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鸡今头条】原来它就是宝鸡最古老的村子!99%的人都不知道~~




说到最古老,只能探究历史,而姜城堡的历史,要比岐山县的京当村等更加久远。京当村只是西周时期的王城所在,而姜城堡的历史,则需要追溯到炎黄子孙的祖先——炎帝。大约五千年前,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生活在宝鸡的渭水流域,他们不仅创造出了灿烂的姜炎文化,更缔造了华夏文明。据史料记载,姜炎族居住在今天宝鸡清姜河一带,河畔的姜城堡便是古时候的姜氏城。

哪里来的姜城堡

找一座城,最好找到住在城里的人。要知道姜城堡的来历,也需要知道谁曾经住在这里,我们先从史书看起。


《国语·晋语》有这样的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目前所有古籍中找到的有关炎帝、黄帝诞生地的最早史料。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竹书纪年》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炎帝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史记·补三皇本纪》中提及炎帝时也这样说道:“长于姜水,因以为姓。”

“长于姜水”“育于姜水”“以姜水成”,他们所说的“姜水”,到底在何处?

“根据《大明一统志》《凤翔府志》《宝鸡县志》等志书的记载,‘姜水’是指今天宝鸡的清姜河。”宝鸡炎帝研究会会长霍彦儒告诉记者,“志书还记载了‘姜氏城’,就是今天的姜城堡。”

明白了,如今的清姜河,就是姜水,如今的姜城堡,前身就是炎帝带领族人居住过的姜氏城。

史书的记载太过于中规中矩,既然炎帝带领族人在此生息并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否有更加鲜活动听的故事流传在这里呢?

在与姜城堡村村民交谈中,一个历史上经常听到的故事慢慢还原了:炎帝诞生于常羊山蒙峪沟,刚出生时人身牛首,产后其母姜氏抱至九龙泉内沐浴,炎帝在九龙泉沐浴后,头上牛角隐去,天资更加聪颖。

喜欢历史的人都会觉得这段记录非常熟悉,其实在古代史书的记载中,每一位开国皇帝出生时天必然有异象,不是有星星落入家中光芒四射,就是刚出生的婴儿哭声如雷,整个屋子香味扑鼻,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等都玩过这样的文字游戏。在这里,炎帝的出生也不例外。但值得骄傲的是,出生在宝鸡的炎帝,后来尝百草,教民稼穑,日中为市,逐渐成为姜炎族的首领,开创了华夏文明。据当地人讲,每年正月十一是炎帝的生日,七月初七是炎帝的忌日。每年的这两天,十里八乡的群众都会前往神农庙、先农坛、炎帝陵、炎帝祠等地焚香叩拜,祭祀先祖。


史料难寻的古姜国

一个部族逐渐壮大之后,必然会产生分支,姜炎族也不例外。

据霍彦儒介绍,由于生存和发展需要,姜炎族开始分为三个部族并向外迁徙。一支沿黄河而上,向西北发展;一支顺渭河东下,至中原地区;还有一支仍留居在宝鸡地区,依傍姜水继续发展。据史料记载,留居在宝鸡地区的裔族有 20余个,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太岳、有邰氏及太岳的后裔姜太公一支。

“太岳”是因姜姓之裔伯夷曾居于吴山,成为姜氏部族祭祀吴山神的大祭司而得名。伯夷的后代又分化出四个分支而称四岳。还是从史书中来考证,《国语·郑语》记载“……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导滞……命以侯伯,赐姓曰姜”,以“绍炎帝之后”。作为宝鸡本地的另一个分支,有邰氏在今扶风姜嫄村一带。翻看《说文解字》,“邰”被解释为“炎帝之后,姜姓所封周弃外家国”。在炎帝姜姓后裔中,人口繁衍最多的是姜太公一支。考古学者也证实,即使在商代晚期,直到西周,在宝鸡地区还生息着一支炎帝姜姓裔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邹衡表示,“姬姓和姜姓是姻亲关系……共同组成了周民族”,他们建立了西周姬姜政治、军事联盟,为周朝的建立、巩固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邹衡的观点,也正是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历史文化与旅游系主任高强的观点。

在传说中,宝鸡地区还有一个古姜国。是不是真的呢?高强认为,宝鸡是否有个古姜国无法确定,古时所说的万邦林立,多指一个个的聚居部落,严格来讲并不能算是一个国,称为部族更合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宝鸡地区确有姜氏部族活动,而且在历史上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渭滨区石鼓镇石鼓山墓地出土了高领袋足鬲,有考古学家认为,高领袋足鬲是宝鸡土著部族姜戎人特有的东西,炎帝的后裔衍变出许多分支,宝鸡土著姜戎人就是其中之一,武王伐纣时,姜戎人是灭纣的主要力量之一。

