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点1:变化与性质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假期,但是初三的假期非常重要!你的成绩能否有本质性的提高,就看在这个假期是否努力了。所以从今天起将针对部分化学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所以我决定按顺序来,从选择开始,咱们循序渐进~
好喽中考说明可不是没有用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中考说明中对于化学、物理的变化、性质这一点是怎么说的吧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要求层次
化学变化的
基本特征
物质的变化
1.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2.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化学变化与能量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热量)的变化。知道目前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
注意:要求层次中的“★”、“★★”、“★★★”分别表示认知性学习的不同水平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知道”、“认识”、“理解”三个层次,较高层次包括较低层次的要求。
知道★——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认识★★——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
理解★★★——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
懒得看考点的同学可以看下面的一句话总结
考点一: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香水)挥发、蔗糖溶解、(物理三态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4、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分子发生改变(详见考点三)
考点二: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概念: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2、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可以”、“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物理方法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考点三: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宏观角度:固液气之间的转换(物理学过吸放热,不再赘述)
微观角度:固态分子之间间隔小,液态间隔比固态大,气态间隔最大
在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分子的大小不发生改变!!!(经常考),改变的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的间隔。
一句话总结:判断物理化学变化时候就看是否产生新的物质,物理的三态变化都是物理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溶解、挥发、锅炉爆炸、气球爆炸都属于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的大小不发生改变,只有分子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燃烧,氢气爆炸等都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本文为化学之路原创,若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努力就会有进步!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总结
2011年中考化学考点分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一定要掌握的,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区别
化学中变化和性质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