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嘉诗丐

清朝乞丐冻死前留一首绝命诗,流传200年,令无数读书人汗颜。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时间是200多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一个寒冷的冬天夜晚。地点是直隶省通州郊外一条崎岖的官道上。官道两旁的树木落尽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劲吹下瑟瑟发抖。树木掩映处,有一座年久失修的亭子。亭子里有石桌和石凳。石凳上偎依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年乞丐。他瑟蜷缩着身躯,像一个弯曲的虾子,嘴里不由发出阵阵低微的呻吟。

他又冷又饿。在寒风的侵袭下,单薄的衣衫显得愈加冰冷。几天几夜没有进食,让他饿得失去了行动的能力。然而,他脑海里却思绪万千,回想起几十年的奔波历程,虽然追求着优雅的文学和纯洁的信念,却处处碰壁,备受世人的讥讽和嘲笑,落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境地,连吃一顿饱饭、穿一件干净的衣服都是奢望。

想到这里,他长叹一声。一滴大大的浊泪从眼角垂下。难道,就这样一无所获地告别这个世界?蓦然,他仿佛想到了什么似的,挣扎着从身边的行囊里拿出一套跟随自己半辈子的纸笔墨砚,挥毫写了几行字。写完,他把纸笔揣进怀里,依然偎依在石凳上,静静地等待黎明的到来。也许,只有冬日的暖阳,才能带给他一丝温暖、光明和希望。

可是,他并没有等到黎明。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他终于支撑不住了,慢慢地合上双眼,低下沉重的头颅,告别了这个世界……

没过多久,寒风渐渐地停了下来。天色渐亮,一轮惨淡的朝阳缓缓升上天空。官道上有了稀稀拉拉的行人。这时候,一位早起的捡粪老人在捡拾起一块块牲畜粪便之时,突然间发现了亭子里这个不知死去多久的乞丐。这时候,乞丐的尸体已经覆盖上一层严霜。

捡粪老人没有表现出更多惊诧。在这个年头,因为各种原因倒毙于路旁的人并不少见。遇到这种事情后,报告给当地的地方官员就可以了。

官府收到捡粪老人的报告后,派差役前来验尸,询问相关情况。差役询问周边的老百姓,他们都表示不认识这位乞丐,估计是外来的乞丐。差役随后翻看乞丐的衣物,从他怀中翻出一张写满文字的纸。

差役展开这张纸仔细观瞧,发现纸上写着三个大字:绝命诗。旁边落款是:清·永嘉诗丐。差役继续往下观瞧,只见一首格调不俗的文字跃然纸上: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在诉说自己江湖飘零的身世。第一句“身世浑如水上鸥”来自于唐朝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第二句“又携竹杖过南州”来自于宋朝文豪苏轼《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功力。

第三句“饭囊傍晚盛残月”和第四句“歌板临风唱晓秋”是在诉说自己悲哀的命运。他虽然已经沦落到乞讨的地步,却苦中作乐,达到了一座豁达的人生境界。

第五句“两脚踢翻尘世界”和第六句“一肩挑尽古今愁”属于神来之笔,表达出诗人对于不公平世界的憎恨。

最后两句“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表达出诗人“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和对权贵小人的蔑视,守住了一份良知,难能可贵。

整首诗对仗工整,格调高雅,诗意豁达大气,风骨凛然,还兼具了苏词、柳词的豪迈与婉约,给人一种脱尘出世的清绝感,是无数读书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层次。

州官读过永嘉诗丐的《绝命诗》后,嗟叹不已。州官也是一位历经十年寒窗的读书人,自然能读懂《绝命诗》里蕴含的深意。他拿出自己的微薄俸禄里拿出一笔钱,将这个乞丐进行安葬,并立碑曰:“永嘉诗丐之墓”。

这个留下绝命诗的乞丐自称“永嘉诗丐”。永嘉隶属于浙江。浙江与直隶省相隔数千里之远,他是怎么历经艰难险阻来到直隶省的呢?这都是未解之谜。

200多年来,永嘉诗丐的《绝命诗》一直在世间流传。有好事者进行考证,认为他是乾隆年间的凤台县人马体孝。马体孝才华横溢,可是因为屡试不第(另一种说法是家庭出了变故),故而离家出走,沦为沿街行乞的乞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嘉乞丐《绝命诗》
乞丐冻死路旁,留下一首《绝命诗》冠绝千古,令读书人羞愧难当!
绝命诗:清朝~永嘉诗丐
清朝无名乞丐写下《绝命诗》,句句冠绝古今,好文采都惊动了知府
微头条
千古乞丐第一,无名无氏,冻饿而死前写就绝命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