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医案(04)咳嗽治不好?你与名医的差距或许就是几味药!
案1
乙丑年十一月十一日,李,三十八岁。

脉弦细而沉,咳逆倚息不得卧,胸满口渴,

小青龙汤去麻黄、细辛

桂枝六钱,小枳实七钱,白芍四钱,干姜五钱,半夏一两五钱,五味子二钱,茯苓一两,广皮三钱,炙甘草三钱,煮四碗,分四次服。

十三日服前方已效,但喉哑知渴,脉见微数,为痰饮欲去,

转用辛凉开提肺气法。

蜜汁麻黄三钱,石膏八钱,杏仁五钱,半夏三钱,苦桔梗三钱,生甘草三钱,广皮一钱,煮三杯分三次服。

---《吴鞠通医案·痰饮》卷三
 
案2
周某某,女,57岁,1989年9月6日初诊。
咳嗽二十余日,痰多而黏稠,汗出微喘。患者平素大便偏干,四五日一行。今日咳甚之时,反见大便失禁自遗。问小溲则称频数而黄。舌红,苔滑,脉来滑数。

证属热邪犯肺,肺与大肠相表里,下连于肠,迫其津液使其传导失司,则见失禁之象。

治以清热宣肺止咳为要。
处方:
麻黄5g 杏仁10g,炙甘草6g, 生石膏30g,芦根30g,葶苈子10g,枇杷叶15g,竹茹15g,苡米30g。

服药七剂,咳嗽之症大减,遗矢之症已愈,口又见干渴,大便转为秘结,乃与宣白承气汤:

生石膏20g,杏仁10g 栝蒌皮12g,大黄2g,甜葶苈10g,花粉10g,枇杷叶10g,浙贝10g。
三剂而病愈
---《刘渡舟验案精选》


解析
案1,寥寥几字,记载不多,但却都是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的症状,有值得细细品味之处。

患者38岁,于秋冬患咳嗽,初诊见咳逆倚息不得卧、胸满,脉象弦细而沉,此为寒邪闭肺症状明显,使用小青龙汤颇为合适,以宣肺蠲饮。但并未照搬原方,而是考虑到“口渴”症状存在,故去麻黄、细辛,以防温化太过。

服药二剂后,疗效确凿,但症状已经发生了变化,出现“喉哑口渴”,脉也转为微数,吴鞠通用药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不拘泥于一方,随症加减,为防止化热,重新确立了辛凉宣肺的治法。


案2,特点在于“咳而遗失”。《素问·咳论》指出:“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
本案患者咳嗽二十日不愈,大便素常偏干,久咳之余,大便反见失禁,足见肺气的宣降失常,影响了大肠的传导功能。此“肺咳不已,大肠受之”之证也。又脉证所见,为一派热邪壅闭肺气之象,故治急当清泄肺热,力使热清气平而咳止。肺气一通,则大肠自不受邪扰。

所用方药为麻杏石甘汤,尤其是麻黄配石膏,用于清宣肺热,疗效客观。加芦根、葶苈子、枇杷叶在于润肺肃肺,方更妙在苡仁一味,既可清肺中之痰结,又可祛大肠之湿气,为太阴阳明,脏腑两顾之品

大便干时,又用宣白承气汤,其总在肺与大肠并调,上下表里同治之义。
【思维扩展】
“咳而遗失”,你是不是第一反应:失于固摄,责之脾肾??
切勿惯性思维,绝非全因脾肾亏虚而致,不能全以固摄补益药治之,亦有可能因热毒炽盛、中气下陷等所致。

▪ 短短医案,可见大医治病,谨守病机,知微见著,司外揣内。
吴鞠通虽为温病医家,并非方药一派寒凉,用药层层递进,有进有退。
▪ 外感咳嗽,症状变化快,“口渴”、“咽痛”、脉浮或沉、舌苔如何,皆是辨别寒与热的关键。
▪ 中医汤药,不必拘泥于一日两次服,根据疾病缓急,外感病也可频服,起效更快。

【回归经典】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原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麻黄四兩,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

【煎服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減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
【原文】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

【组成】生石膏五钱,生大黄三钱,杏仁粉二钱,栝蒌皮一钱五分。

【煎服法】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汤加味治疗多年反复顽固便秘——促得佳偶天成!
陈明教授7则验案!会用麻黄汤.多治6种病.简单好用!
麻杏石甘汤证
经方一剂治愈妙案10例
麻杏石甘汤名医验案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