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浑河晚渡”美景 再入眼

  今天,沈阳人一说到母亲河——浑河,总怀有一种喜悦之情。因为随着“盛京八景”中“浑河晚渡”的再现,浑河变得更美了。

  历史上“盛京八景”中的第三景“浑河晚渡”,位于浑河北岸的罗士圈生态公园里。这也是继五里河公园、沈水湾公园之后的又一个市民喜爱的生态公园。罗士圈生态公园西侧的浑河晚渡公园,更是依美景而建。浑河在此向南拐个弯,整个河面变得宽阔,每逢夕阳西下,橘红色的晚霞将河面映照得通红……令人仿佛进入渔舟唱晚的诗情画意之中。

  昨日“浑河晚渡” ——古人用诗赞美你

  在“盛京八景”中,为什么“浑河晚渡”能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描写的?

  康熙时的戴梓(1649年-1726年)在《浑河晚渡》诗中这样写到:“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下空林外,人来古渡头。”描绘了浑河的傍晚落日、岸边呼舟的田园风光。

  清朝进士、翰林院编修陈梦雷(1650年-1740年),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被流放到铁岭尚阳堡,此后,在盛京(今沈阳)生活16年,其间完成《盛京通志》等著述。在其《留都十六景》组诗中,“浑河晚渡”更成为盛京一大美景。

  “暮景河间系短篷,客旅无边渡口行。但听钟声出晚寺,归舟隐隐有无中。”这是清末名士润线所著《沈阳百咏》中描绘“浑河晚渡”的一首诗,此诗展示了听着城中寺庙钟声晚鸣,而见浑河归舟隐现,一派盛京城晨钟暮鼓,古渡消隐之美。

  清代沈阳文坛泰斗缪公恩(1756年-1841年)写过一首《暮过浑河》的诗:“白草荒芦秋色凄,长河光浸暮云低。凉波喷雪风声急,古木含烟日影迷。隔浦人家空寂寂,绕塍禾黍尚萋萋。”在他眼中,这时的浑河晚渡已是“秋色凄”“空寂寂”。

  清末缪润绂在所著的《陪京杂述》中说:“城南之浑河渡口,当年贾船粮艘,汇集于此,每于落日前后,欸乃声喧,晚船争渡。”这时的“浑河晩渡”,已是一派“船争渡”的浑河航运忙碌景象。

  今日“浑河晚渡”——沈阳让你更加美丽

  轻舟河上漫游,歌声岸边荡漾。今天,“浑河晚渡”不再是秀丽中的粗浅,绚美中的简单,而是经历了落后贫瘠的岁月之后,闪动出的让人心醉的美。

  浑河在过去,每到汛期,经常成灾。据记载,仅1935年-1959年的25年间,就有11年不同程度的水灾。新中国成立前,浑河两岸几乎十年九涝,靠天吃饭的百姓深受水害。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进入21世纪,沈阳市委、市政府把对浑河的治理开发和利用列入重要日程,为把沈阳建成水清天蓝的城市,对浑河展开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只为让浑河变得更美,“浑河晚渡”更迷人。

  今天的浑河沿岸已建有8个主要滨河带状公园,公园大多以休闲、娱乐、运动为主。注入文化元素后,“浑河晚渡”所在地罗士圈公园更是成为浑河沿岸一个具有文化气质的公园。

  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陪都纪略》一书中的“陪都城示意图”,特别记载了“浑河晚渡”的位置,即如今和平区罗士圈生态公园所在地。2005年4月,罗士圈棚户区开始改造,盛京八景之一“浑河晚渡”终于在消失近百年后,重新展现在沈阳人面前。

  今天,夕阳中的浑河波光粼粼,钢琴广场余音绕梁,临水栈道清风拂面,尤其是浑河岸交响音乐节的举行,为古老的盛京盛景——“浑河晚渡”,增添新的魅力。(记者陈凤军/文、张文魁/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代盛京八景之一一“浑河晚渡”
你知道沈阳的“盛京八景”么?
沈阳山门寺:与“盛京老八景”为邻,来历非常特别
沈阳将再现盛京八景,浑河晚渡!柳塘避暑!万泉垂钓!皇寺钟声!
浑河雾凇
盛京八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