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婚姻指导治疗
婚姻问题
是两人差异难以调节的困难
l 不同习惯、习俗、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接纳方式等
l 指导师:保持中立,避开是非,探讨共识,谋求接纳
夫妇分歧涉及多方面因素
l 个人因素:心理状态与心理素质
l 互动的性别与性情因素:性别、个性趋向、亲友
l 两人互动的能力因素:沟通与处理冲突的能力
l 深层的两人互动因素:负面互动与冲突表达
l 家庭发展外在压力:经济、工作、亲友、成员
l 人生信念的冲突:爱情观、优先序列、家庭理念
l 指导师:分析冲突,关注互动,协建新的行为模式
是夫妻调节期望与失望的问题
l 不同处事方式,应对方式,接纳程度,期望水平等
l 指导师:寻找生活目标,凝聚力量,制订介入策略
父母文化基因的表达
l 双方处理分歧的能力、动力、期望等受各自父母的影响。
夫妻双方融合能力在家庭和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变异
因各自发展需要发生碰撞与相融
家庭变迁考验双方的适应力与抗逆力。
夫妻双方对生活意义的解读出现问题
l 婚姻经历中的磨难会形成生活的中积怨事件
l 对负面事件的解读会妨碍夫妻之间的沟通。
l 指导师:指导正面解读,解析怨恨,疏导交流
跨代家庭治疗理论(大卫.菲文)
没有任何人在长大成婚后完全离开原身家庭的成长经验,这成长经验或多或少留下一点自我成长的未了事。
个人在伴侣亲密关系中会下意识去完成我们在原身家庭未完全获得满足的情感需要。
当我们离开原身家庭而踏进自选结合的新家庭中,我们会下意识地将原身家庭遭遇到的忠诚、责任、情绪、心债、亲密关系中的依恋、遗憾,一并带进新家庭,在类似情况下继续追求圆满。
一个人在原身家庭从来没有领受的,自然无法在婚姻关系中交付出来。例如:一个人在破碎家庭中从未经历被照顾或被保护,就没有能力或不懂得何谓照顾及保护配偶。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是很深刻和复杂的事情,个人未能处理原身家庭成长中的亲密经验,便有困难与另一人产生健康的亲密关系。
许多时候,亲密关系出现问题不一定是个人缺乏委身、爱心、关怀,更多时候是由于个人未曾处理过去的未了事。
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是 段漫长的历程,是依个人的年岁和成熟程度而发展出来.并非一夜间可以完成。
婚姻问题的可能预测因素
研究者的观点
很快产生负性情绪,特别是生气、愤怒(无论有否暴力行为)
不能成功地从激烈的争吵中摆脱出来。
一方的积极行为很少能引起另一方的积极行为。
在互动过程中,一方感受到更多的负面、中立而不是积极的反馈。久而久之,这种沟通方式就会导致疏远和退缩。
配偶对事情的消极反应超出自己的预计。
因为婚姻的问题责备对方,认为对方较自己必须为婚姻关系做出更大的改变。
想和对方谈论问题时,感到高的生理唤醒(如感到身体发热)
在做决定时,常把自己或其他兴趣放在婚姻关系前。
当问题出现时,夫妻双方对是否能解决问题缺乏信心。
—夫妻的观点
发生冲突时,双方相互攻击,或一方攻击而另一方防守,而不是注意倾听对方的苦恼。
一方认为性生活越多就会使关系越亲密,而另一方则认为只有关系更亲密才会有更多的性生活。
一方(常常是妻子)希望坐下来好好谈谈使关系更亲密时,另一方却担心又有冲突要发生。
知道冲突发生后会怎样,知道冲突会如何收场。冲突时感到“这只不过是一次平常的冲突而已”。会为一点小事而轻易挑起冲突
没有办法很好地解决婚姻、家庭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制定生育计划、抚养孩子、职业的选择)。
共处时间越来越少,特别是面对面、没有干扰的时间(如电视)
一起娱乐、休闲的时间少了。
得自己不太注意对方在说什么,对方也不关注我在说什么。
常被对方误解,或误解对方。
没认识到婚姻关系是发展的、变化的。
婚姻关系内涵的三个基本假设
A.两人亲密关系中有三个元素:“我”+“你”+“我们”,缺一不可。
B.健康的亲密关系建基于健康的自我。今天的我建基于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建基于今天的我。
C.若两人关系要有前景和未来,就必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远景,形成共同服务的指引,帮助双方关系活泼前行。这就是共同的终极关怀。
婚姻指导治疗的目标
认识和觉察婚姻问题
促进双方建立健康亲密的关系
协助提升双方的人生意义和面向未来的希望
指导学习新的相处模式和技巧
促成健康婚姻关系的个人素质
(1)成熟的自我。
(2)在关系中既能投入也能抽离。
(3)在亲密关系以外,能建立稳固的生活轴心。
