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玉屑》“选字下字”说述评──以意新语工为讨论核心(续)
【作者机构】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
【来    源】《文学与文化》 2010年第2期 P49-61页
【分 类 号】I207.22
【分类导航】文学->中国文学->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关 键 词】诗眼 活字 响字 意新语工 《诗人玉屑》
【摘    要】诗以一字见工拙,旬煅月炼,工妙乃出。黄庭坚提倡"安排一字有神",诸家之说,亦重视选字下字之功夫,推敲琢磨,成为宋人之集体意识。盖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唯具陌生化、独创性,方是作者。《诗人玉屑》述选字下字,追求意新语工,即致力于此。除外,提示选字用词之指南者,又有诗眼、响字、活字、警策、稳惬字与颖异字诸端。宋人诗话尤热衷讨论前三者。本文梳理《诗人玉屑》征引之文献,归纳选字下字之议题有三:推敲与工拙;响字、活字与一字师;日煅月炼与自然成文。同时,厘出下字炼字之灵方有五,论证唐诗喜用名词,宋诗好用动词;而宋人审美反馈于诗话,遂多持动词之遣用论衡唐诗。宋人之文艺审美存在双重模态,创作或评论往往依违于规矩、自由,徘徊于成法、活法之中。《诗人玉屑》述选字、下字,论意新、语工,亦信有此妙。
收起阅读全文

主持人语:本期收入诗学研究论文三篇,张高评教授的论文《〈诗人玉屑〉“选字下字”说述评──以意新语工为讨论核心》本期刊出续篇;杨万里博士的论文《地域文学交流与南宋温州诗歌创作》讨论了南宋中期温州地区诗坛所受到的影响及发展嬗变轨迹,本文乃作者承担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宋代地域文学研究”的阶段成果;陈仲义教授的论文《生态诗歌写作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当代“生态诗歌”的生存价值和美学品质。三篇论文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体现了本栏目的特点:既探讨古典诗学,又关注当代新潮;既有诗学批评,又有创作研究。(孙克强)

《诗人玉屑》“选字下字”说述评──以意新语工为讨论核心(续)

张高评

内容提要:诗以一字见工拙,旬煅月炼,工妙乃出。黄庭坚提倡“安排一字有神”,诸家之说,亦重视选字下字之功夫,推敲琢磨,成为宋人之集体意识。盖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唯具陌生化、独创性,方是作者。《诗人玉屑》述选字下字,追求意新语工,即致力于此。除外,提示选字用词之指南者,又有诗眼、响字、活字、警策、稳惬字与颖异字诸端。宋人诗话尤热衷讨论前三者。本文梳理《诗人玉屑》征引之文献,归纳选字下字之议题有三:推敲与工拙;响字、活字与一字师;日煅月炼与自然成文。同时,厘出下字炼字之灵方有五,论证唐诗喜用名词,宋诗好用动词;而宋人审美反馈于诗话,遂多持动词之遣用论衡唐诗。宋人之文艺审美存在双重模态,创作或评论往往依违于规矩、自由,徘徊于成法、活法之中。《诗人玉屑》述选字、下字,论意新、语工,亦信有此妙。

关键词:诗眼 活字 响字 意新语工 《诗人玉屑》

三 《诗人玉屑》述下字用字之灵方

诗人造语下字,有稳当美妙,自鸣得意者;有改易再三,传为煅炼之佳话者。总以语工意足,自然妥贴为依归。今翻检宋代诗话,或记述用字之得意,而未解说其所以然;更多叙写诗词改字,乃三、四改,甚至十余改,匠心乃出。杜甫所谓“新诗改罢自长吟”,文字频改,工夫自出者。宋代诗学之主潮,在追求造语精工巧妙,可见一斑。唯考察其所以然之故,果何如哉?诸家诗话多叙写现象,其详往往不可得而知。如下文所示:

唐人诗用“迟”字皆得意。其一:“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严维诗也。其一:“炉烟添柳重,宫漏出花迟。”杨巨源诗也。又韦苏州《细雨》诗:“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亦佳句。([宋]曾季狸《艇斋诗话》)

王荆公《绝句》诗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字,凡如是者十许字,最后始定为“绿”。黄鲁直诗:“归雁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向巨源云:元不伐家有鲁直所书东坡《念奴娇》,与今人歌不同者数处,如“浪淘尽”为“浪声沉”……“人生如梦”为“如寄”。不知此本今何在也?([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八“诗词改字”)

严维、杨巨源、韦应物,三人不约而同选用“迟”字,皆工巧得意,《艇斋诗话》未明其所以然。《容斋续笔》历数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凡改“到”、“过”、“入”、“满”等十余字,皆“不好”,最后选定为“绿”字,乃妙。至于妙在何处?往往令读者莫名其妙。黄庭坚“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本作“抱”,又改为“占”,为“在”、“带”、“要”,亦五改而后始定。 虽见证“文字频改,工夫自出”;“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然最后选定“绿”字,敲定为“用”字,较其他淘汰字,工拙优劣又如何?诗话往往语焉不详,点到为止。诗美既未传释,读者只好“以意逆志”,推敲揣摩以得之。

魏庆之编著《诗人玉屑》一书,多述诗格诗法,为修辞学之渊鉴,所谓“升高自下之方,繇粗入精之要,靡不备载”,当时被称许为“诗家之良医师”。笔者研读揣摩其书,鉴于“诗之有评,犹医之有方也”,于是梳理《诗人玉屑》征引之文献,厘出下字用字之灵方,分列五项,论证其所强调之诗法:(一)用字精切,不可移易;(二)化俗为雅,灵丹点铁;(三)安排重叠字、颠倒字、连绵字;(四)提示眼用活字、响字与拗字;(五)借镜眼用实字,与实字虚字妆句。明其效用,而归本于“意新”与“语工”,论述如下:

