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在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我们常常在名利的迷雾中迷失方向。正如一句经久不衰的至理名言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一个真理: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名利,而在于内在的坚持和品格。

在《道德经》的第四十四章中,老子提出了一个永恒的问题:“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这是一种哲学的思考,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生活选择的深刻反思。这些话语质问我们:名誉和财富与我们的真实存在,哪个更重要?追求物质的满足与维持生命的本质,哪个更加根本?对于成就的渴望与对失去的恐惧,哪个更能引起我们内心的痛苦?

这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是对于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来说。在这个年龄段,很多人都会经历所谓的“中年危机”。他们在事业和家庭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名誉和财富成为了他们追求的目标。但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很容易忘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所在。

让我们通过一个历史上的小故事来深入这个主题。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陶渊明的诗人。他曾在官场中有一席之地,但最终因不满官场的虚伪和复杂,选择了辞官归隐。在归隐后的生活中,他过着种菜、读书、写诗的简单生活,他的诗作《归园田居》中,表达了对于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陶渊明的选择,是对“名与身,身与货”这一命题的最好诠释。他放弃了名利,选择了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天都在忙碌地追求着名利。我们工作努力,希望得到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收入。我们购买昂贵的商品,希望通过它们来展示我们的社会地位和成功。但在这一切的背后,我们真的快乐吗?

事实上,过度的物质追求往往会带来精神上的空虚和焦虑。当我们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物质上时,我们就会忽视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如家庭的温暖、朋友的陪伴、健康的身体和内心的平静。这些是名利无法带给我们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我们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是外在的名誉和财富,还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只有当我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在追求外在成就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内在价值的重要性。生命不仅仅是一场对于名利的追逐,它更是一种对于内心和灵魂的满足。我们应该学会知足,因为知足常乐。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因为放下才能轻松自在。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的这个问题:“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不仅是一种哲学的思考,也是一种生活的指导。它教导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享受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自在、快乐。

总之,生命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名誉和财富,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当我们能够回答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这些问题时,我们就会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让我们学会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珍惜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得自在和快乐。

喜欢的朋友,右下点赞在看

,感恩祝福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44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44
高泽民先生破译道德经本意,道德经是大自然文化
人须懂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共读】《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190.《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