(4)对生命,社会,关系.有健康、正向的信念和盼望。
(5)对他人和社群有健康巩固的关系基础。
(6)两人对亲密关系的期望及能力相近,以免产生一方更需要另一方的关系不平衡状态。
(7)自己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弹性和能力。
指导治疗的务实操作
三人指导治疗关系
(1)共情
(2)把夫妻当作一个治疗单元
(3)指导师要做夫妻“沟通的桥梁”
操作方式一:共情
A.与每位来访者的单独共情
一对夫妻参加治疗的原因是在子女的抚养方式和花钱的问题上发生了冲突,一方来自于花钱节省的家庭,而另一方来自于出手阔绰的家庭。由于各自不同的经历,于是出现了夫妻对于新家庭的支出有着不同的理解,进而导致批评对方过方节俭或过于奢侈。。
指导治疗师确定了他们夫妻关系中几个好的方面,并决定采用婚姻行为疗法的方法来治疗这对夫妻。在列出了一系列所关注行为的清单后,夫妻就要通过相互关心的日子来增进他们之间积极的互动。
在确定了共同感兴趣的领域之后,就可以实践他们的沟通和问题解决技能。
当训练取得一定的成果后,指导治疗师就可以引导夫妻利用他们所学的沟通和问题解决技巧来处理子女抚养方式的问题。
这对夫妻决定在面对子女时采用“不打断”的策略。他们还发现确定每周的“快乐时间”有助于他们在讨论花钱问题时有个积极的氛围。
在这个案例中,指导师致力于发展一种可以解决来访夫妻间现有问题的新的关系模式。对个人经历的关注会减少,指导治疗师会更有目的地将夫妻看作一个单元,并对之进行治疗。
操作方式二:把夫妻当作一个治疗单元
B.把来访夫妻视为一个治疗单元
这是一对正处在婚姻冲突中的再婚夫妻。
引发冲突的是妻子与前夫所生的孩子,目前这些孩子有70%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他们常常因为教养这些孩子的方式而发生争吵。
现任丈夫认为她的前夫是一个酒鬼,一个古怪的人,还不按时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用。有时他会认为这些孩子的行为也很“古怪”,常因此无缘无故地生气。
妻子常常觉得自己夹在自己所爱的丈夫与需要自己保护的孩子之间。她还觉得孩子与他们的生父保持联系非常重要。
治疗师在探讨他们的代际互动模式时发现,她丈夫成长于一个父亲也是酒鬼的家庭,父亲在他20岁左右自杀了。
这种模式很像是继父现在生活的情况。治疗师还发现妻子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她的母亲经常责骂她的姐姐和妹妹,她常常和母亲站在一边,她虽然与父亲比较疏远,但和父亲的关系却比较好。
指导师开始解读他们处理当前问题的一些策略,并把他们目前所使用的策略与他们过去所经历的生活模式联系起来。指导师帮助他们看到过去生活经历对他们的影响,然后与他们讨论是否应该继续使用这些策略,同时也提供一些新的策略让他们选择。
操作方式三:指导师要做夫妻“沟通的桥梁”
C.指导师是来访夫妇间的翻译和桥梁
指导师要做夫妻“沟通的桥梁”
来访夫妻有12年的婚龄了,妻子最近开始面对她受性侵犯的经历。那些创伤的记忆也时常在她脑海里闪回。已经影响到了她的正常睡眠。她对性缺乏兴趣,这使得她与丈夫间的性生活也非常少。丈夫在过去的一年里对她一直很耐心,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病情就会好转。在他们的婚姻中也会有紧张的时候,两人都怀疑在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是否会导致他们离婚。
指导师首先花了些时间去了解他们各自遇到的问题(治疗关系1)。然后指出他们在表述问题时使用过的一些情感性词语(如恐惧和被抛弃),并用新的情感性语言来讲述他们的问题。最后,指导师鼓励双方用更深刻的情感性表达来与对方交流(治疗关系2)。这种以情感为中心的夫妻治疗,就常常混合使用三种不同的治疗关系。
婚姻指导操作程序
1. 接案指导
2. 治疗初级阶段:
a) 重要手法:
i. 初步个案设想
ii. 重组问题框架
3. 治疗纵深阶段
4. 治疗结束阶段
婚姻指导操作步骤
一、接案指导
平衡介入:真诚接待、有效介入、激发愿望
接案要点:探讨历程、推进会谈、鼓励参与
案例评估:比较案主对资料主观与客观的差异
制订目标:促使指导目标取得一致
影响因素:环境布置、会谈气氛、引导方向
二、治疗初级阶段
稳定现存系统
发现新的线索
创建初步设想
清理相关因素
重要治疗技巧
夫妻指导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1)我对你错
(2)恶性循环
(3)矛盾心理
(4)早期经历与事件
(5)其他一些具体的问题(如:婚外恋、家庭暴力 性功能障碍 同性恋 分居)
重要的治疗技巧
(1)运用家庭图;
(2)启发性发问技巧;
(3)重组问题框架;
(4)用身体语言演绎内在理解和互动关系;
(5)运用比喻与故事论述技巧;
