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输入标题浅谈礼县红河的民间泥塑艺术

吕 铎

摘要:民间泥塑艺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艺术形式,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美学、哲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礼县红河乡的民间泥塑的特点、发展与传承入手,探讨民间泥塑的传承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并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泥塑是我国一种古老而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造像、动物造型、花卉装饰、器物为主,在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备了完美的美学思想,它蕴涵着原始艺术所独具的神秘感。在泥塑中蕴涵着哲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以及整个审美价值体系的渊源,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同时也显示出他们的智慧和艺术才能。

礼县红河乡地处礼县东北部,与天水市秦州区相连,是西汉水上游的一个重镇,是甘肃省“文明乡镇”和陇南市“文化艺术之乡”,境内有多处西周早期秦文化遗址,是重要的秦文化分布区之一。红河乡文化底蕴厚重,在非物质文化方面,红河的泥塑从清代传承至今,三百余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艺术精品和传承人,赵志谦、赵晋辅、赵宗仕、赵富堂、董勤学、赵世才、赵富真、赵军等人都是陇南著名的民间泥塑艺术传人,他们的作品遍布甘肃、山西及陕西部分地市,也多次代表陇南市参加各种省级文博会,正是一代又一代民间艺术家的传承发展,红河的民间泥塑艺术经过数百年发展,至今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广泛流传

 民间艺术是相对于专业艺术工作者的创作而言的,它具有原发性,是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艺术形式,红河的民间泥塑作品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戏剧和日常的生产、生活,这些作品通过塑造与绘色的完美结合不仅形象地表现人物,而且随类赋彩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展示出浓厚的文化底蕴。“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红河的民间泥塑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红河泥塑艺术创作者多是农民,没有受过专业的文化艺术教育,家族传承或师傅传教这种直接俭朴的传授方式,是这些民间艺术家的学艺之道,也是这一民间技艺传承至今的关键所在。因此,他们的作品在造型、比例、色彩上有别于当代院校派、也和其它省市的泥塑在制作手法、工艺流程上有别。在透视关系上红河的泥塑作品吸取、借鉴了中国画的一些散点透视和表现手法,塑造人物或庄重秀丽或夸张诙谐,人物比例并不严格遵循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所言“站七、坐五、盘三半,一个巴掌半个脸。”的基本造型规律。红河当代的泥塑作品与我们所熟知的天津泥人及一些经过专业院校培训创作者的作品在塑造、表现手法和所追求的对塑造物形体表现上风格迥异。红河的泥塑作品对细节的表现没有天津泥塑那么细腻,它追求大的形似,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塑造,因此更多的保留了其原生态性。红河民间泥塑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还较多地借鉴民间绘画的手法。礼县祁山武侯祠的“三国人物”泥塑彩绘作品、山西太原关帝庙的群像作品、天水众多旅游景点的泥塑作品及河津市博物馆的“真武祖师”像等泥塑作品就出自红河的农民艺术家之手。

 泥塑作品以“塑”为根本为骨法,而“画”则是使塑造物达到体积、光色合一,更接近真实的辅助之笔。红河的民间泥塑以彩塑居多,为保持形体稳固不变形,泥塑内部先用木棍、草等扎制固定框架,再施以草泥,外部用有较好粘性的黄赫色泥土(当地叫坂坂土)经搅拌、发酵作原料捏塑,外部施以胶泥定型,再进行涂色美化。彩塑是塑与绘的结合,在泥塑过程中,以塑造大的形体为关键,先将表现物大的形体动态塑出,有大的感觉,然后再刻划细节,表现质感和韵味。在绘色上红河的泥塑作品多采取的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工笔画手法,使作品增添光感和色感。塑造与绘画这两者巧妙的结合,展示给我们的是真实而有力的生命和美的享受。红河泥塑艺术家赵世才先生创作的《水浒人物》组像,作者在表现手法上有取又舍,塑造上或夸张或严谨,重点通过五官、面部肌肉、动作等细部的刻画,表现人物性格,对人物手部的表现更是根据人物特点加以夸张,形象地彰显出人物个性特征。

泥塑之美,美在自然。红河的民间泥塑,注重塑造、注重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它不单形象地表现人物,还注重刻画人物的丰采,使默不作声的塑像成为凝眸欲语而有生命力的生动造像。赵富真先生创作的《秦皇头像》,采用先塑后雕的手法将人物形象表现出来,既显秦皇之霸气,又露其雄才大略的王者之风,特别是眼睛所表现的“霸气”与嘴部显现的“和气”两者动静有序,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给人以威严、庄重之感。红河的一些彩塑在绘色中用勾描、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达到苍劲、秀丽、典雅、艳美的目的,用色大胆、夸张,多施以对比强烈、纯度高的颜色,表达出雅而不俗、丽而不华、素而不旧的效果,赵世才先生的几组作品就大量地使用深红、翠绿、湖蓝、中黄等纯度较高的色彩来表现衣饰,更好地烘托人物形象。

纵观红河的民间泥塑艺术,在艺术塑造、对人物的表现上要保留自己的特色,但在形象表现、体型比例、细部特征修饰等方面,仍有可拓展之处,为使其这一艺术奇葩更富艺术表现力、更具地方特色,借鉴其它地方泥塑的方法、学习各种艺术的表现仍是必要的。

民间艺术的产生、传播、发展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随着现代化的文化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在这种状况下,民间艺术虽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而被人们保护和学习,但实际上,它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礼县红河泥塑艺术学习者越来越少,如何让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青春永驻”、让其技艺传承、工艺传承和文化传承延续不断,让民间泥塑艺术传承人有更好地发展空间等现实问题,值得民间艺术传承者、研究学者及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深入思考和解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访盖州石氏泥塑传承人 50年坚守非物质文化传承
胡新明:手艺饭也可以吃得很香
千里漫行话潍坊:高密扑灰年画、聂家庄泥塑、莫言旧居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泥塑艺术 』
泥巴,会讲故事
生动的小泥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