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例分析】一知半解的项目管理,是实践的毒药


管理理论多是从无数的管理实践中,抽取共性总结而成,其正确性是有一定概率保障的。


然而,当我们想把管理理论返回到管理实践中时,却并如我们想象中“如臂使指”。


因此,通过实践中的案例,结合管理理论进行“代入式的分析”,是学习管理理论的一大法宝!

——SPM




 某电子公司在管理上颇有建树,为了方便大家对公司的认识,公司的组织结构简化后如下图所示:

 在公司中,经营管理部下的计算机管理科科长——张先生(我们的主人公)最近非常高兴,因为在多年从事公司计算机日常管理工作后,他终于有了主管项目的机会。

就在昨天,总经济师盛总(也是经营管理部部长)直接找到张科长,提出由由张先生负责,在一个月内,完成公司ERP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OK了,如果不出偏差,项目的目标貌似比较清晰:

项目目标

交付物:公司ERP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   期:1个月

费   用:无


张科长研究后,认为:

(1)虽然没有费用目标,但作为公司内部改善项目,也属正常;

(2)ERP项目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公司各部门的运作流程,覆盖面比较大。

基于上述分析,张科长正式向盛总提出:

需其他部门的配合,共同成立一个项目小组,才能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盛总同意并要求张先生物色项目需要的人员和确定人员的任务。


张科长是学过项目管理的,于是,他用了一天的时间,拟定用“矩阵式组织结构”组建项目团队,自己担任项目经理,从相应的部门抽调成员。这个想法也得到了盛总的批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遗憾的是,与各部门交涉却碰到了如下问题:


实际问题

打字员:人事部认为公司正在精简机构,计算机管理科无此编制,希望计算机科自行解决;

财务人员:财务部长认为根据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启动耗资上千万的 ERP项目根本不可能,财务部不作劳而无功的工作;

资材人员:资材部长讲张先生要求的采购科李科长因业务繁忙不能参加,改为负责仓库的王主任。(而 王主任并不了解采购 流程)


万幸,市场部人员、制造部人员、设备部人员、质检部人员可按张先生的要求参加。所以,实际的项目结构变成如下图所示的情况:

虽然团队组建不怎么顺利,但张科长还是信心满满


第二天,他召开了项目小组的首次会议,市场部人员因重要客户来访缺席。

二周后,市场部、制造部、设备部和质检部分别交来了撰写的章节。由于缺少财务章节和资材章节,只好张科长代劳。市场部章节由于文不对题,也需张先生推倒重来。打字任务也只好由张先生操刀。

一个月后,张先生向盛总交上了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主要内容集中在公司计算机网络的改造内容,工期和费用。由于财务流程和资材流程部分欠缺,报告不能提出上述流程改进的工作内容,工期估计和资源需求,更重要的是报告不能提出实施ERP项目后,对公司运作的改善和效益。

盛总在报告上未作任何批示,指示张科长将报告交给公司周总经理。一周后,周总秘书将报告交还张科长,报告上周总批示‘再深入研究’。


由于项目组已解散,张科长拿着报告颇感迷惘,到底接下来该怎么办?


好了,故事讲完了,不知道看故事的你,看出来这个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了么?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SPM公众号决定,先拍出我们自己的分析,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分析!

第一:未重视启动过程

这个故事,是很企业在启动项目时都可能遇到的情况。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启动阶段,就是因为,启动并不只是一个形式,其内涵的必要性就是要确定企业对项目是否达成了共识,这是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尤其是高层领导对项目投入的决心,将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在这个故事中,项目的范围涉及到了公司的所有部门,但负责项目的项目经理(张科长)和其主管领导(盛总)虽对项目这个特点有一定的认识,但并未作出任何举措,仓促启动,不要说高层领导的共识了,就是项目团队成员也不会认可项目。

这必然会带来项目的失败!


第二:沟通方式的粗糙

我们经常说:“我们不能改变领导,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影响领导!”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张科长,可以说是一个不合格的项目经理,他对项目管理的理解,只是简单粗暴的认为是使用工具方法,而忽略了所有管理工作的一个核心要素——“沟通”。


在这个项目中,项目立项时问题多多,采用职能式运作项目,即没有试图去争取领导的支持,也没有试图去进行多方向的沟通,仅仅是将安排正式发布,这样的沟通方式,可以说是极其粗糙,那么,最终失败,也就无可厚非了。


第三:对风险意识缺乏

这个故事中的项目,从启动、组建团队、开启动会、二周后、一个月后到最终结束,一共在五个时间点上,都发生了可能会影响项目目标的意外,或者说是风险事件。


作为项目经理张科长,对这些风险事件认识不足,总以为用自己的方式就能完成项目,而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实从项目组建团队时,就已经存在了彻底导致项目失败的潜在风险!


如果他能在这些关键点上,提高警惕,认识的风险的影响力度,就能及时调整项目目标,甚至申请“叫停”项目,无论如何,总比最终无奈接受好的多了!


故事讲完啦,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有什么更精彩的看法?盼留言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种猪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医养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与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招拍挂)
可行性研究报告如何写?项目计划书如何写?
本地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_10000 可行性报告案例10年 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