(6)有效地运用顿号,问题外在化、夸张法,现场寅地交流、贯串主题及运用“家课”。
三、治疗纵深阶段
改变僵化的互动模式
l 维持和促进改变的效果
l 掌握节奏,适时推进
l 发掘深层次问题
深层次指导治疗
l 处理积累事件:化解积怨
l 重建信任,调整期望
l 重整三角抒张关系
l 重构婚姻意义
化恨解怨七个步骤
带出及探讨案主用以逃避现实的虚幻假想。譬如:假想自己没有结婚,假想自己得到绝症,忽然死了。
寻找过去的负面经验,比喻为怨毒银行,用改换框架办法,说出清理“坏账”对银行运作大有帮助。
追溯有关怨恨事件,理解为一个人由失望到绝望的孤苦历程。
从跨代模式去深层理解怨恨情绪。
转变认为“对方是‘大坏蛋’、害我受苦”的观点。
当怨毒消失后,协助案主处理随之而来的空虚感。
协助案主开阔眼光,除了改善婚姻关系以外,仍可以全面发展自我,开拓人生目标。
探索及学习新的行为
l 自我觉察和情绪驾驭能力
l 沟通能力
l 冲突疏通能力
l 表达爱意与亲密能力
l 协调家庭事务与财务处理
l 良好生活习惯与方式
四、治疗结束阶段
l 评估家庭发展水平
l 评估婚姻质量(约翰·高特曼 / ENRICH)
l 评估婚姻关系维修能力
l 结束的准备阶段:延长治疗间隙
l 协商结束方式
l 未尽事宜的处理
附:约翰·高特曼婚姻测量表
能说出配偶至交好友的名字。
能明白配偶目前正面临何种压力。
能知晓近来一直惹怒配偶的一些人的名字。
能道出配偶的某些人生梦想。
能了解配偶基本的人生哲学。
能列出配偶最不欣赏的那些亲戚的名单。
能感到配偶对你了如指掌。
分居两地时,你会经常思念配偶。
你时常会动情地抚摸或亲吻配偶。
配偶由衷地尊重你。
婚姻中充满了热烈和激情
浪漫仍绝对是婚姻生活的一项内容。
配偶欣赏你所做的事情。
配偶基本上喜欢你的个性。
大多数情况下性生活令双方满意。
每天下班时配偶乐于见到你。
配偶是你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热衷彼此倾心交谈。
讨论问题时双方均会做出许多取舍(俩人均有影响力)。
即使彼此意见相左,配偶也能尊敬地倾听你的观点。
配偶通常是一位解决问题的高手。
彼此的基本价值观和目标大致契合。
关系维修
沟通技巧的学习及改善
良好的处理冲突方式
l 通情达理
促进及维护亲密关系
婚姻与家庭治疗资料
第22章、婚姻婚姻家庭指导治疗基础
婚姻家庭指导治疗
是一种以家庭为核心的团体治疗。
治疗方式是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推动成员的心理健康。
治疗的目标是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发展。
婚姻家庭指导治疗的意义
家庭是个人成长中最密切、最重要的社会团体。
家庭关系是维系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
个体的心理问题常常因家庭问题引发。
调整家庭关系往往能有效地解决个体心理问题。
维持家庭和睦、提高家庭效能是提升生活质量,促进个体成长的基础。
婚姻家庭指导治疗的历史
1950以前,主要是针对个体的心理治疗,为婚姻家庭治疗奠定了基础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l 弗洛伊德察觉到家庭关系对个人人格形成的动机,特别是病态行为的发展。在他的很多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家庭关系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思想提供了诊断上丰富的协助。
艾克曼 — 首先将精神分析用于家庭治疗;
l 以采用精神分析原则来研究家庭而闻名,他强调家庭的角色是一个动态的心理社会单位。
阿德勒 — 创建家庭治疗中心
l 阿德勒的同事Dreikues把美国儿童辅导中心扩展成家庭咨询中心,中心为了努力促进儿童与成人的了解与合作,提供教师课程,并组成各类家庭团体。
婚姻家庭指导治疗的历史
1960年代
l 婚姻家庭治疗走出诊室开始面向社区
l 出版专著与刊物
1970年代
l 家庭治疗展示出多元化趋势:技术操作为主
1980年代
l 家庭治疗快速发展,理论得以提高,操作日趋规范。
1990年代
l 家庭治疗趋于成熟,涉及家庭冲突、婚姻危机、青少年问题、同性恋等领域。
婚姻家庭治疗的优势
— 相对于个别心理治疗
治疗原则
主要优势
1、贴近生活的自然状态
客观反映周围关系
2、避免孤立与分离
与他人保持恰当联系,减少自我中心
3、接纳他人的关怀与支持
从接纳中感受支持,增强相互的信任
4、模仿中寻找适应技巧
观察他人的成功经验,提高适应技能
5、互动中交换感受
与他人分享感受,减轻内心压力与不安
6、通过助人增强自信
给他人支持、关注、接纳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7、增进领悟