(一)用字精切,不可移易

旬煅月炼,不惮其改,此造语下字所当尽心致力者。其中惨淡经营,呕心沥肝,推敲琢磨,斟酌拿捏,自有一番心路历程。下字用字,总以精工美妙为极致;稳当不二,乃其基本要求。《诗人玉屑》引《唐子西语录》、《陵阳室中语》,颇能道出其中心曲,如云;

诗在与人商论,求其疵而去之,等闲一字放过则不可,殆近法家,难以言恕矣,故谓之诗律。东坡云:“敢将诗律斗深严”,予亦云:“诗律伤严近寡恩。”大凡立意之初,必有难易二涂,学者不能强所为,往往舍难而趋易,文章罕工,每坐此也。作诗自有稳当字,第思之未到耳。(《诗人玉屑》卷八“求其疵而去之”,引《唐子西语录》,第174页)

仆尝请益曰:“下字之法当如何?”公曰:“正如奕棋,三百六十路都有好着,顾临时如何耳。”仆复请曰:“有二字同意,而用此字则穏,用彼字则不穏,岂牵于平仄声律乎?”公曰:“固有二字一意,而声且同,可用此而不可用彼者。”《选》诗云:“庭皋木叶下”,“云中辨烟树”;还可作“庭皋树叶下”,“云中辨烟木”。至此,唯可默晓,未易言传耳。(《诗人玉屑》卷六“下字·陵阳论下字之法”,第139页)

《唐西子语录》所提“商论”,即商量、磋商、论衡、酌论之义。商论的对象,不一定是别人,也可以是自己。作诗的商论,应如朱熹《鹅湖寺赠陆子静》诗所谓“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加遂密,转深沉,显示商论有益,而煅炼有成。商论之方式及精神,则是“求其疵而去之,等闲一字放过不可。殆近法家,难以言恕矣,故谓之诗律”。求疵不放,稳当是求;近法家之毋枉毋纵,深严寡恩,只论是非,不问谁何,故曰难以言恕矣!将商论可否,推敲工拙之诗心文心,勾勒二三,读者可以想见一斑。接着,对难易之趋避取舍,亦足以影响文章之工拙;“作诗自有稳当字”,盖诗思、造语、下字、煅炼种种创作心理,不过在寻得“稳当”字而已。张戒《岁寒堂诗话》,批评江西诗法为“预设法式”,称美《诗经》“萧萧马鸣,悠悠旌旗”,用“萧萧”、“悠悠”字,而出师整暇之情状,宛在目前。故云“此语非惟创始之为难,乃中的之为工也”;张戒之“中的”,即是唐庚所谓“稳当字”,智者所见略同。《陵阳室中语》则提示下字之方法,谓“正如奕棋,三百六十路都有好着;顾临时如何耳”。易言之,下字之法,在求字字“都有好着”。声情之谐和,亦在斟酌之列。不过,必须关顾文情,照应语境,同时考虑到约定俗成,如二字一意等等。“可用此而不可用彼者”,如陵阳所举《文选》诗例,不难知之。

前人论用字选词,精切处不可移易,以为七绝是二十八个贤人,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无一尸位素餐,更无一可以替代。《唐子西语录》更凸显商论实况,以为斟酌工拙,取舍可否之际,“等闲一字放过则不可,殆近法家难以言恕矣,故谓之诗律”。商论为推敲琢磨过程,深严寡恩如此,只为寻求稳当妥贴字而已。这方面,王安石之字字细考,最善下字,值得参考借镜:

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造,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如“寒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读之初不觉有对偶。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而字字细考之,皆经

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尝与叶致远诸人和头字韵诗,往返数四,其末篇云:“名誉子真居谷口,事功新息困壶头。”以“谷口”对“壶头”,其精切如此。后数月,取本追改云:“岂爱京师传谷口,但传乡里胜壶头。”今集中两本并存。(《诗人玉屑》卷十七“半山老人·晚年诗”,引《石林诗话》,第374页)

予与乡人翁行可同舟泝汴,因谈及诗,行可云:介甫善下字,如“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下得“挟”字最好。如孟子挟贵挟长之“挟”。予谓介甫又有“紫苋凌风怯,苍苔挟雨骄”;陈无己有“寒风挟霜侵败絮,宾鸿将子度微明”,其用“挟”字,亦与前一联同。(《诗人玉屑》卷十七“善下字”,第375页)

《石林诗话》称荆公晚年之诗律精严,表现在“造语用字,间不容发”上。凡舒徐容与之篇,其实都经“字字细考”,“皆经 括权衡”,故用字精确,而用意深刻。荆公自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可知其中推敲琢磨之功夫。其下字之要领,大抵“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故浑然天成,不见有牵率排比处。用意深刻、造语精切如此,方称“诗律”。翁行可称:荆公最善下字,举用“挟”字之例,大抵皆为前述精神之发用。荆公诗用“挟”字为“诗眼”,七言在第五字,为动词,绾合“老雉”与“春骄”,确为枢纽传神之作用。五言诗则在第三字,稼接“苍苔”与“雨骄”,妙用响字有如此者。陈师道七言诗,响字则安排在第三字,串连“寒风”与“霜”,亦精切有味。

在宋代,最长于炼字、选字、下字、用字者,当数苏轼;若唐代诗人,则推杜甫为第一。葛立方《韵语阳秋》,曾举老杜炼字之例,或炼中间一字,或炼最后一字,如:

