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把自己活成一篇论文



Ethan平时上早教的机构旁边又新开了一家早教中心,前个阶段路过,被邀请参加试听GYM类课程。我想也未尝不可,反正对发展孩子的身体运动有益。


上周带孩子上完游泳课,老公说想要去这家早教参观一下。Ethan进去后就一直在玩球,当时已经中午,还没有吃午饭,所以玩了一会儿我提议去吃饭。可是Ethan不肯放开手里的球,于是哭了起来,我依然坚持离开,抱着他走到门口穿鞋。


正准备离开,被早教的老师拦下,出于礼貌与尊重,我停了下来。老师想用她自己的方式安抚孩子的情绪,而我也带着笑意理解她的好意。


老师:你是不是还想玩球啊?
Ethan:昂...
老师:那我们跟妈妈商量一下,留下再玩一会儿好吗?
Ethan:(继续哭。)
老师:你就再让孩子玩一会呗,看孩子哭得,这个时候你应该先安抚他的情绪。
我:(无声,勉强微笑。)
老师:你是不是还想玩球?
Ethan:昂...(Ethan听得懂“球”这个字,所以每次说球,他都会有回应。)
老师:你看,现在这个数字是3,等它变成5的时候就跟妈妈回家,再玩两分钟,好吗?
我:他还太小了,哪有时间概念?
老师:所以你才要教他啊!你一直不教他哪有概念!看孩子哭得多伤心,为什么不让他多玩会呢,有你在这儿跟他僵持的时间,孩子早都玩够了!


听完这句话,我再也无法继续尊重这位老师的好意,抱着孩子立刻离开了,招呼没打,头也没回。Ethan走出早教中心的大门就立刻停止了哭泣。


下午朋友打电话约我第二天见面,刚好那个时间段预约了试听的课程。所以回到家后,思前想后到底要不要去上课,自己内心对于今天这位老师的言行不太喜欢,而这个课程又不是很重要,最后我决定取消试听课程。


当时我有想过随意编个理由敷衍拒绝,但最后却还是决定要真实地表达自己,于是我给那位老师写下了这些文字:


【XXX老师,你好。明天的课程我们不去参加了,麻烦你取消吧,谢谢!原因很简单,我觉得你很不专业,尽管你不是任课老师,但是你今天的言语与态度让我不喜欢。不过,我还是愿意指出问题供你学习。


第一,我的孩子并不是简单因为一个球而大哭。他时差还没倒过来,晚上只睡了六个小时,上午又游泳,极度疲惫,易哭闹,球只不过是个哭闹的“道具”。


第二,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代表允许孩子的行为。情绪是一种心理保护模式,孩子需要通过表达情绪,过度到理解规则,遵守规则。


第三,不分孩子的年龄与认知而随意应用“时间规则”,对于22个月的孩子未免可笑。别说22个月,就是三四岁的孩子对时间的理解都与大人不同,对时间的理解不是成人硬教出来的,认知的发展没有这么简单迅速。


第四,孩子需要学习面对真实的环境——不可被自己完全操控的真实社会环境。家长也无需为了成全孩子而时时隐忍委屈自己的需求。我陪孩子一起倒时差,作息跟他一样,晚上睡得极少,中午还没有吃饭。我选择离开,选择让他不继续玩球,因为我身体支撑不住了,需要休息。我做出了选择,孩子必须接受。在他也跟我一样身体不佳的状态下,我很清楚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平静的接受。所以呢,我是不是就一直在那里不走呢,一直让他玩球呢?哭没什么可怕的,关键是情绪结束后能够上升到认知,懂得需要接纳生活的现实。


第五,家长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坚持原则。如果半路因为孩子哭得太厉害而妥协,孩子才会用哭作为控制家长的武器。


第六,界限问题。哪怕你是个教育专家,你全都是正确的,也不该在家长处理问题的时候介入。你的介入只会让孩子情绪更加强烈,会破坏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你以为自己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在这个情境中,真的延长时间,多玩会儿球就解决了吗?你对我的孩子个体情况了解多少?越界了,还越得不专业。没有你的介入我早就离开了,哪里来的僵持?


第七,即使你是教育专家,也不要用评判性的口吻对你的客户家长说话。


去你们店上课这事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但是通过今天的事,我觉得自己不太喜欢你。所以,没有去听课的兴致了。抱歉!】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遇到不太愉快的事情不喜欢表达,不愿意让对方知道我的心理,也不给别人解释的机会。我会默默地将对方拉入黑名单,不再往来,或者编个虚假的理由失约,再慢慢远离。


随着成长这个问题也在慢慢改善。这次我下意识的第一反应仍旧是编个理由敷衍不去上课,然而我很开心最后自己终于真实地表达了,说出了那句——我不太喜欢你。


那位老师后来也回复了,虽然我没有改变决定,但是这样直接的沟通很好,彼此坦荡,跟以前喜欢遮掩的我完全不同。


不论你试图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你却始终无法控制别人如何去理解


我将这段文字发到C组分享自己的改变——我跟那位老师的撕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也不是为了强化小我的优越感,而是真实地做自己。


