'是一方多字白文闲章印,陈耀伦用此印是寄情抒怀,在传达文墨雅韵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点出所处绝佳地理位置的故乡和赞颂故乡山川钟灵毓秀的生态环境。 


乔大壮  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张大千  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1949年,张大千先生去国海外,萍踪万里,漂泊无定。张大千先生远离故土多年,乡恋之情,久而愈深。他曾慨叹:“看山还是故乡青”。曾经有人辗转从成都带给他一包泥土,他捧土百感交集,老泪纵横……闻者亦为之泫然。他在海外创作讴颂祖国山川的作品,难以数计,如1968年所作《长江万里图》,自灌县至崇明,万里江山,收于一卷,节奏跌宕,激情满纸,为极难得的巨制。诗词印章中,亦时可见“平生结梦青城宅”、“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尘蜡苔痕梦里情”等语句,充满离愁别绪。他眷念亲属骨肉,故交弟子,不时有文字书画传递;艺林也一直盼祷他能早日康复归来,未料竟成永诀。


△张大千 无限离情 无穷江水 无边山色


张大千先生晚年在台湾眷恋着家乡故人,常在画上钤印“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这方印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汇入无穷的江水,无边的山色中,看似空泛无形,但是流露出的思乡之情无处不在,正好体现了此情的浓烈、厚重。


吴让之 梦里不知身是客


吴让之晚年孤身一人住在泰州,有子孙不能团聚,年岁大了不能享受天伦之乐,反而常常为柴米油盐而奔走,自炊自食,心情格外颓伤。“梦里不知身是客”是南唐后主李煜词《浪淘沙》里的句子。此词写出了他当时孤独苦闷的生活。“梦里不知身是客”意谓梦里不知自己客居异乡,流落异乡的吴让之对此产生共鸣,刻此印寄托他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故乡对于我们来说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音,是当我们山一程,水一程渐行渐远时,还牵挂着的地方,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那一方血地。对于故乡我们总是有着专属于自己的记忆,其实不管是写实派还是朦胧派,印人们都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出对故乡最纯粹的思念。最后,金石君祝大家中秋佳节阖家欢乐!



思考问题

请问这方印所描绘的是哪里?


各请问这方印是谁刻的?这方印所描绘的是什么地方?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金石君会在所有留言的印友中随机抽取一名幸运印友,赠送一份神秘小礼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午倍思亲 丨 细数三百石印富翁的游子情
乡愁二首
重阳念乡愁
祁生林|印在面孔上的家乡
乡愁,是什么?
淡淡的乡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