高强说,从文字构成来看,“姜”和“羌”字形相通,“羊”字分别与“女”“儿”组合成字,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出现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姜”“羌”原属一个部族,羌人来自古姜人。高强谈道,“有一说认为‘姜水’在岐山,还有一说认为‘姜水’是今天的清姜河,‘姜氏城’便是今天的姜城堡。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史料中的‘姜水’‘姜氏城’在宝鸡是无疑的。”


只能回望的历史

了解了姜城堡的发展由来,了解了姜城堡里先民的生息,接下来该了解一下姜城堡自己的历史了。

什么时候姜氏城成了姜城堡还不知道,但住在这里的人,对姜城堡所遭遇的事情,却代代相传了下来。

在当地人的口中,姜城堡是防土匪的,之所以要防,是因为土匪真的会来。

土匪们是冲着堡子里的徐老爷来的。土匪们在来之前早早打探清楚了,这姜城堡里的徐老爷曾在清廷为官,当过三任知府,所谓“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何况是当了三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土匪们里应外合拿下了姜城堡。一番洗劫后,土匪们临走时又心生歹意,用浸过油的蒲团烧死了徐家大少爷……


早些年去过姜城堡的人都有印象,从遗存的规模上可以想见当年的繁盛。

当年热闹的时候,土匪们不容易得手。

高高的围墙和随时都会砸下的狗头石让土匪们不敢贸然强攻。“一个土匪下午就混到堡子里藏起来了,天黑后杀了守门人又把其他土匪放了进来。”村里的老人张培林从长辈那里听说了这段故事。

直到后来,姜城堡周围的土匪逐渐变少,但威胁并没有消除,从战场上退下的伤兵和走马灯似的部队又成了姜城堡人心头的痛。据这里的老人讲,有一阵子,姜城堡三分之二的人家都住着国民党部队。住就住吧,他们还破坏。常驻堡子的部队在围墙上修起了工事,张培林至今对此耿耿于怀,因为这种行为破坏了围墙的结构,使其甚至抵抗不了一场暴雨的侵袭。

随着部队而来的,是越来越繁重的税费杂役,派粮、派款、派丁的差事由保长负责,根据拥有土地的多少,家家户户都分摊了任务,交不起钱的便被抓去,关在牛圈直到交清款项。还有一个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恶习,被派丁的人家倘若有钱,也可雇人顶替,雇一个壮丁通常要花费五到八石麦子。


由这些记述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堡子里人生活的艰辛。

随着战事的吃紧,雇丁也变成一件困难的事情。实在没有人愿意去“吃皇粮”就强抓,修建陵塬机场的壮丁中就有很多人是被抓去的。除此之外,一些散兵游勇往往占据了山口,待砍柴人出山时便将柴火索去卖钱。当局对此亦无良策,“都是抗日有功的人嘛,几捆柴火而已,拿去就拿去吧”这样的混账话便脱口而出,像极了白居易笔下那些“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黄衣使者”。

灾难之后的姜城堡人,生活开始不一样了。

从 1964年起,在中西部地区的 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开始了,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三线建设”。一时间,姜城堡热闹了起来,在堡子的周围,中航宝成来了、烽火电子来了、长岭来了、中铁宝桥等等大企业都来了。这些厂子里的人,大都来自上海、山东等地,沿海地区人们时髦的生活方式,开始感染了附近的村民。


“当时的清姜一片,被大家称为‘小上海’。宝鸡人没见过的,这里有,宝鸡人没穿过的,这里有,宝鸡人没吃过的,这里有,宝鸡人没听过的,这里有。”烽火的一位退休员工告诉记者,“工厂的到来,为清姜地区乃至整个宝鸡带来了一股新风,随后工人和附近农民的交往逐渐增多,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姜城堡附近农民的朴实和工人们的新潮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如今的姜城堡,已经看不出和周围有什么区别,漫步在这里,大小店铺一字排开,生意兴隆,美发的、制衣的、修理电器的、卖美食的,每一样都显示着这里的无穷活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宝鸡最古老的村子,拆了!
【炎帝】炎帝神农氏,炎帝和黄帝,炎帝的故事传说,炎帝陵,炎帝故里
河边的故事
炎帝故里在宝鸡的铁证
宝鸡:炎帝故里姜炎文化发祥地
姜水考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