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镜中的自己笑一笑
         何为自信?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李白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诸葛孔明上表“不宜妄自菲薄”……自信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品质。针对很多家长关心的儿童自信心培养的问题,资深心理专家徐文静走进由浦东新区妇联主办的心理健康“公益课堂”,为市民答疑解惑。课堂上,她区分了自负与自信的差别,指出自信是后天发展的结果,具有不断变化的特点,家长要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因为自信也是其他美好品德的基础。 

  □本版撰文/周盈之

  自负也是一种不自信

  典型案例

  小杨是一名高二学生,他总是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一次考试前夕,妈妈着急催他复习,他却说:“这么简单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结果成绩出来,他只考了个班级平均分。妈妈问他考试结果,他就拿比他成绩差的同学说事,一提到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就一口咬定他们作弊。平时,小杨总在同学面前吹嘘自己没有什么不会做的题目,可如果有人拿一道难题给他看,他就会找理由回避。

  专家分析

  谈到自信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从理论上厘清这一心理状态。 

  心理学中对于“自信”的定义是:个人对自身素质、能力的积极稳定的评价。它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之上,不因为外部影响而产生过大的变化。可以说,自信是自我心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自我心象”,通俗地来说就是,“我”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我心象具有过程性,而这一过程恰好决定一个人自信与否,即自信对应的是积极的心象,而不自信则对应消极的心象。 

  一个拥有积极心象的人,他能同时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种对自我的理性认知,可以发展出对外部事物的正确认知,清楚了解事物的正反面,能够迅速恢复情绪,而这正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基础。 

  自信的人通常具有这样的思维过程:在做事之前,他们会有一个正向的信念——“我可以做好这件事”。有了这个信念作为基础,他们产生尝试的勇气,集中自己的精力来处理问题。因为他们的专注,其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从而更加容易成功。成功会带来一种自我价值感的心理体验,进而使得他们感受到自尊、增强自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拥有消极心象的人,则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自卑,他们会夸大自己的缺点,他们眼中的自己是矮化的、缩小的,他们会因为一个小缺陷,就以偏概全地彻底否定自己,从而情绪低落、缺乏进取心,严重的甚至导致性格孤僻。另一种表现是自负,这样的人狂妄、盲目自信,常常夸大自己的优点,永远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自以为是、自我中心,他们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喜欢挑剔他人的短处,他们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浮夸而不切实际的,因此往往无法完成目标。换句话说,自卑和自负都源于自我认知的不正确,都是不自信的表现,只是他们走向了两种极端,案例中的小杨同学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典型代表。 

  不自信者的思维过程通常如下:他们在做事情之前都会有一个“我不行”、“我会失败”的信念,在这种悲观的预设下,他们会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更加害怕自己失败。为了避免失败,他们会采取退缩性的行为,寻找理由来逃避。有一种“拖延症”就是这种情况,他们之所以将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开始,是因为他们要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我没做好这件事情,不是因为我没能力,而是因为我没时间。事实上,这种没时间正是他们自己的逃避造成的。不自信的人因为逃避而难以成功,他们长久地体验着挫败和愧疚,自卑感不断加深,焦虑、抑郁也油然而生,不自信的状态循环不止。

  走出自信培养的三大误区

  典型案例

  李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幼儿园中班。班级要排演一个节目参加幼儿园汇演,老师选中了李女士的女儿,可是小姑娘却怎么也不愿意参加,她觉得自己没有学过舞蹈,肯定跳不好。事实上,愿意参加这个节目的很多小朋友也没有学过舞蹈。并且平时在班级里,小姑娘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在角落里玩玩具,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也不喜欢参加团体活动。李女士很担心自己女儿的情况,害怕她会越来越内向、自闭。

  专家分析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信心”,但常常会对这个概念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厘清。 

  自信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发展的结果。事实上,儿童天生就比较孱弱,需要依附他人而生存,换句话说人生下来就或许是自卑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指出,人的一生就是在克服自卑感。所以,只有在稳定、安全的后天环境下,在周围人的宽容中,人们才能变得自信。 

  自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再自信的人也会有不自信的一面,可能这个人在事业上春风得意,但是面对家庭事务、孩子的吵闹,他就束手无策。 

  自信是会不断变化的。一般而言,自信是随着人的认知发展变化的。比如说,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旦他们发现自己与别人是不同的,他们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他们会很在意自己的青春痘,在意自己发生变化的嗓音,且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宁可一个人呆着,羞于与他人交流。而等他们度过这一时期,通常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外表。 

  案例中的小姑娘出现的“怕生”现象是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不必过分焦虑。3到6岁的孩子开始走出仅仅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组成的小家庭,进入幼儿园,幼儿园中有很多不熟悉的人事物,对老师、同学的陌生感会让他们产生紧张的情绪,这种畏惧、逃避的情绪在适应之后会逐步消失。而要想克服怕生的心理,家长可以在每次出门前告诉孩子今天去哪里,会遇到哪些人,让她有一个心理预期,然后引导她思考应对方法,鼓励她加入团体活动,逐步克服害羞。

  心灵鸡汤

  自信是美德的源泉

  自信之所以是成功的基石,也是因为它能够带来一系列好的品德。比如: 

  坦诚自信的人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我虽然成绩不太好,但是我人缘好。”他们不介意别人发现他的错误,能够轻松面对自己的问题。 

  大度包容自信的人更能包容他人的缺点,且自我内心强大而轻松。 

  言行一致抑郁的人自认为糟糕却在行为上力求完美,从而导致不可调和的矛盾。自信的人不太存在内心与行为的冲突,也就不会有心理困扰。由此,自信的人人际关系也更加和谐。 

  开放自信的人不会把自己封闭在角落里。在一个座位随意安排的补习班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选择坐在前几排,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会呆在不起眼的角落中,这就是自信与不自信的一大差别。 

  勇敢果断自信的人能够正确评估自己,对于事物的可操作性作出准确判断,然后果断执行。而不自信的人往往会思前想后,错失很多的机会。 

  虚心自信的人明白自己的短处,愿意向别人请教。通常来说,越厉害的人越虚怀若谷,因为他们非常自信,能够坦然应对他人的质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脸红的分析
真正聪明人的31种表现
增强自信心的谚语29句
如何调整自卑心理:超越自卑,发现自己
如何克服胆小怯懦的心理?-激情还是基情的回答
关于自信心的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