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放日报】医者张海音:找到那条通往内心世界的路




心理医生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深谙读心术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走入病人的内心深处,带领病人认识自己、走出困境。


心理治疗恐怕也是所有治疗中最需要医患之间彼此信任、配合的过程,他们必须携手共同探索纷繁的内心世界。


在全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享有盛誉的张海音,是怎样看待自己热爱的事业,为了呵护人们的心灵世界,他又付出了哪些努力呢?


解放周一 心灵对话


记者陈俊珺 医者张海音



陈俊珺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一份颇有些神秘感的工作,您认为心理医生与其他医生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我想是更感性,更主观吧。每位心理医生都会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进入病人的内心世界,去读懂病人、理解病人。100位抑郁病人可能有100种表现,其背后的原因也纷繁复杂,可能是性格原因、是遗传因素或者是由于经受了各种刺激。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通往病人的内心,发掘以往遗留在他潜意识里的东西,再帮助他理解自己,最终走出来。
张海音


陈俊珺
心理治疗绝对不是简单的谈话聊天。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治疗是医生与病人共同探索内心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会很长,需要付出时间与耐心,更需要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对话。
张海音


陈俊珺
您最“老”的病人,接受了多长时间的治疗?


时间最长的病人断断续续在我这里看了有17年。他第一次到我这里来的时候只有18岁,当时他被怀疑患上了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可是吃了四五种药之后效果并不好,他无法像同龄人那样正常学习。我发现他并没有严重到真正的精神分裂症的程度,于是我们每周一次见面谈话,半年不到,他的病情就有了起色,开始慢慢减药,我们的谈话也减少到了两周一次。后来他顺利完成了大专学业,还成功找到了工作,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主管。我很为他高兴。工作几年后,他又找到了我,在恋爱与婚姻问题上,他再次遇到了心理的难题。我们最后一次谈话时,他还是没有找到心里的答案,但我相信,很多事还是要他自己去面对。
张海音
陈俊珺
看来,这也是心理治疗的独特之处,不像治疗躯体疾病,治好没治好都有个客观的评判。


是的,什么时候该终止治疗,更多的是止于双方的妥协,我无法强求患者继续来接受治疗,他也无法强求在我这里化解一切烦恼。
张海音


陈俊珺
近年来,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城市人的心灵困境更多了吗?
这确实是一方面原因,近几年来我们心理咨询中心每年的门诊量都以15%的速度在增长,虽然有心理咨询意识的人比以前多了,但还是有很多人对这种治疗不理解,比如有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说说话,都是虚的,不能相信医生,也无法投入,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的效果。还有一种极端的想法就是认为心理医生是全能的,能解决他心里的一切难题。其实,任何心理障碍往往是从小到大许多因素积累而成,不可能像吃感冒药一样,药到病除。
张海音


陈俊珺
心理医生无可避免会接受到患们的负面情绪,自身也成了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去化解?


一是通过专业途径,也就是通过团体的心理督导。在每周的固定时间里,我们的医生们会聚在一起,每个人轮流陈述最近遇到的负面情绪,大家通过专业方法一起帮他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谈自己遇到的最艰难的案例,大家一起进行分析。
二是通过个人的方式来调节。我个人比较喜欢运动,我现在每天都会快步走上两小时,平时还经常游泳,与朋友聚会聊天也是我放松心情的方法。
张海音


陈俊珺
城市人的心理病似乎越来越多,面对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医生,您有哪些建议?


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一条通往自己内心的路,要学会接受负面情绪是人生的常态,不要总想着去克服。遭遇负面情绪时,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该吃饭吃饭,该工作工作,大部分人都能挺过去,也就是学会与负面情绪共存。不要动不动给自己贴上标签:“我抑郁了”、“我焦虑了”,这样只会加重负面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如果自己实在无法排解,也不要硬抗,可以考虑心理咨询的途径。
张海音



医者故事


为城市编织心灵救助网


位于零陵路上的上海市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心是一家有些特殊的“医院”,它医治的不是人们躯体的病痛,而是心灵的痛楚。
这位年终无休、每天要接待千余名咨询者的心灵医院的“大管家”,就是在全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享有盛誉的张海音。


张海音的理想不只是医治人们的心灵感冒,而是要编织一张上海市民的心理救助网。1990年,他与几位同道共同创立了上海第一条心理援助公益热线。从最初的40多名精神科医生,到现在100多名心理志愿者;从最初的单线,到现在和12320连网。25年来,这条热线成为上海心理学界的“里程碑”。编织心理救助网,不能只靠个体的力量,张海音所在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也是全国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的进修培训基地,他所负责的三个培训班是全市乃至全国最紧俏的培训班。


当突发灾害来临时,张海音又成为了心灵的“救火员”。每有自然灾害或集体性伤害事件发生时,他都会跟随救助队伍前往一线进行心理危机干预。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曾蹲在伤员的病床前数小时不停歇地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为了抓住心理危机干预的“黄金72小时”,哪里有灾难发生,他都会带领团队快速赶到哪里。在经历多次国内大灾之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后,他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并编写了一套教材式的心理危机规范化手册。




张海音心理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海音我这30年
【医者】为何要医不叩门???
【公开课文稿】欧文·亚隆、张海音、童俊:“生命”与“死亡”的讨论
《给患者调理疾病的一点感悟》
为何自古就有“医不叩门”的俗语?
消除癫痫患者病耻心 一个医者的思考——将心理支持融入每一次的诊疗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