作诗在于炼字。如老杜“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是炼中间一字。“地拆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是炼末后一字。《酬李都督早春》诗云:“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若非“入”与“归”二字,则与儿童之诗何异!(《诗人玉屑》卷八“煅炼·炼字”,引葛常之语,第172页)

宋人炼字,多注目动词,杜诗“过”、“动”二字,位于诗眼炼字,可以活络意象,有助传神写韵。而煅炼末后一字,“隐”、“闻”,亦是动态字。《早春》诗,锤炼“入”与“归”字,亦是动词。钱锺书《谈艺录》称“宋人诗好用动词”,诗话笔记为宋人诗学之信息反馈,故此一诗歌审美亦具体而微呈现。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卷十详探杜甫诗歌之语言现象,列举杜诗中炼字出奇处、工巧处甚多。因谓:“杜诗只一字出奇,便有过人处”,而“下得破字、减字、携字、于字、绊字,皆不可及”。又谓:“诗人嘲弄万象,每句必须炼字,子美工巧尤多。”因举杜诗中“炼得句首字好”、“炼得第二字好”、“炼得句腰字好”、“炼得句尾字好”者,以及“炼得五言全句好”、“炼得七言全句好”者,各若干例,可谓洋洋大观矣,①老杜真工于炼字之语言大师也。范晞文《对床夜话》亦关注煅字用字,在虚字之贴切运用方面,颇多发明,如:

虚活字极难下,虚死字尤不易,盖虽是死字,欲使之活,此所以为难。老杜“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及“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人到于今诵之。予近读其《瞿塘两崖》诗云:“入天就石色,穿水忽云根。”“犹”、“忽”二字,如浮云着风,闪烁无定,谁能迹其妙处?他如“江山且相见,戎马未安居”,“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颦”,“地偏初衣袷,山拥更登危”,“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皆用力于一字。(《对床夜语》卷二)

杜甫作诗,最长于“安排一字有神”,《对床夜话》所举“用力于一字”,偏重于虚字之活用,大抵多选定五言第三字,即潘大临所谓“诗眼”处用心,故能虚处皆灵。一般行文,虚字(副词)多安排于动词前,能促使动词愈加灵活,此之谓虚活字。《对床夜语》提出“虚死字”,若安排巧妙,尤其难能可贵。所谓“虚死字”,指虚字(副词)置于名词之前,遂有活络词性,灵动名词之效用,如所举杜甫诗“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选用“犹”、“自”二字;以及其他系列“虚死字”,要皆“用力于一字”。其经营安排,确实不易。古人言“文之隐显起伏,皆由语助”,用力语助,方能尽意。何况“虚死字”之经营安排?切合“意新语工”之美感追求。葛立方《韵语阳秋》称:“作诗在于炼字”,炼字当然兼含一切,虚字特其中之一而已。

(二)化俗为雅,灵丹点铁

所谓俗,指鄙俗、庸俗、俚俗、粗俗之方言、俗语、行业语、街谈市语,以及浅俗、陈俗、艳俗、媚俗之嬉笑语、熟烂语、雕饰语等。诗歌作为书面之传播文字,不期然而须遵守“言之不文,传而不远”之古训;然于“话须通俗方传远”之传播方式,亦有所斟酌与取资。

盖陈言务去,推陈出新,自韩愈主张,宋人响应,故苏轼、黄庭坚等多提倡“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而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亦称“学诗先除五俗”,即扬弃俗体、俗意、俗句、俗字、俗韵。有关宋诗特色之形成,化俗为雅之转化历程,颇居关键,大体有体类、题材、语言、人格四大类别。②以俗为雅而造语下字,黄庭坚以为可蔚为“颖脱不可干之韵”,任舟、朱弁推崇为“点瓦砾为黄金手”,指其易生发陌生化美感,对陈言俗语有提升与活用之意义。朱熹论作诗,以为“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语言意思,则其诗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矣。”苟欲扬弃世俗语言,化俗为雅即是作诗之策略之一,作诗而能化俗为雅,则命意生新,造语巧妙矣。

《诗人玉屑》纂集诸家诗话,对于下字、用事,颇述及化俗为雅,多持推崇肯定。且所举诗例,皆标榜杜甫、苏轼、曾几、陆游等大家,亦颇具公信力,如:

数物以“个”,谓食为“吃”,甚近鄙俗,独杜子美善用之。云“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却绕井桐添个个”,“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楼头吃酒楼下卧”,“梅熟许同朱老吃”,盖篇中大概奇特,可以映带之也。(《诗人玉屑》卷六“下字·善用俗字”,第143页)

有用法家吏文语为诗句者,所谓以俗为雅。坡云“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如前卷僧显“万探友阑入”,亦此类也。(《诗人玉屑》卷七“用事·诚斋论用事以俗为雅”,第156页)

曾文清云:山谷以竹夫人为竹奴,余亦名脚婆为锡奴,戏作绝句:“雾帐桃笙昼寝余,此君那可一朝无。秋来冷落同班扇,岁晚温柔是锡奴。”(《诗人玉屑》卷十九“中兴诸贤·曾茶山”,引《余话》,第 418页)

东坡谓晨饮为浇书,李黄门谓午睡为摊饭。陆务观尝有绝句云:“浇书满浥浮蛆瓮,摊饭横眠梦蝶床。莫笑山翁见机晚,也胜朝市一生忙。”(《诗人玉屑》卷十九“陆放翁”,引《余话》,第 419页)