因为长久以来,我都习惯忽视当下的一个个具体的小冲突、小矛盾呢、小小不愉快,有时用“我不跟你一般见识”,“我说了你也听不懂” 来躲藏,有时用“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自己比较大度比较高级”来逃避。好像如果我冲上去说清楚,就意味着自己斤斤计较很low;好像我如果因为这点小事就拒绝了,显得自己不够大气。


然而这次,我突破了自己原有的行为模式,作为客户我只为专业买单,你不专业,我自然不委屈自己花冤枉钱。同时我也没有拐弯抹角地用其他理由搪塞,而是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感受。


然而这段文字分享到C组社群却招来了各种评论。有人说,你其实是愤怒了;还有人把我框定在“心灵老师”的身份中,说我没有感受到那位老师对孩子的爱。


为了自证“清白”,我与其中的一位伙伴一来一往撕了几句,想澄清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在写出文字之前反复深入看自己的内在。我问自己,当时内在真正的状态是什么,有没有痛,有没有愤怒,有没有其他情绪。从在早教中心,到回家,到写下文字跟老师沟通,到她回复,我仔细从头到尾地分析了自己。如果有内在匮乏的呈现,无需隐瞒,也很难隐瞒,因为我的模式太明显了。真的触碰到了深层的问题,定会像以前一样跟大家分享。” 


作为一个以真实为“特色”的心灵成长老师,被质疑了自己不够向内看,小我必定是会站出来维护的。在撕的过程中,的确是有需要被认同的匮乏感作祟,我承认。


EGO作祟


不过,今天我要聊的是一个更有趣的点,即——面对一段文字分享或者一篇文章,很多人人第一反应是评论;在日常对话中,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辩论。


有些人反驳是本能的,甚至没有听清楚,没有理解透彻就下意识地针对某个点开始反驳与评判;也有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立场放置于别人的对立面,永远发表不同的见解。还有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对号入座......


其实那些在某个情景某种程度某个角度都有道理的反驳、辩论、评判不过都是EGO(小我)作祟,为了寻找或维护自己微弱的存在感,为了证明对与错,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自己就是在这样“证明”的状态中生活了近30年,第一时间去分析、去评论,小我获得了极大的愉悦感。直到开始心灵成长,先是看到自己的模式,然后把用来分析别人的时间拿来分析自己,就这样能量慢慢收回来。


不要去管别人是不是愤怒了,别管人家的防御机制是什么,而是关注自己为什么会对别人是不是愤怒了感兴趣,这是自己的什么策略。第一时间分析自己和第一时间分析别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前者成长,后者自娱自乐。


我们希望通过心灵成长,让自己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更多地理解不同的声音,即佛家所说的圆融。


当然,评判是头脑的一项功能,很多时候是有用的,尤其在工作中。有时候人际交往也需要,评判是一种自我保护,不应该全面否定一个事物。没有任何人能做到不评判任何人任何事,心灵成长帮助我们少一些评判而已,对外的消耗少了,内在的力量就多一些。


每个人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知识结构、思维模式都不同,看待他人看待世界的视角也不同,然而我们都有局限性——我们看到的外在世界,都只是我们内在的投射,这是我们自身视角的束缚。


身体头脑各就各位


还记得2008年第一次做心理咨询个案,我把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思想一股脑地都强迫性地传递给了来访者,试图纠正她错误的人生方向。


如今做个案时,我却是空的。面对来访者只有感受和接纳,没有标准与评判,那种状态就好像是我们可以穿越彼此。


经常有新入行的咨询师问如何才能做到这样的状态,我的回答是:不断地分析你自己,这是自我疗愈的第一步。先把自己弄好了,弄懂了,先把自己接纳了,爱好了,才有可能在帮助别人的时候释放出能量。


很多人大部分时间都活在头脑里,我们去学习生命的真相,就是要让头脑和身体各就各位,让开悟的身体发挥它的智慧,而不是时时活在头脑的对话中。


生命可以是一张照片,一个雕塑,一幅画,一首诗,一本散文,一部小说,一首乐曲,但就不要是论文。因为生命不是辩论,而是表达。



你好,我是Joven。我文章两个方向:育儿和心灵成长,都是写自己的故事,所以你得多读几篇才能全面了解。我最大的能力就是可以教你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转变为行动。如果你想认识我,可以选择【预约Joven】-加我微信,关于心灵成长与育儿的事儿都可以聊,因为它们是一件事!你也可以点微信菜单-我要成长-预约Joven。我的新浪微博@Joven嬉游记。


DB社群——国内首个80、90后妈妈心灵成长社群。旨在鼓励青年女性努力探索发现真正的自己,接纳自己,成为自己,再成为更好的妈妈。 点击微信菜单-社群服务-社群招募,可申请加入DB社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也有舒适区,要不要帮他扩大
孩子撒泼大哭,妈妈该怎么办?
越保护 越危险
依赖男人是一种更高级的能力
户外实验室:反重力实验的本质——牛顿小队
爱成长的人 |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烈地欢迎着烦恼的到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