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企业安全诊断 || 问询式服务,如何问出一个企业的管理真水平?
“企业安全诊断服务”

系列连载-第1期

“安全诊断”、“隐患排查技术服务”、“综合诊断与治理”......相信这些大家一点都不陌生。海因里希法则提到: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因此,企业的安全检查无论是从理论规律还是安全生产的实际出发,都是必要的,这也是安法等强制要求企业必须做的一项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为何会时常出现“不配合”、“对着干”的情况呢?

1

如何打破当前服务模式,

变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为主流?

笔者在最近的一次企业诊断服务中与负责现场运行的人员进行交流中发现,很多基层员工对现场管理问题还是有很多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等到我们与企业的相关主管领导一起座谈时,有些问题得到的却是直接否认。

“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机制,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三个必须’要求”——这是我们期待实现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而目前,安全工作反而“政府监管”被迫推上了主流。随着“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的推进,政府角色逐渐回归到“事中事后监管”的工作常态,安全诊断服务也将随趋势由之前的政府买单更多的转向企业自主委托。

在新形势下,企业如何才能花钱买到真正的安全生产疗效呢?笔者在此提出参考建议,供大家讨论:为企业安全管理进行“把脉”,由单纯现场检查变问询式服务,以讨论形式将企业安全管理现状铺展开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这种形式在其他的咨询行业早已施行:五一节前,上交所分两批披露了8家企业的问询回复函。这8家公司共被问询了400个问题,每家公司平均被问询50个问题,这种刨根问底式的问询,其涉及面和细致程度足以看出一个公司的专业,而这对于被服务公司而言,是物有所值的体现。在我们的安全检查服务领域,也在借鉴尝试这种形式,并取得了初步的“共赢”疗效。

2

把脉问询式服务开展模式

1、首轮问询:“全面体检”不可或缺。

企业花钱购买服务的初衷,不是简单的现场隐患排查,而是需要我们协助查找安全管理漏洞和安全设施、安全技术措施上的不足,从而达到提升整体本质安全管理水平、指导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目的。很多企业管理机构复杂,职责分工明确,但其中的管理漏洞、管理中相互掣肘、由于资金等原因安全设施不到位的地方也很多,大型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愿意企业出钱替他们进行安全管理方面的查漏补缺,并且希望受委托的服务机构发声能引起领导重视,这也有利于他们的工作开展。

无数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避免企业“先入为主”的印象或者偏见,专业性要时刻体现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因此,作为服务机构,打破以往一到企业先看现场的流程,应先做好对服务企业的首轮问询。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刨根问底式问询应建立在前期资料调研的基础上,首轮问询的最大特点是全面、细致、专业,在问题数量、问询参与人员覆盖面及问询角度等方面做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排摸,同时,这也是转变企业对检查人员初次印象的大好机会。问询过后,带着问题看现场,会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

2、二轮及后续问询:聚焦重点,揭示风险,解决问题。 

二轮问询乃至多轮问询好比是对体检中检出的疑似病症、重点病灶做针对性的复查和诊治。将体现出如下特征:一是问题精简扼要;二是问题直击要害;三是问题涵盖企业关切;四是充分揭示风险;五是讨论式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在笔者服务过程中发现,企业不仅要求我们提出问题,而且需要合法、合理、省钱地解决问题。大型企业内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其实很多自己本身就是专家,甚至比我们更专,他们通常开始是保持“冷眼旁观、看破不说破”的态度,只有我们能平等和他们交流甚至替他们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才会信任和接纳我们,甚至帮我们完成整个服务。

从首轮问询到多轮问询,是一个从一般性提问到针对性发问,层层推进、抽丝剥茧的过程。从问题抛出到引导为圆桌式讨论,期间企业的重点、焦点问题被揭示,真实状况被呈现,各部门管理状态也将被公开,从而为服务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问出一个真企业”,这就是“以揭示企业真实的安全管理水平为核心”的问询讨论式服务的初衷和目的。

问询式服务的另一特点,在于有利于侧面考验和推动检查服务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一位高水平的服务人员既是整个项目的“策划者”,又是整个问询式服务的“主持人”。如何引导式发问,问出一个企业的真实管理漏洞和水平,这是考验服务人员工作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方式。

“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容不得半点的形式主义,如果在安全服务过程中“走秀”搞花架子,无疑是把风险往后转移。在强调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自主委托服务的大趋势下,只有把责任前置,把花出去的钱花在实效上,抓出日常管理的根本性问题,才能避免小患成大祸,才能筑牢安全防线,才能真正向“零泄漏、零火灾、零爆炸、零死亡”的安全生产目标奋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连续两年保持历史最好水平凤凰网湖北
什么才是真正的安全专家?
一部动画,20多个企业安全管理常见问题都在其中!
信息化为燃气企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安全丨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最新政策,将实行分类管理,创新有哪些?
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啥存在纸上达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