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自己写首诗
这首诗比较凌乱,含义不明。全诗24行,只有第9行有一个句号,句号背后由“六月”引领,一直到第19行,有一个转折“而眼下,大水的七月”。根据这个句号,还有这个转折,我们大致能把它分三个部分:开始到句号处,句号后的六月部分,七月部分。但问题是,每一部分意思都很晦暗,各部分关系也不明。构成这首诗的词,尾椎啊,头颅啊,身子骨啊,毒死啊,血液啊,举着骨啊,这一类,还有各种泪啊,死亡啊,疯狂啊,痉挛颤动啊,阴影啊,黑暗啊,等等,全都是色彩非常浓烈的词,隐喻色彩很重的词汇。构成这首诗的句子,段落,也是一样。但这么多的词和句子并没有构成彼此的呼应,那么多的隐喻也没得到伸展,没有构成一种统一关系。事实上,这么多色彩浓烈的词这样密集地使用,肯定是不负责任的滥用了,属用后不管的态度。诗歌中的词,必须是建构性的材料,诗歌最终要成为一个有意义空间的建筑。因此,要对使用的每个词每个句子做好安排,对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要负起责任,也让它们负起责任,而不是随意乱用。一个比喻:把砖块和木头随意堆放,不会自动成为房子,只有当材料按照建筑法则和人的意图建起来,才会形成屋子,供我们居住。词语的意义空间也是这么构成的。写诗最初是被词语,被句子吸引,被它的色彩吸引。等我们意识到并着手于在这些语言本身的色彩和隐喻的基础上,简约而有效地(也是艰苦地)使用建筑法则,进行整体性的意义空间的建筑时,诗歌作为一门艺术,就开始对我们显露出它的真正面目了。我们重温一下《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就会知道诗歌的整体性艺术。(雷武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夏汉:河南先锋诗歌述论(蓝蓝篇)(2)
小学语文必会知识——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简单实用改法」
[转载]诗歌是什么
反问句怎样改
作者:多多 谈诗的创造力
【评说李子】颠覆与突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