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动机与行为意义
主要学派的理论取向
精神动力
人本主义
理性取向
行为取向
结构取向
策略取向
强调个人
个人对家庭影响
个人与家庭关系
家庭对个人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
家庭系统功能
以指导师与家庭关系分类:
执行者中心的婚姻家庭治疗
反应者中心的婚姻家庭治疗
以E-R-A模式分类:
Emotionality婚姻家庭治疗:注重现在
Rationality婚姻家庭治疗:注重过去
Activity婚姻家庭治疗:注重未来
主要学派的理论取向比较
婚姻家庭治疗中的基础概念
基本目的:
l 通过改变家庭沟通方式和互动关系,促使“病人”症状改善,非适应行为消失。
婚姻家庭治疗的基本目标
维持家庭平衡:通过家庭成员的互动,改变家庭成员间不健全的相处及沟通的模式,让家中每个成员都能在家庭生活中享受到自主权、个人的独特性和完整性,从而在彼此关系中产生安全感,促使家庭成员的问题(症状)消失。
家庭治疗的主要观念
系统: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
模式:家庭成员透过以下方式,彼此影响 ─
2 相处模式
2 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模式
家庭治疗的主要观念 (续)
子系统
家庭是透过其下的子系统运作
2 夫妇系统
2 祖父母系统
2 子女系统
子系统互相交流并有清楚的界限。
平 衡
家庭有倾向维持其内在稳定性及抗拒改变。
家庭治疗的主要观念 (续)
家规
2 决定家庭成员的角色
2 可以是明显或暗示的
规范界定
2 规范限家庭内各系统間的关系、信息交流及沟通模式
家庭治疗的主要观念 (续)
身份独立区分
每个家庭成员能保持个人的独特性,而不损失与家中其它成员的感情维系。
三角关系
u 是家庭关系整体系统中的要素,是家庭运作的动力。
u 两个家庭成员间出现矛盾,为了减低张力,他们将另一个家庭成员拉入当中去維持家庭中的平衡。
u 常见的家庭三角关系包括:一个小孩及其父母;两个小孩及一个家长;一个家长、一个小孩、及一个祖父或母;三个弟兄姊妹;或丈夫、妻子及姻亲。
家庭治疗的主要观念 (续)
病人(案主)
家庭问题集中或浮现于他/她身上,又需要治疗的病人。
l 牺牲个人换取家人的痛苦。
l 牺牲个人维护家庭的稳定。
l 子女忠诚家庭挽救父母关系的稳定
l 承担家庭失调的负荷
家庭治疗师用这个观念防止家人将确诊病人变成代罪羔羊,或藉此逃避处理家庭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家庭治疗的主要观念 (续)
家庭治疗的核心观点:
l 个人的精神异常是家庭成员互动的结果,病人就是家庭系统问题的表征。
l 成功的婚姻家庭治疗能够改变家庭系统,促使其功能恢复正常
家庭功能失调的常见表症
v Life stress and family crisis
个人成长历程及生活中的压力成为家庭危机
v Consider the process development -
家庭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恋爱—婚姻—家庭形成—发展)
v Family life cycle 家庭发展周期中的问题
v Family developmental tasks
家庭发展中须要承担的任务与责任
v Pathological communication patterns (double-bind messages)
病态的沟通模式:矛盾的信息
(没有面对面的对话)
家庭功能失调的常见表症
Enmeshment (where boundaries are blurred) and disengagement (where boundaries are rigid and communication across sub-systems become difficult)
家庭关系混淆不清(过份投入/关注彼此的生活)和漠不关心、缺乏凝聚力。
Scapegoating
病人成为(代罪羔羊)牺牲品
Family violence 家庭暴力
Substance abuse 物质滥用
第23章 婚姻家庭指导治疗理论
系统论家庭治疗
l 强调家庭系统关系,改善家庭功能
人本主义家庭治疗
l 重视成长与发展,倡导学习与适应
结构式家庭治疗
l 重视空间是界限,调整角色、责任、权力构架
家庭叙述治疗
l 关注认知与社会文化,通过表达而将问题外置
梅利鲍恩的家庭系统理论
M.Bowenian Family Therapy
早期历程
治疗目标与焦点
M.Bowenian理论体系
系统家庭治疗理论
Bowenian Family Therapy
早期历程:
M Bowen - worked with schizophrenia and their families.