“个”、“吃”,为日常语言之鄙俗者;唯经杜甫将此口头语言引入诗中,与原诗之雅趣雅意参伍而用之,于是俗雅相济,与之俱化,此之谓以雅化俗。此即所谓“篇中大概奇特,可以映带之也”。杨万里《诚斋诗话》论诗人用事,或用法家吏文语入诗,道理亦近似。盖即俗成雅之道有六,其三曰以雅写俗,所咏若为俚俗尘物,则诗人济之以学问,以较典雅之文字运化之,自不俗。①《分甘余话》述曾几戏作绝句,以“锡奴”入诗;陆游绝句,亦以俚语市语入诗,亦是以雅化俗,雅俗相济,统名之曰化俗为雅。

东坡曾言:“街谈市语,皆可入诗,但要人镕化耳。”盖引进俚语俗事,可以活化、富化典雅之诗歌体质,命意之生新可期。朱弁《风月堂诗话》盛赞东坡长于化俗为雅,“如街谈巷说,鄙俚之言,一经坡手,似神仙点瓦铄为黄金,自有妙处”。蔡絛《西清诗话》亦云“诗家不妨间用俗语,尤见工夫”,因举东坡妙用俗语之例,亦推崇“点瓦铄为黄金手”。②可见,工于化俗为雅,媲美点铁成金。既方便“出新意”,造语亦顺理成章,精工巧妙。宋代诗话笔记,为宋人创作意识、诗歌美学之信息反馈,故于化俗为雅,亦颇多论述,如:

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亦须经前辈熔化,乃可因承。如李之“耐可”、杜之“遮莫”,唐人“里许”、“若介”之类是也。唐人寒食诗不敢用“锡”字,重九诗不敢用“糕”字,半山老人不敢作梅花诗。彼固未敢轻引里母、田父,而坐之平王之子、卫侯之妻之侧也。余观杜陵诗,亦有全篇用常俗语者,然不害其为超妙。如云:“一夜水高三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傍。”又云:“江上被花脑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又云:“夜来醉归冲虎过,昏黑家中已眠卧。傍见北斗向江低,仰看明星当空大。庭前把烛嗔两炬,峡口惊猿闻一个。白头老罢舞复歌,帐藜不寐谁能那”是也。杨诚斋多效此体,亦自痛快可喜。([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曾云“今世所道俗语,多唐以来人诗”,因举韩退之、罗隐、司空图等诗家诗十余例。此或即杨万里所谓“诗固有以俗为雅,然亦须经前辈熔化,乃可因袭”。俗语经前辈熔化使用,典型在夙昔,后人援例入诗,自不唐突,此不难理解。然号称唐人而有宋调之杜甫,首开风气,以俗语入诗,先此未有前辈作示范,又奈何?前无古人,自我作故,富含陌生新奇之美感,杜甫开创示范之功不可没。至宋人作诗,提倡以俗为雅,此举无异敢于“轻引里母、田父,而坐之平王之子、卫侯之妻之侧也”,或体雅用俗,或以雅化俗,或以雅写俗,或自雅反俗,或推陈出新,或转俗成深,妙经时人熔铸点化,要皆痛快可喜,“不害其为超妙”。由雅俗之辨,进为雅俗之变,而成雅俗相济为用,此固唐宋文学审美流变之一斑也。其中,意新之追求,更胜于语工之讲究。以俗为雅之诗学要求,至南宋末,更成为普遍之意识,如:

“仰看明星当空大,无处告诉只颠狂。”“但使残年饱吃饭,案头干死读书萤。”“却似春风相欺得,更接飞虫打着人。”“堂上不合生枫树。”“不分桃花红似锦。”“惜君只欲苦死留。”“数日不可更禁当。”皆化俗为雅,灵丹点铁矣。又“王孙若个边”,“若个”犹“那个”。“遮莫邻鸡报五更”,“遮莫”犹“尽教”。若“爷娘妻子走相送”,则本《木兰》“不闻爷娘唤女声”。又“昏黑应须到上头”,乃是常琮全语。(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

范晞文《对床夜语》,列举杜甫诗“化俗为雅”之例,如只颠狂、饱吃饭,打着人、不合、不分、苦死、禁当,皆俚语俗言;若个、遮莫等,亦乡语街谈之类。一经杜甫之手,于是不登大雅之堂之俗语,随即瓦铄变成黄金,范晞文所谓“化俗为雅,灵丹点铁”,即指此等,评价可谓高矣。

以俗体、俗材、俗语入诗,无论命意或造语,堪称古所未有,富含陌生化之美感。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四称:“句法欲老健有英气,当间用方俗言为妙。如奇男子行人群中,自然有颖脱不可干之韵。”①朱弁《风月堂诗话》称东坡作诗,“街谈巷说,鄙俚之言,一经其手,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自有妙处”②。此所谓“颖脱不可干之韵”、“点瓦砾为黄金”,其新奇陌生,正是化俗为雅于命意造语致力之殊胜处。

(三)安排重叠字、颠倒字、连绵字

炼字、选字、下字、用字,关系到位次、词序之经营,主从、轻重之安排。尤其诗歌又关连平仄、韵协、对仗、句式等等格律。由于诗以一字见工拙,故每忌重叠用字。不过,若文字意殊,蕴义不同,又另当别论。如:

白乐天《寄刘梦得》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刘赠诗曰:“莫嗟华髪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菓子生迟。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幸免如斯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注云:高山本高,于门使之高,二字意殊。古之诗流晓此,唐人忌重叠用字者甚多。东坡一诗有两“耳”字韵,亦曰义不同。(《诗人玉屑》卷六“下字·忌重叠字”,引《三山老人语录》,第143页)

杜少陵《曲江》诗云:“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闲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三联中叠用三“花”字,而意不重复,又何好也。([宋]陆游《老学庵续笔记》)

