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类人群要格外注意规避青光眼致盲风险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约15%的患者可能失明。因其前期症状不明显,后果却十分严重,也被称为“盗走视力的小偷”。日常生活中,三类人群要格外注意规避青光眼致盲风险。   青少年:高度近视或是潜行性青光眼   中国学生的近视率排世界第二,人们都知道近视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却很少有人知道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是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之一。   近期,一项对316例被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进行屈光分析的调查显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近视发生率为53.3%,而正常人近视发生率为26.3%,与正常人群比较,近视率高达两倍之多。同时,高眼压症患者年龄小于30岁的近视发生率为88.5%,明显高于相似年龄的正常人群。   近视眼的人由于其特殊解剖关系,对高眼压的耐受性差,很容易引起眼压增高损伤视神经,但由于近视眼的人巩膜硬度低,用压陷眼压计测量眼压值常偏低,很难发现高眼压。同时,90%以上的青少年性青光眼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而是因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甚至不知不觉失明而来就诊,详细检查才知道是青光眼。因此,对近视程度不断加深的青少年,应予全面的青光眼排查。   中年:“视频终端综合征”为青光眼埋下隐患   活跃在职场的中年人多为各个公司、部门的中流砥柱,对他们来说,一天面对电脑十多个小时是常事。过度的近距离用眼,晶体需通过变焦增厚使近距离物体成像始终保持清晰,晶体的膨胀,导致前房角变窄,对于眼轴较短者可使房水排出受到一定的阻碍,容易引起眼压增高,这是“视频终端综合征”的症状之一。   此外,在暗光中操作电脑也易诱发青光眼。若光线较暗,瞳孔容易散大,房角变窄,房水排出受阻,而工作时精神高度紧张,会引起眼睛房水分泌过多。使眼压增高,长时间的高眼压可造成视神经损害,导致青光眼。   青光眼还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工作、生活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很容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促使青光眼的发生或发展。   因此,35岁以后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视力、眼底、眼压及屈光状态。检查时间最好间隔不超过1年。如属于高危人群,更要警惕青光眼来袭,尤其是父母患有青光眼,或一只眼已经确诊青光眼的人,都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如果经常在傍晚出现眼胀、头痛、虹视等自觉症状者,应考虑患青光眼的可能。一旦确诊为青光眼,必须依据不同类型选择药物或者手术治疗,以防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眼科检查   糖尿病被公认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之一。有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青光眼发生率为12.6%,比非糖尿病人群高3倍。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是青光眼的高发人群的原因在于:糖尿病可引起前房角小梁网硬化,房水外流不畅,眼压升高而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障碍可导致眼部血流灌注减少,引起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而发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在高血糖状态下晶状体发生肿胀,导致前房角关闭,眼压升高引起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最重要的是增殖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得不到有效控制,将最终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难治性青光眼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房角关闭期,眼压升高十分顽固,眼痛剧烈且难以控制,同时治疗也非常复杂和困难。   定期眼科检查是预防青光眼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2型糖尿病和5年以上l型糖尿病患者应一年一次眼科检查。对糖尿病患者眼底进行监测,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主要与糖尿病的病程和控制程度有关,血糖控制正常范围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因此根本治疗在于早期有效控制血糖。   值得注意的是,初次检查结果无青光眼发病迹象,并不保证以后不发生,仍应根据眼科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诊。糖尿病患者应了解和掌握有关糖尿病及青光眼的医学知识,平时注意自我观察有无异常改变,以便及时就医。     富名水 (作者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在睡前关灯玩手机了,当心引发致盲性眼病!
近视加深太快?或是青光眼作祟
你造吗?忽冷忽热、情绪激动,易发急性青光眼!
高度近视,更容易患青光眼!定期检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关灯玩手机 小心失明
专家访谈|郭文毅:青光眼不可逆但可治 保视力要趁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