早期治疗精神分裂病人及其家庭。
Family as an emotional relationship system
家庭是一个感情关系的系统。
系统家庭治疗理论 (续)
治疗焦点:是帮助病人找回真我、建立自己,从原生家庭的情绪困局中抽身出来,但仍然与家庭维持融洽的关系。
目标:帮助病人培养从原生家庭分别出来的能力,找到真我。
梅利鲍恩的家庭系统理论 ①
M.Bowenian Family Therapy
家庭成员个人的心理层面
梅利鲍恩的家庭系统理论 ②
M.Bowenian Family Therapy
自主而相系
l 个体需要保持独立自主,体现个性。
l 个体也需要与他人保持友情与联系,相互接纳与认同
l 恰当处理两者关系体现出个体的心理成熟程度。
三角抒张动力(稳定家庭关系的动力)
l 二人关系是最不稳定的系统单元
l 二人关系中含有亲近与抽离的矛盾
l 三角关系有利于协调二人关系中的这种矛盾,促使关系趋于稳定。
梅利鲍恩的家庭系统理论 ③
M.Bowenian Family Therapy
家庭情绪系统
l 人与人交往会产生情绪反应—— 影响他人外在行为
l 为了平衡情绪张力,会产生自动情绪反应(无目的性)
l 自动情绪反应会影响与他人的亲密度。
l 当自动情绪反应不能控制,会转向某一方。
l 承受能力较弱的某一方长期受到冲击会出现病症。
家庭投射历程
l 反映了夫妻(父母)自主相系的成熟程度。、
l 当家庭中夫妻张力过大或不足时,会转而影响子系统,从而影响子女的自主相系发展与成熟。
梅利鲍恩的家庭系统理论 ④
M.Bowenian Family Therapy
情绪截断
l 当系统中某个体的自主相受限时,会表现出抽离,成为情绪截断(分离)。是二人关系不适应的表现
家庭排斥
l 家庭出生排序会影响个体的性格(认同、责任、权威)
l 家庭排序的影响受区域文化的影响
跨代家庭承传
l 父母自主相系的成熟程度影响着子女自主相系的发展与成熟,因而易出现人格素质代代相传现象。
社会性退化
l 自主相系受自我觉察能力的提升,社会负面影响的削弱
l 不能提升自己或超越父母的自主相系就会被社会发展影响所淘汰
沙维雅的人本主义家庭治疗
Satir Humanistic Approach
人本主义理论介绍
Satir家庭治疗中对人的基本信念
Satir家庭治疗理论体系
治疗策略
沙维雅的人本主义家庭治疗
Satir Humanistic Approach
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象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
l 生理需要、
l 安全需要,
l 归属与爱的需要,
l 尊重的需要,
l 认识需要,
l 审美需要、
l 自我实现需要。
沙维雅的人本主义家庭治疗
Satir Humanistic Approach
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l 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
l 当生活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
l 个体会运用防御机制(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
l 若防御成功,个体便产生适应性行为;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
沙维雅的人本主义家庭治疗
Satir Humanistic Approach
Satir对人的基本信念
性善论
可完善性 — 具有潜在发展倾向
经验的局限性 — 经验会妨碍能力和资源利用
心理病 — 成长障碍
效用主义的普遍性 — 会选择最佳方式处理
可变性 — 具有重新学习新的处理方法
指导师的工作是助人成长。
沙维雅的人本主义家庭治疗
Satir Humanistic Approach
Satir对家庭的基本信念
系统论 。
互动关系
需要互动 — 家庭成员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
自尊影响互动 — 互动受个人的自尊影响
互动家庭的开放性与弹性 — 互动维持着一种平衡
