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解李商隐《无题》李贺《七夕》诗
试解李商隐《无题》李贺《七夕》诗被阅览数: 879 次 来源: 文艺报
文字 〖 〗 )
【作者】田瑞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对这首诗历史评注大体有三种:一曰男女情思论。如赵臣瑗曰“……三四承之,言我如春蚕耶,一日末死,一日之丝不能断也;我其如蜡烛耶,一刻未灰,一刻之泪不能制也。呜呼!言情至此,真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玉台香奁其如粪土哉!”梅成栋曰“镂心刻骨之词,千秋情语,无出左右。”二曰:企求入朝达升论。如程曰“此诗似邂逅有力者,望其援引入朝,故不便明言而属之无题也。起句言缱绻多情。次句言流光易去。三四句言心情难已于仕进。五六句言颜状亦觉其可怜。七八句望其为王母青禽,庶得入蓬山之路也。”又有姜炳章曰“……一息尚存,功名之志不能少懈。所虑年华易老,不堪蹉跎,世态炎凉,甚难消受。蓬山在望,青鸟为予探之,其果有援手之时乎?通体大意如此。”三曰抽象述情论。《笺评》〔按〕(其考证批驳了上述两论)言:“此类恋诗,虽亦能无有所谓‘本事’(亦未必即作者之恋爱经历),然必已舍弃生活原型中之大量杂质,提炼、纯化、升华为结晶,以表达爱情间阻情况下愈盖深挚忠贞之情感……惟其精纯而据有典型性……其中或亦糅合作者政治追求失意之精神苦闷,与虽失意仍不能自已、有所希冀之心理。”此〔按〕虽不同意前两种观点,但亦仍属上两款。
这首诗我认为是怀思李贺反皇权的。如果先白译出来,那么,“相见时难别亦难”,就是说李贺啊,你生时我不能见到你,难啊;但我的思绪怀恋之情,与你别断也难啊!“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多考:指皇帝。),就是说,如你诗中所吟,社稷每况愈下,皇权腐败,百业凋蔽(“百花残”),百姓疾苦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指李商隐对李贺的怀思(多考:丝亦作思)之情,一日不死,一日思之不断,一刻不灰,一刻泪流不止;又同时指李贺和商隐为民而呼之反皇权诗歌创作,如蚕和烛一样地奉献燃烧自己,为民服务,照亮人间。我们后人多取默默无私奉献之意。“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就是说,李商隐宗师李贺,歌民苦,反皇权,镜照不觉年已老矣,“夜吟”不停曲,然今社稷无变新,仍是一样凄苦、“月光寒”啊!“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此处“蓬山”应指李贺逝去之处,青鸟乃指王母身边仙禽。)李商隐是说,我生也追死也追,等到逝去时我将驾“青鸟”去,看望探问你啊!情之刻骨,矢志不改,永远追随,为民而歌,看皇权末路!