刘禹锡赠白居易诗,两用“高”字,疑似重出。乃注云“高山本高,于门使之高,二字义殊”,故可以不避。杜甫《曲江》诗,叠用三“花”字者,盖意不重复,反以犯重为工。凡此,皆“以重出逞能”①,亦意新语工之流亚。

其次,为颠倒字之安排。汉字,属独体方块。判断意义,但看词序,不问词性。故颠之倒之如回文者,可以另生别解;若颠之倒之,顿成不词误词,则期期以为不可。如:

王仲至召试馆中,试罢,作一绝题云:“古木森森白玉堂,长年来此试文章。日斜奏罢长杨赋,闲拂尘埃看画墙。”荆公见之,甚叹爱,为改作“奏赋长杨罢”。且云:诗家语,如此乃健。(《诗人玉屑》卷六“下字·倒一字语乃健”,第143页)

古人诗押字,或有语颠倒,而于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比观王逢原有《孔融诗》云:“虚云座上客常满,许下惟闻哭习脂。”黄鲁直有《和王荆公太一宫六言诗》云:“啜羹不如放霓,乐羊终愧巴西。”按《后汉史》有脂习而无习脂,有秦西巴而无巴西,岂二公之误耶。《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画”“画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 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 (《诗人玉屑》卷六“下字·用字颠倒”,引《艺苑雌黄》,第145页)

王安石改王仲至绝句:“奏罢长杨赋”改为“奏赋长杨罢”,将过去完成式之时间置于最末,再将“赋”字位次提前作为“奏”之受词,而“长杨”作补语紧接“赋”字后。词序经营如此,堪称轻重有序,故荆公云:“诗家语,如此乃健。”《艺苑雌黄》则特提唐宋人作诗,有“语颠倒,而于理无害者”,如“差参”、“珑玲”之类。然如王令诗为谐韵,改“脂习”为“习脂”;黄庭坚诗,亦为韵协,改“西巴”为“巴西”,可谓误用无稽。《汉皋诗话》亦称:罗绮、图画、毛羽、白黑等联合式合义复词,可以颠倒使用,纵横如意。至于江湖、红白、慷慨、麒麟、凤凰、草木、山川等,由于约定俗成,下字时不可颠倒。提示后生,不必仿拟韩愈、孟郊、黄庭坚、王令之用字颠倒,是所谓“不学矩步,而学奔逸”,将会弄巧成拙,躐等无序。

其次,为连绵字,又称叠字、双字,要使全诗“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大抵随事命词,各有旨趣。若能下字不虚发,兼能造微入妙,则为极致。如:

古人下连绵字不虚发。如老杜“野日荒荒白,江流泯泯青”。退之云“月吐窗冏冏”,皆造微入妙。(《诗人玉屑》卷六“下字·下连绵字不虚发”,引《雪浪斋日记》,第144~145页)

诗下双字极难,须使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唐人记“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为李嘉佑诗,王摩诘窃取之,非也。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佑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下,精彩数倍。不然,如嘉佑本句,但是咏景耳,人皆可到。要之,当令如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等,乃为起绝。近世王荆公“新霜浦溆绵绵白,薄晚林峦往往青”,与苏子瞻“浥浥炉香初泠夜,离离花影欲摇春”,皆可以追配前作也。([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

《雪浪斋日记》举杜甫、韩愈诗为例,谓连绵字之使用,要在字“不虚发”,能“造微入妙”。大概指以声摩状,望文可以生义而言。将汉字之形音义,作双声强调,即能达到成效。若能知声义同源之理,妙选善下叠字,造成读其音声,则能彷佛意义,生发意境,则更佳妙。如《石林诗话》称王维诗添增“漠漠”、“阴阴”二叠字,为李嘉祐诗点化,遂使寻常咏景诗“精彩数倍”。叶梦得又举杜诗“萧萧”、“滚滚”,“漠漠”、“时时”;王安石诗“绵绵”、“往往”;苏轼诗“浥浥”、“离离”等,其所以精彩,要在加一字强调,遂能点化意象,丰富诗境。南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卷九,亦记述双字,除举韩愈、欧阳修、梅圣俞诗例外,其余多同《石林诗话》。①要之,随事命词,各有旨趣,乃下叠字、双声字之原则。又如:

诗有一句叠二字者,如吴融《秋树》诗云:“一声南雁已先红,摵摵凄凄叶叶同”是也。有一句叠三字者,如刘驾云:“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是也。有两句连三字者,如白乐天云:“新诗三十轴,轴轴金玉声”是也。有三联叠字者,如《古诗》云:“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是也。有七联叠字者,昌黎《南山》诗云:“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誾誾树墙垣,巘巘驾库厩。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敷敷花被萼,闟闟屋摧溜。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是也。近时李易安词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

叠字之妙,在于字同而意有别,或字叠而词性微殊,故连读而意象联翩,如吴融诗,“摵摵凄凄”形容“叶叶”,词性平列而作用不同。刘驾诗,当在“树树”断句,而“树梢”连续;“夜夜”断句,“夜深”连读,于是意象因叠用变化,而精彩丰富。再如《古诗·青青河畔草》:连叠青青、郁郁、盈盈、皎皎、娥娥、纤纤,就声义同源之理,作创意之双叠下字,黄永武《字句锻炼法》,皆有详尽探究。②韩愈《南山》诗,连下十四组叠字,洋洋大观,每组叠字多为强化或凸显后三字之意象而发,如“延延”、强化“离又属”若断若续之意涵;“喁喁”,状鱼首出水以至于“鱼闯萍”之景象;其他如参参、焕焕、敷敷、悠悠、兀兀等,要皆为后三字意象之凸显或补强,如此下字,的确能如实浮现意象。至于李清照《声声慢》词,连下七组叠字,以抒写其落寞孤寂之感,夏承焘、傅庚生等,亦就声义同源之理,分析其中齿音字、牙音字如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交加重叠,如何形成艺术效果,有理有据,值得参阅。③要之,妙用叠字,可以加重语气、增强感情、凸显意象;或以之造成急促、跳动、铿锵之音乐效果,故大家多乐为之。