家人心理病是家庭系统病的表现
家庭系统病导致暴力的出现
家庭系统病的长期性会导致病态变为常态
新的和谐家庭依靠互动式学习
治疗即指导家人学习
沙维雅的人本主义家庭治疗理论
Satir Humanistic Approach
人内在的冰山
沙维雅的人本主义家庭治疗理论
Satir Humanistic Approach
适应方法的问题观
l 不关注家庭事件,关注事件背后的态度及处理方法
——— “问题不是问题,适应方法才是问题”
自尊太低的困难
l 自尊太低—缺乏安全—害怕拒绝—强烈渴求—影响期望
家庭三角关系影响自尊
l 家庭系统中的各种三角关系的经验会影响一个人的信念、感受、观点、自尊。
沙维雅的人本主义家庭治疗理论
Satir Humanistic Approach
人类问题基于人际间的互动与其置身的处境。
治疗着重于探讨沟通及相处模式。
清楚一致的信息,是健全家庭关系的要素。
l 里外一致:情绪配合身体,生活自由愉快、容易被人接纳
不一致的沟通方法包括:
l 讨好型:没有自信、迎合他人、失去自己和情境的存在
l 责备型:轻视他人、自我中心、忽视别人和情境的存在
l 超级理智型:喜欢套用理论来评说,内心常较自卑
l 打岔型:对周围事物无兴趣,内心肤浅,脱离现实
沙维雅的人本主义家庭治疗理论
Satir Humanistic Approach
改变历程
维持原状: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喜欢维持原状
受到挑战:原状受到痛苦、危机、外来新元素等的挑战
混乱状态:因挑战而面临新的情况,产生恐惧与混乱
产生新元素:学习和接纳新的元素,产生对新情况的期盼
确立新状态:通过实践,确立新的状态
强化新状态:加强和巩固新状态,获得新的平衡
沙维雅的人本主义家庭治疗理论
Satir Humanistic Approach
指导策略:
帮助家庭成员寻找他们个别的潜能
向家庭成员指出他们不正确的沟通方法,引导他们改变
治疗目标:
促进成长
结构式家庭治疗
Structural Family Approach
治疗核心
基本概念
问题及修正
结构式家庭治疗
Structural Family Approach
治疗核心
是一种面向问题解决的工作方法,而不是一套理论体系
着重了解及改变家庭结构与角色界线、家庭成员互相联合及权力斗争。
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指挥大局。
l 在治疗室,重演家庭中引起冲突的情境。
l 治疗师从另一角度去辨断识別问题。
2 治疗目标:重新组织家庭结构 – 改变家庭的观念
结构式家庭治疗
Structural Family Approach
基本概念
家庭结构
l 关注家庭成员的组成与特定关系及互动模式,达成特有的功能,维持家庭的稳定。
系统和次系统
l 家庭是一个大系统,不同的成员组成子系统。
空间与界限
l 界限必要:成员间有着明确界限以保持个体的独立性
l 空间适当:子系统及成员间保持各自适当的空间
l 不断调适:系统内部的空间和界限保持动态而有规律的调适,防止僵化。
结构式家庭治疗
Structural Family Approach
角色与责任:各成员在各自系统中担任不同角色与责任
权力构架:系统中的决策者和责任者承担家庭运作功能
病态结构表现
l 纠缠与疏离:成员间界限不明,过分亲密或疏远。
l 联障对垒: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对立的联盟
l 三角缠:成员之间的冲突借助第三方进行攻击
l 倒三角:权力层倒转,下位子系统支配上位子系统。
结构式家庭治疗
Structural Family Approach
问题及修正
问题
l 男权主义?—— 性别角色分工
l 强势作风:指导师强行推行“良好”行为模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萨提亚:“爱是治愈的力量”(二)
心理咨询的新方向--萨提亚
强势的妻子和逃避的丈夫:如何打破追和逃的困境?
没有处理“性”问题的婚姻治疗是隔靴搔痒
【家庭关系 - 家和萬事興」有多少人能懂?】
精彩回顾|9.27欧洲夫妻治疗经验分享沙龙回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