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古明君李世民临终为什么要杀功臣徐茂公?

唐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

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过唐初名将李勣有很多名字:徐世勣、李世勣、李勣,他字懋功却经常被人称为徐茂公。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最早曾经投身瓦岗寨,后来跟随李密一起向李渊投降,一生中侍奉了唐高祖、唐太宗以及唐高宗三位皇帝。他功勋卓著,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死后配享高宗(意思是后面的皇帝给高宗磕头的时候,顺便就给他也磕了)。但是李世民临终的时候却留下遗言,几乎要了李勣的命,幸亏他脑子转得快!

朱元璋教育太子朱标

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杀功臣的开国之君少之又少,千古明君李世民应该算一个(虽然李渊才是唐朝开国之君,但是史书上的记载却不异于向后人宣告唐朝是李世民开创的)。开国之君们之所以选择在政局稳定之后大杀功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手握重兵的武将只有皇帝一人才能镇得住,哪天自己归天了,皇位继承人不一定有威望、有能力保证这些究竟沙场、看惯乱世的功臣不造反。

古代皇帝“兔死狗烹”的套路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情持续加剧,他知道留给自己交代后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便急忙召太子李治进宫,对他说道:“李勣这个人啊,智商太高,确实是国家栋梁之才,但是你呢与他交情不深,也没做过什么让他感激你的事,所以我死后恐怕你很难驾驭他。所以我想了一招,现在就找个理由把他贬官,如果他接到圣旨立即走马上任的话,等你当了皇帝马上启用他当仆射(即宰相),如果他接旨不遵,你就杀了他!”(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李勣死后陪葬太宗昭陵

李勣确实如同李世民所言,才智有余,他有非常敏感的政治觉悟,在这种关键时刻接到了贬官的圣旨,连家都没回直接走马上任了(不至家而去),要知道他当时是被李世民从长安贬到了叠州(今甘肃迭部县)!而唐高宗李治即位的当月,李勣就当上了尚书左仆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世民昧着良心,杀掉3个好人,不配称为千古明君
李世民对功臣说的3句话,1句比1句恶毒,简直不配千古明君之称号
他堪称是有史以来最低调的开国皇帝了,但儿子却是千古名帝
历史上不杀功臣的皇帝,只有三人,无一例外都是千古一帝!
不杀功臣的皇帝,历史上只有三个,都有一个共同点,全部都是千古一帝
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本可富贵一生,为何还是被李世民诛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