(四)提示眼用活字、响字与拗字

诗眼,为诗家最尽心致力处。其挛生兄弟为活字、响字、拗字,尤足矜式。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五引述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苏轼《海棠》诗诸什,黄庭坚以为“此皆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妙语,韵终不胜”。①山谷《赠高子勉四首》亦谓“拾遗句中有眼”;由此观之,山谷所谓诗眼,不限炼字,亦包含炼句;且以为,有此“句中眼”,全诗方富于韵味,意境方能深远。《诗人玉屑》所称“诗眼”,盖近黄庭坚所云。

《诗人玉屑》卷三“唐人句法”,除前节所引“眼用响字”外,又有眼用活字、眼用拗字、眼用实字、实字妆句、虚字妆句、首用虚用诸目。要之,皆唐诗有关“下字”之范例。值得推敲再三,引为矜式,如“眼用活字”之例,十例选五:

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岑参《客舍》)

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郑谷《村舍》)

风枝惊散鹊,露草覆寒蛩。(戴叔伦《客舍》)

万里山川分晓梦,四邻歌馆送春愁。(许浑《赠何押卫》)

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章孝标《古宫行》)

(《诗人玉屑》卷三“唐人句法·眼用活字”,第75页)

此所谓“眼”,指诗眼,江西诗人潘大临提出: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岑参《客舍》诗,分别用“燃”字、“捣”字作拈连移就,于是虚实相生、新奇有味。既称为“活字”,自然是动词。钱锺书《谈艺录》发现“宋人作诗好用动词”,于是爱屋及乌,以此期待视野鉴赏唐人句法,遂有如是之审美取向。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云:“须参活句,勿参死句。”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曾称“作诗要健字撑拄,要活字斡旋”,“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②《诗人玉屑》所举“眼用活字”,多有此种诗美。郑谷、戴叔伦、许浑、章孝标,诗眼亦善用活字,以活字为斡旋,为车轴,将前后景象交叉、叠合并置,灵活不板,遂富于蒙太奇之效果。又如“眼用响字”之例,则响字未必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今十例选六:

青山入官舍,黄鸟出宫墙。(岑参《送乡少府赴淦阳》)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骆宾王《晚泊》)

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李益《使新罗》)

远帆春水阔,高寺夕阳多。(许浑)

路转青山合,峯回白日曛。(陈子昂《入峡》)

长承密旨归家少,独奏边机出殿迟。(王建《赠王守澄内侍》)

(《诗人玉屑》卷三“唐人句法·眼用响字”)

岑参、骆宾王、李益五言诗,响字均安排在第三字,用心致力,以声摩情。许浑诗、陈子昂、王建诗则响字安放在末尾,亦饶有韵致。严羽《沧浪诗话·诗法》称“下字贵响,造语贵圆”,可见标榜盛唐气象之严羽,身处南宋,亦不得不注重下字与造语。又有“眼用拗字”者,拗救打破定式,别创音节,能使诗之骨格峻峭,气势顿挫。如《诗人玉屑》所引,十例选五: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春山》)

渡口月初上,人家渔未归。(刘长卿《余于旅社》)

雁惜楚山晚,蝉知秦树秋。(司空曙《题江陵林沙驿楼》)

云卷四山雪,风凝千树霜。(许浑《早发路中次甘水》)

寒林叶落鸟巢出,古渡风高渔艇稀。(杜牧《五湖馆水亭怀别》)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称五言律诗之作,“苟时能出奇,于第三字中下一拗字,则贴妥中隐然有峻直之风”。①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五,别出“拗字类”称老杜七律“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甚多,而骨格愈峻峭”。②于良史《春山》,出句拗第三字,成平仄仄平仄;下出第三字宜改用平声救转,成仄平平仄平。刘长卿诗,出句拗第三字,成仄仄仄平平,下字第三字须救转,成平平平仄平。司空曙诗、许浑诗拗救,与刘长卿诗近似,皆双拗。杜牧七律诗,出句拗第五字,平平仄仄仄平仄,则下句须将第五字改为平声,成仄仄平平平仄平。原诗经拗救后,其音响集中于拗字,能使诗眼之意象更加凸出。③

(五)借镜眼用实字,与实字虚字妆句

唐诗经营意象,喜用名词实字,如温庭筠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十个名词,意象交相映发,于是羁旅穷愁,历历在目。严维诗“柳塘春色慢,花坞夕阳迟”,亦用八个名词,则春物融洽,人心和畅,多见于言外。不唯诗中有画,亦含蓄有味,所谓形象大于思维。杜甫《登高》七律,一二句名词多,有实字健句效果,若此者极夥。《诗人玉屑》述《唐人句法》,则有“眼用实字”之例,今十例选五:

后峯秋有雪,远涧夜鸣泉。(司空曙《寄僧》)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竑《秋夜即事》)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白居易《宴散》)

雪夜书千卷,花时酒一瓢。(许浑《寄友人》)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岑参《奉和相公发苔昌》)