我认为:(一)历史各注之“男女情论”及企借令孤绹援手(史注多指此)“仕途达升论”,已被《笺评》〔按〕考所否;且〔按〕所论也过于抽象,无具体所指,然亦超不脱非情即仕论。所以,众说纷纭,仍千年不明“的”也。而依耿仲琳所指“诗眼”去做上述解说,可事通理顺昭然。(二)此诗有多句,是与李贺诗句意境相联相通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何样境遇下的“两难”?李贺有《七夕》句:“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书注释:“别浦”指天河。因此,可推断李商隐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是指李商隐对李贺的怀思,如牛郎织女样的“见难别难”,耿言商隐《无题》由此化出,有理。而用这种“男女情恋”暗喻二李之间志同道合之恋,亦如耿所言,不过是为避杀祸尔。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与李贺的《残丝曲》“残丝欲断黄蜂归”有联,末两句为;“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是指皇帝老儿,正在黄泉路上,李贺为其唱挽歌(详解见后)。由此也可知《无题》诗是李商隐追思李贺的。再比如,“蜡炬成灰泪始干”,与李贺的《恼公》“蜡泪垂兰烬”有联。李贺《恼公》长诗五章百句,耿早已考解(见《李贺歌诗愚解稿》):李贺诗《恼公》是揭露皇权腐败,反封建礼教、反皇权思想的力作。我在介绍耿解一文中,也详细说明过。由此可知,我所说此两句,不仅句子是从李贺诗中化出,也不仅表达的是李商隐对李贺的怀思,而且还是说他们二人为皇权末路,默默吟咏,高唱挽歌,至死方休。(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胡以梅曰“青鸟王母之使,殆当路之用人欤?蓬山无多路,故而非九重,而为当路。”又,李商隐《无题四首》:有“刘郎(指刘彻)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句。可知,蓬山乃意指蓬莱仙山,非人间境也,恰与“青鸟王母之使”相证。故我解此句:“李商隐是说,我生也追死也追,等到逝去时我将驾青鸟去看望探问你啊”,是有根据的;并非如史评注家所言,是什么“传情飞书”,也非求进仕途之借什么“援手”去叩请。
李贺:《七夕》: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萤)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又值一年秋。
书中注释:“浦”,水边也。“别浦”,指天河。俗传七月七日天河隐,所以说“暗”。《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庄子注》:“钩,反也”。《后汉书注》:“钩谓相连也。”按钩有反还相连的意思。“望玉钩”,即“希望重合之意。”《乐府广题》:“苏小小,钱塘名妓也,盖南齐时人。这里用来指所欢。”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七夕》。《古今诗话》曰:“陈太子舍人徐德言尚乐昌公主,陈政衰,德言谓公主曰:‘国破必入权豪家,傥情缘未断、尚冀相见。’乃破镜各分其半,及陈亡,公主果为杨素所得;德言为诗……公主见诗悲泣。杨素知之,召德言至,还其妻。”这个故事,同诗中意境应有吻合。但李贺诗除“天上分金镜”有其影子外,却并无其他蛛丝马迹。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李贺这里是泛指皇权腐败下普通人家类似的种种遭遇。如果与《恼公》诗相联系作分析,李贺曾以揭鱼弘这个大贪官之种种骄奢淫逸来影射痛批皇帝老儿,我们也能从《七夕》中,得出同样的结论。七七相会,为什么“别浦今朝暗”,即俗传七七情人相会时刻到了,还会“罗帷午夜愁”?这不明明是在抒发与揭露当情人相会的时刻到来时都不能实现情梦可圆的社会黑暗吗?!这是什么样的社会?难道不是在痛斥控诉皇权腐败吗?!“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七七,相会时刻过,鹊飞桥断然。“萤入曝衣楼”何解?书注曰:“‘萤’各本均作‘花’。七月不会有飞花入楼,这是依清黎简校改。”这个“改”,我以为是大误。耿仲琳在《警句妙句是不朽的》评文中说:“李贺不写七律,写五排《送秦光禄北征》,按规定不准换韵,他硬是换了一韵。要句句用典,他写出‘屡断呼韩颈,曾燃董卓脐’这种打浑逗乐假冒伪劣的‘典’子。因为‘呼韩’是王昭君的男主,与汉友善,从未被杀,怎样‘屡断’‘颈’?”由此可断,李贺既然可用“假典”入诗,为何在“不飞花”时不能让“花飞入楼”?“萤入楼”是误改!!“花”可泛指寻花之人,花花公子、花花皇帝等等。此一“花”字,实则是解此诗的钥匙。如是解,什么“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什么“钱塘苏小小”(指:“欢乐”)“又值一年秋”(再到一年秋,不仍是不能团圆吗?)都可诗意大明了。李贺在这里决不是泛指人间之情爱离别,而是指皇权腐败下的百姓痛苦生活。徐德言与乐昌公主,不过一例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题》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天十分钟跟徐子读诗词(34)】
古诗词赏读三十二 李商隐《无题》一
李商隐:情到深处诗无题…
无题·李商隐|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来形容老师合适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