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论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孙丽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不举手、不发言、不质疑,这应该是中国教育的一个老问题了。我们从小就习惯于教师的一言堂。从教数载,总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举手发言的人数却是越来越少。不仅是学困生不举手,就连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上课也总是“沉默是金”,很少见到他们高举的手。“学生不举手”的现象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

一位极具智慧的心理学家,在他的小女儿第一天要上学之前,教给他的女儿一个诀窍:在学校里要多举手,尤其在想上厕所时更是特别重要。小女儿真的遵照父亲的叮咛,不只在上厕所时记得举手,教师发问时,她总是第一个举起手,无论老师所说的、所问的她是否了解,或是否能够回答,她总是举手。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教师对这个不断举手的小女孩自然而然印象极为深刻。不论她举手发问或是举手回答,教师总是不自觉地优先让她开口。正因为得到了许多这种潜在的优先权,这位小女孩在学习上,以及自我肯定上,甚至于许多其他方面的成长,大大超越了其他的同学。

多多举手,正是心理学家教给他女儿在学习生活中的利器。他交给女儿的举手观念,正是成功者积极主动的进取态度、勇于尝试的处事精神及无穷的自信力。

在我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在参加集体教学活动时积极参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我特别喜欢师生互动的课堂,也许我的初衷是只顾眼前小利的,因为我总是要讲公开课,为了课堂的效果好,所以不得不鼓励学生课堂的发言,但久而久之,却发现这成了我的教学风格,即使是没有人听课我也会营造这样的课堂。我始终认为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听老师的讲课,而不与老师进行互动,就很容易精神涣散,走神。因此,我们要打开学生紧闭的心门,鼓励他们勇敢地举手发言。顾虑重重,畏首畏尾,担心说错被人笑话,就很难与老师的思路合拍。退一步讲,即便是说错了,但在无形中却已经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你的回答也表明你是在认真听课、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当然会十分欣赏。

举手发言有很多的优势

首先.学生能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有时,心里有一种感觉,却很难讲出来。如果不经常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就会永远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遇到考试也只能嗦一大堆,却词不达意。站起来讲与自己坐在座位上糊里糊涂地想,的确是大不一样。它不仅帮助学生弄清了思路,也迫使学生渐渐学会用简练的言语表述。这对于学生的口才,以及今后的答题都是一种锻炼。

 其次.发言的过程有助于记忆

 因为学生动了脑筋,举了手,发了言,也许说错了,引得大家笑;也许讲得好,被教师肯定;也许与大家观点不一,引起“学术争论”……这一切的课堂活动,都是学生的“助记素”,它们使学生很自然地就把那些要理解、要掌握的东西记在心里。到复习时,只需一看书,所有的记忆便会自己跳出来,无须死记硬背,便接通了大脑电路。

最后.举手发言能促进思考

举过手,发过言,还有重要的一环是“听”,当你谈完自己的理解,教师势必要完善答案。他也许会针对你的回答,作个评介,补充回答要素,或把语言重新组织一下;有时,他也会另请几个同学回答。这个时候,你就该加倍竖起耳朵,仔细听听教师怎么说,别人怎样理解,边听边比较,他们的说法与自己的有什么不同?自己漏了什么?哪里说得不精练?这样边比较,边总结,对教材自然就加深了理解,同时也训练了思维。

可见,积极举手发言对课堂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上回答问题,其实是一种考验,考查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思维的缜密程度,以及面对问题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这些品质对于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培养他们的重要途径正是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说到底,上课举手发言,实际上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指导孩子培养它并使用它让它为他的学习习惯呢?

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呢?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要为学生的发言创造宽松的环境。就教师本人来说,要民主、宽容、随和,总是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发言,要让他们知道,不管他们说得是否正确,能站起来发言就是好样的,应为自己敢于发言而自豪。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就会心情坦荡,没有什么顾忌。假如一个教师专断、心胸狭窄,评价学生多用挑剔和责备的眼光,则势必造成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心理压抑而失去发言的勇气。就学生来说,要教育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不能在别人发言时随意起哄或打断别人的发言,更不能讥笑和嘲讽,从而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发言氛围。就班主任来说,可以让学生定期开展评比,诸如“发言之星”一类的活动,使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发言的魅力。

二、要帮助学生破除发言的羞怯感。教师要时常找那些具有羞怯感的同学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卑。如果教师希望这些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话,不妨在课下提前给他们交待一下要提问那方面的问题,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大胆发言;如果这些同学因没有回答好问题而在课堂上受了委屈的话,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安慰。   

三、要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的临界点。很多老师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时候让回答问题,不少学生的脸上已明显地流露出想发言的意识,同时伴随着各种有趣的动作:搓手,挠头,挪动屁股,正所谓坐立不安,跃跃欲试。但奇怪的是很难有一个学生主动站出来讲话。这是因为,有的学生不发言,是怕鼓足了勇气举了手,却不一定被挑选到;如果教师不要求举手,学生站起来就可以回答,从而减少犹豫的时间,有利于冲破心理堤坝。 

四、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在课堂发言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发言拖泥带水让人心焦,有的学生慢声细语让人听不到,有的学生反应迟钝出现冷场,等等。这不但没有精彩纷呈的对话出现,反而无端地浪费了很多时间。这就要求我们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口头表达的技巧。这样,学生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发言的要领和技巧,就会更多地体会到发言的成功带来的心理愉悦,以后的发言就会更积极更主动。 

五、要防止发言权的垄断现象。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胆大,思维敏捷,老师一提出问题,抢着发言的总是这些同学。如果教师不注意调控,就会在无形中造成这些同学对话语权的垄断。假如其他同学很难得到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发言的积极性。  

积极发言是学生上课认真,积极学习的表现,它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更好地锻炼逻辑分析能力。不但如此,积极发言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才和胆量,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准备。如此说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发言习惯,不但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需要,教师不可等闲视之。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习惯的培养,会使学生一生受益,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素质的有用人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文化(13)----教师的习惯
*小学生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方案
课堂,如何培养倾听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如何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