实字,即名词,是意象组成之单元。唐人追求意象之排列组合,爱用蒙太奇式的意象罗列创造意境。④司空曙、韩竑于诗眼处选用名词“秋”、“夜”,以组合意象,促成意象之丰富多元。白居易诗于诗眼用蝉、雁,许浑用书、酒,岑参用云、雨,多有助于诗歌意象之历历浮现。日本学者中村元研究中国人之思维方法,以为“更倾向于静的把握现象界的诸相”;以文学而言,较注重具象之表现,视觉之图标、直观之了解。①今检视“眼用实字”、“实字妆句”,其说可信。又如“实字妆句”,《诗人玉屑》列十例,标、直观之了解。①今检视“眼用实字”、“实字妆句”,其说可信。又如“实字妆句”,《诗人玉屑》列十例,今选五例:

日月低秦树,乾坤绕汉宫。(杜甫)

树翳楼台月,帆飞鼓角风。(周繇《送薛尚书》)

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孟浩然《送人》)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杜甫《早朝》)

潮生水国蒹葭响,雨过山城橘柚疎。(许浑)

杜甫诗,除“低”、“绕”外,皆为实字;周繇诗除“翳”、“飞”外,孟浩然诗除“近”、“深”二字外,杜甫《早朝》诗除“暖”、“动”、“微”、“高”外,许浑诗除“生”、“响”、“过”、“疎”外,其余皆用名词实字。如此选字造语,最便于意象之多元组合,交相映发,可以蔚为立体而多姿之意境。与“实字妆句”相对者,为“虚字妆句”,句中有虚字,便于文章行气,诗韵流动。《诗人玉屑》列举十例,今选五例:

身外唯须醉,人间半日愁。(司空曙)

未满先求退,归闲不厌贫。(李嘉佑《送房明府》)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钱起)

只忧连夜雨,又过一年春。(李敬方《饮酒》)

艳丽最宜新着雨,娇娆全在欲开时。(郑谷《海棠》)

虚字,犹血脉,可助行气;诗中掺用虚字,可以添迤逦顿挫之姿态,及行云流水之文气。虚字,狭义指之、乎、者、也等虚词:广义,指除名词、动词以外,虚词、副词、形容词等皆属之,《诗人玉屑》义取后者。如李嘉祐诗,若句不妆点,但言求退、归贫而已,未满先、闲不厌,皆以虚字妆点。钱起诗,直言但云乍见相悲足矣,今云翻疑梦、各问年,虚字妆句也。郑谷《海棠》,艳丽娇娆四字足以速写海棠花容,今益以最宜新着雨、全在欲开时,亦虚字妆点,乃尔传神。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曾谓:“诗用助语,字贵妥帖”,因举杜甫诗:“古人称逝矣,吾道卜终焉”,又云:“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据心”;山谷诗云:“且然聊尔耳,得也自知之”;韩子苍云:“曲槛以南青嶂合,高堂其上白云深”,皆浑然妥帖,可以为法。②南宋陈昉《颍川语小》亦以为:诗用语助,所以尽意。以为“文之隐显起伏,皆由语助。盖非假此以成声,则不能尽意”。诚哉是言也。

实字虚字,并非此疆彼界,泾渭分明。诗人或神明变化,以实为虚,化形容词为动词,强化了传神体物之意象功能,如:

诗有实字,而善用之者以实为虚。杜云:“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老”字盖用“赵充国请行,上老之。”(《诗人玉屑》卷六“下字·诚斋论用字”,引《诚斋诗话》,第139页)

杜甫诗:“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贫、老,原是形容词,此处下字安词如此,是化形容词为动词,亦即《诚斋诗话》所谓“以实为虚”。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称“作诗要健字撑拄”,贫字、老字,即是撑拄全诗之“健字”。宋人讲究诗眼,多选动态字下之,此乃宋代诗话中炼字之特色。

范温《潜溪诗眼》论句法,枚举杜诗名句为例,而以为“句中当无虚字”,此又一说。如:

或问余:东坡有言:“诗至于杜子美,天下之能事毕矣。”老杜之前,人固未知有老杜;后世安知无过老杜者?余曰:如“一片花飞减却春”,若咏落花,则语意皆尽。所以古人既未到,决知后人更无好语。如《画马》诗云:“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则曹将军能事与造化之功,皆不可以有加矣。至其它吟咏人情,模写物景,皆如是也。老杜《谢严武诗》:“雨映行宫辱赠诗”,山谷云:只此“雨映”两字,写出一时景物,此句便雅健。余然后晓句中当无虚字。(《诗人玉屑》卷三“句法·句中当无虚字”,引《潜溪诗眼》,第48页)

诗句中多用实字,颇有助于诗风雅健,此最为老杜擅场。《诗人玉屑》所云,指“雨映行宫”句而已。其他上文所举,如“一片花飞减却春”、“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不合实字健句之例。可见,虚实相生,仍为常法。所谓“古人未到”、“不可以有加矣”,可谓推崇备至。要之,所谓健字、健句;实字、虚字,大抵致力于“语工”之追求,修辞之讲究。

由此观之,诗人下字措词,宜具艺术匠心,旬煅月炼之工夫不可少。否则,将不能如黄庭坚所谓“安排一字有神”,范温所谓“好句要须好字”。

四 结论

《文心雕龙·章句》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可见炼字、选字、下字、用字,是为文之“振本”工程。本立而道生,字之妥贴不妄,关系句、章、篇之明靡与彪炳。故黄季刚《文心雕龙札记·章句》称:“练字之功,在文家为首要。”诚哉斯言!

