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犯孤平”说起
从“犯孤平”说起

广东广州  梁健

让心情去旅行

创作近体诗、填词和写对联,应该遵守平仄格律。

不过,诗人们若用现代普通话的思维去理解唐音里所谓“孤平”的问题,有点滑稽。如果联家们写对联,非遵守“不得‘犯孤平’”的铁律,那更是吹毛求疵。所谓“不得‘犯孤平’”,我觉得是近代诗律学者、诗词专家们不明古意而故弄玄虚的后果。

要知道为什么律诗会有孤平的产生?相信清代以后的绝大多数学者,即使诗词界的专家,都没多少人去认真研究里面的蹊跷所在。

“不犯孤平”——诗人们约定俗成的客观出现和后来好几百年“断代”,又在清朝及近、现代被人提起,是有其历史根源的。要了解这一点,必须对格律诗的出现、变化和汉语言的变化发展入手研究,才有可能发现其中规律的。

为什么会有“犯孤平”一说?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的一首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因而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据此故事我们因而得知,诗在古代是用来谱曲给歌女唱的——就如乐府诗一样。只是因时势的变化,“诗”这种东西也随之演变了。大概在中唐以后,诗不再作为歌词给人唱,歌词已有了专门的“词(长短句)”,诗就逐渐失去了唱和的功能,多是用来题写的,如题壁或赠友。又过了几百年,词也步诗的后尘,不再作为歌词给人唱,又有新的“曲(散曲或套数)”出现而取代了。于是,诗、词就变成了两种很类似的文学体裁,主要是文字上的表达,充其量是诵读(吟诵)的了。

既然古代的诗歌最初是用来唱的,说白了其实也就是歌词。“孤平”为什么会成为“禁忌”?我觉得那是关乎节奏的问题,学过唱歌的人都知道,只有发音平稳的平声字才可以拖腔,而音阶有高低变化的仄声字是不适合拖腔的。因为人的声带决定了发音的高低(音阶),而无论发音向上或向下走,总有极限,到点自会嘎然而止,只有平声可以理论上无休止地“唱”下去,这就是拖腔。

为什么会有“孤平”和“拗”、“救”?我觉得跟唱腔有关,律诗大多数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三字可以“可平可仄”,但后三字的结构却基本严谨的,是因为句子重心一般在后,歌女演绎歌曲时会在那里“玩花样”。“孤平”和“拗救”都出现在诗句(指一个对句)的后半部分,也是因为在唱歌时,每个意节后半部分都可以用来增强效果,作曲人也会加点花样,使用“拖腔”就是其中一种。要能够拖腔,当然最好采用平稳发音的平声字了,但一个音拖不出效果来,就要两个平声字来映衬、配合(估计是需要拖腔的位置可用前后移动以方便演唱者掌握),所以每逢下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就会被判“孤平”,歌女也不爱唱。即使上句五连仄也不怕,只要下句有二连平可补救就没问题。如果歌女不喜欢唱,诗人的名声自然就大受影响,那就习惯上谁都去“避”孤平了。

抵制“犯孤平”,是歌女说了算,诗人们是不会对别人写的诗有“犯孤平”而有意见的;但诗人们在创作时,自然有意无意地避免“犯孤平”。故此我们在唐宋时期的诗论里,也就不会看到有关“犯孤平”的讨论的。

所以我觉得,现代人写作近体诗,对于是否忌讳“犯孤平”,那是各人自己的事,不应作为创作的戒律。而联人创作对联,也不必将“犯孤平”作为禁忌,因为那是自设藩篱、作茧自缚的所为,是不足挂齿的。

【说明】

①文中提及的“对联”,仅指对联句式中的五言及七言律句,非律句的句式并不涉及。

②本文是根据本人在联都网理论版的发帖及在微信与网友讨论的观点整理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小时学会诗词格律
除了古风,为什么在写诗、填词、作对联,严禁三平尾和三仄尾?
姜云曦||简说格律诗的写法之二(好文荐读)
三仄尾和三平尾到底是不是格律诗的大忌?
创作诗词、对联口诀
悟空问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