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告诉家长如何识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4·2”世界孤独症关爱日当晚,随着蓝光将东方明珠电视塔点亮,唤起了人们对青少年儿童精神心理问题的重视,同时激发了人们对精神疾病领域的进一步探究。

  据粗略估算,沪上约有上万名孤独症儿童。比这个数据更为庞大的还有另外一群心理问题患儿,他们的病名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其实多动只是主要特点之一,其他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等,其中约50%-60%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成人。

  5年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主任杜亚松教授在本市闸北区约9900人的样本中开展了一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抽样调查,结果是学龄期6-12岁儿童的患病率为4.6%,学龄前期3-6岁儿童为3.9%。实际生活中,更有不少疑似患病的孩子有待排除或明确诊断,因此,在心理诉求愈加受到关注的今天,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状态?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做?要避免哪些偏差?杜亚松教授从最让家长揪心的“多动症”入手与读者分享“心灵鸡汤”。

  导致“多动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养育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协同作用,因此家长不应该自责,也千万不要单纯地认为是孩子天生的个性或周遭环境所致。很显然,养育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在“多动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方面举足轻重,这也成为摆放在家长和老师面前的一道考验。

  养育方式 张弛有度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人格特征、心态理念、情绪特征以及家庭环境直接影响间接作用于孩子,决定孩子的心理发展轨迹。有些幼儿在家庭中被过度关注过度照顾,丧失了发展自我的能力;有些祖辈和父辈容不得房间有丝毫凌乱,时时刻刻要求幼儿保持整洁干净,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家长的养育责任是提供宽松而有序的良好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把自己的思维定式直接加给孩子。

  家长首先要站在中立的角度看待问题,确认所谓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形成不良行为的原因或促进因素。其次,培养孩子从事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行为,不要包办过多,考虑放手让孩子勇敢地做些事情。最后,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既锻炼能力,又培养自信、感受自我价值。

  父母都知道,帮助刚入学的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有些家长为了让小学童集中注意力,不由自主地“陪读”在侧。对此,杜亚松教授特别提出,“陪读”应让孩子得到的是“渔”而不是“鱼”,“陪读”不当会产生多种不良影响,譬如依赖性增加,注意力更分散,不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加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率,精神过度紧张,容易出现对抗情绪,出现亲子矛盾。

  初步识别 功能受损

  “调皮捣蛋”的孩子是否会变成“多动症”呢?“多动症”属于异常的行为障碍。其活动水平明显比正常儿童高,在需要坐下来或需要有秩序的场合表现更为突出:一天到晚手脚不停、坐立不安、六神不定,爱吵闹,兴趣广泛而不持久,性情急躁,容易激动,自制能力差,常常无事生非,还有一定的破坏欲,在学校里不守纪律,上课坐不住,精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扰乱课堂秩序,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极不稳定。这些表现有助于家长辨别。

  孩子贪玩、喜动、淘气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正常现象。四五岁时往往喜好“人来疯”,到6岁以后慢慢好转。杜亚松教授指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不影响其社会动能的,不能与精神疾病相混淆,而精神疾病通常会对人的社会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则需及时就医。孩子确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后,家长应正确对待,不能打骂孩子,应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耐心地纠正孩子的毛病,节假日多带孩子出去玩,在精神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遵从个体化治疗原则。家长不给孩子擅自用药。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杜亚松教授发现,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初步识别上,学校老师比家长的作用更大更有效。老师要掌握一些儿童心理学方法,医教结合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挽救孩子的身心健康。

  共病伴随 早诊早治

  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学中,神经生物学因素的相关研究显示,其发病与大脑额叶及其周围区域的功能障碍关系紧密,涉及多巴胺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由于相似的脑功能区分布,因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同时伴有其他精神疾病,称之为共病,包括抽动、学习困难、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焦虑、抑郁以及孤独症等。

  杜亚松教授提醒,心理疾病需要的是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药物是首要利器,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教养方式和行为指导,通过良好的行为学习,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早干预早获益。而中医药、针灸推拿等手段无辅助作用,家长不可轻信。  魏立 本版图片 TP 
新民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注意力不集中是病吗?两个表帮你测量!
影响孩子学习的多动症你了解吗?
多动儿童的表现和调适
儿童为什么会患抽动症呢?
多动症患儿越来越多?这几种病因家长要及时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