《诗人玉屑》网罗北宋以来诗话、笔记、文集、语录中之诗学文献以成书。黄升序其书,推许“凡升高自下之方,繇粗入精之要,靡不登载”,堪称“诗家之良医师”。其中,尤重诗格诗法之选录。对于选字下字之论述,宋人之字法观,以及诗歌修辞美学,由此可见一斑。郭绍虞《宋诗话考》曾称:“宋人谈诗,要之均强调艺术技巧,罕有重在思想内容者。”试考察两宋诗话,益信此说之不谬,而《诗人玉屑》尤为文章修辞之渊鉴。

《诗人玉屑》筛选诗学文献,编纂成一部诗话,牵涉到由选者、读者、作者,以及学风所构成之文学批评机制。虽曰辑述而不评论,然筛选取舍之际,详略予夺之间,自有别识心裁。就字法论述而言,宋人诗话提出“诗眼”说,提倡炼字即炼诗眼,尤为重要观点。《诗人玉屑》既集宋代诗学之大成,又为修辞论述之渊薮,故本文选择《诗人玉屑》为研究文本,以探究宋人炼字选字之借鉴、下字用字之灵方。初步获得下列观点:

诗以一字见工拙,旬煅月炼,推敲琢磨,而后工妙精巧。黄庭坚提倡“安排一字有神”,范温主张“好句要须好字”;罗大经《鹤林玉露》宣称:“作诗要健字撑住,要活字斡旋”;《

溪诗话》称“五言如四十个贤人,着一个屠酤不得”;诸家之说,多重视下字之功夫,成为宋人之集体意识。

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宋诗却终于能革故鼎新,蔚为一家特色者,诗思、命意、造语、炼字,积极追求“不经人道,古所未有”之陌生化追求,亦一大关键。盖陌生化,为独创性之文艺美感;唯具陌生化、独创性,方是作者。《诗人玉屑》述选字下字,追求意新语工,即致力于此。

《诗人玉屑》提示读者,堪作选字用词之指南者,又有响字、警策、稳惬字与颖异字诸端。所谓“响字”,即诗中关键词。潘邠老所谓“响字”,即吕本中所谓“活字”,范温所称“诗眼”,韩驹所谓“稳当字”,盖关照全诗、全句,而尽心于选词炼字,要皆指诗人最用心致力处。钱锺书所云:“唐人好用名词,宋人诗好用动词。”宋人诗话讨论炼字诗眼,响字、活字,大抵多为动词,而非名词。诗学反馈,亦多以动词品赏唐诗。

推敲琢磨,慢工出细活,所谓旬煅月炼,呕心沥血者,只为一字之工拙,然后争相传诵,交口称赞,流传不朽。其中,下字炼词,令人拜服,堪为典范者,有所谓一字师、七字师、五字楷模之誉,此乃煅炼之极致。然尽心造语,致力下字之余,又忌用工太过,犹日凿一窍而浑沌死,弄巧成拙,可为鉴戒。

诗人造语下字,有稳当美妙,自鸣得意者;有改易再三,传为煅炼之佳话者。总以语工意足,自然妥贴为依归。今翻检宋代诗话,或记述用字之得意,更多叙写诗词改字,乃三、四改,甚至十余改,匠心乃出。诸家诗话多叙写现象,而未解说其所以然,往往不及其它。笔者于是梳理《诗人玉屑》征引之文献,厘出下字炼字之灵方,分列五项,加以论证:(一)用字精切,不可移易;(二)化俗为雅,灵丹点铁;(三)重叠字、颠倒字、连绵字之安排;(四)眼用活字、响字与拗字之提示;(五)眼用实字,与实字虚字妆句之借镜。

清刘熙载《艺概》云:“所贵乎炼者,是往活处炼,非往死处炼也。夫活,亦在乎认取诗眼而已!”所谓诗眼,不在某字工、某字响,亦不能舍弃章法而专求字句。诗眼,为诗家最尽心致力处。其挛生兄弟为活字、响字、拗字,尤足矜式。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五引述黄庭坚论句中眼,以为“学者不知此妙语,韵终不胜”。山谷《赠高子勉四首》亦谓“拾遗句中有眼”;由此观之,山谷所谓诗眼,不限炼字,亦包含炼句。盖有此“句中眼”,全诗方富于韵味,意境方能深远。《诗人玉屑》所称“诗眼”,实近黄庭坚所云。《石林诗话》提示杜甫下字之道,曰“意与境会,出言中节”,此可作吾人选字用词之指南。

《诗人玉屑》辑述北宋以来诗话,提供学诗炼字选字之借鉴,揭示作诗下字用字之灵方。《涵芬楼文谈》曾称:“炼字之难,固有一日可以千言;而一字之未安,思之累日,有不可得者矣!”所谓“富于万篇,贫于一字”,殆近之。此日煅月炼之工夫,固为宋代诗话学唐变唐,追求意新语工,喜好强调艺术技巧有关;而堪称宋代显学之《春秋》学,争论“于一字一辞之间求褒贬”;士人应酬作文,喜好撰述字说字解,以一二字间见工巧妥贴,学风士习固相互激荡也。

宋代审美意识,标榜矩矱绳墨,却又不止于规则模范,所谓“有所法而后成,有所变而后大”。建筑学,有《营造法式》;书道,有《淳化法帖》;杂剧演出,亦揭示程序、法式;而诗学,强调诗格诗法,可见重视法式,自是一代之风气。唯宋人之文艺审美,存在双重模态,创作或评论往往依违于规矩、自由,徘徊于成法、活法之中。苏轼称“我书意造本无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黄庭坚学古人诗而得其规律,于是讲句法,究诗律;然山谷诗之成就,却未拘守法与律;不但未尝死于句下,且戛戛独造,自成一家。《诗人玉屑》述选字、下字,论意新语工,说死法活法,颇得其三昧,亦信有此妙。

(张高评,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律诗概说(八)
诗学讲座(炼字篇)【舍得】
诗创作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虚活字极难下,虚死字尤不易,诗词中虚字与实字是什么意思?
律诗的字法-诗词创作小讲(7)
台北林正三先生【诗学概要】(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