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学校辅导中的应用

 

摘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对校园辅导工作具有高度的适用性,体现在:强调尊重与发展的正向人性观、短期与行动导向的有效特性,以及启动校园各方资源合作的系统导向。SFBT应用于台湾地区学校辅导工作之成效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方面说明:

 

第一,SFBT对于青少年诸多议题皆有帮助;第二,焦点解决取向的训练与学习,能大力提升学校辅导教师之专业效能;第三,以焦点解决取向进行学校辅导教师的督导及训练,能协助其对SFBT于校园的应用成果。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焦点解决训练;焦点解决督导;学校辅导工作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深受社会建构论影响,基于后现代(postmodern)哲学观,秉持正向性、整体性,以及尊敬人性尊严的信念,一方面承继着百年来心理治疗领域对于人之知觉、心性与行为的探索,一方面又勇健且审慎地颠覆过往看待问题的视框,大幅减降对人们的弱点、失误、问题及病理诊断的强调性,转为重视当事人的优势(strengths)、复原力(resilience)、成功经验,以及有效用之处。

 

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SFBT已广为世人所知,并已多元、有效地应用于家族治疗、心理卫生、儿童与社会福利、收容机构、医院、虞犯少年与监狱司法系统等范畴,其中,SFBT在学校系统中的应用价值尤其备受肯定。在台湾地区,SFBT已推行近二十年,成果斐然。故本文欲说明SFBT何以能适合学校辅导工作的适用特性,进而介绍台湾地区学校辅导应用的相关成效研究,以期继续倡议SFBT在华人校园环境中的扩大应用。

 

1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对校园辅导工作的适用特性SFBT的发展导向、正向导向、未来导向、短期导向、目标导向、解决导向、行动导向等实务要素,对于学校辅导工作十分适用。

 

1.1强调尊重与发展的正向人性观

 

学校辅导工作的重要特性之一,在于结合着教育目的与教育系统,而能给予学生成就、成功与成长所需之支持。因而,学校辅导工作的哲学理念,应为发展性、成长性、支持性者,此与其它咨询与治疗场域之病理观点极为不同。SFBT平行于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之发展,同为正向导向,十分看重当事人的成功经验、有用之处、力量与资源。尤其是,多位学者与实务专业者指出,SFBT会带来当事人自我赋能(Self-empowerment)的效益,能引发当事人更多的希望感。众所皆知,赋能感与希望感为心理治疗中重要的疗效因素。

 

SFBT的核心假定是:咨询目标乃由当事人所决定,SFBT晤谈者(interviewer)以尊重、合作、不评价的姿态,在当事人的参照架构(Reference Frame)中运作。所以,SFBT特別注重当事人(包括学生、家长、行政人员、教师)如何主观理解自己所关注的议题及对身处情境的知觉,同时,也会以当事人希望问题解决后的不同生活为咨询目标,与当事人讨论如何善用其个人优势与内外资源,共同建构出让当事人可以美梦成真的特定行动方式。在引导当事人发展可能性与自助的过程中,SFBT晤谈者乃透过一个“尊重”的态度来进行,而能减低当事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所谓的抗拒,迅速带动当事人投入于自身的改变。

 

此乃因为尊重本身就是一个极具疗效的因素,同时也会成为当事人对待自己、面对问题的一种示范。而在当事人陷于问题里的处境能有所松动时,其挫折感将会减少,自我效能感因而增加。此外,SFBT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位当事人的辅导过程也不会相同,晤谈者会配合当事人生命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使用当事人能接受的语言、方式与速度,真正帮助学生走过生命的低谷。

 

透过晤谈者十分尊重与正向思考的态度,SFBT实乃急欲培养当事人“自我决定”与“自我负责”的能力,亦即希望透过“以解决之道为焦点”的辅导过程,让学生看到并懂得使用各种自助的方式,学习如何应对成长性的疼痛(growing pain),而让学生能真正地独立成长。而此种种,使得SFBT成为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咨询取向。

 

1.2短期与行动导向的有效特性

 

台湾地区的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师资培育历程中会接受十分严谨完整的训练,加上社会及学校体系对学生教育与辅导成效的高度期待,一般教师相当具有教育热忱,常会对自身以及学校系统中的同事、家长和学生们,愿意多方投入,往往也因此希望能立竿见影地看到付出的成果。其中,主要负责推动学校辅导工作的辅导教师(School Counselor)不仅工作繁重、角色多元,需顾及所需执行的各项学校辅导工作,亦被期许要能快速有效地处理数量多且难度高的学生议题。

 

“如何强化学校辅导功能?”“何种辅导取向适应于学校校园?”是进行学校辅导工作的重要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时,须能意识到:学校辅导中的个案辅导工作,需满足校园对于短期有效的需求。如同学校辅导教师伦理守则所提及,学校辅导工作,如团体辅导,适宜以“短期取向”及“解决导向”为主,以处理学生各种学业以及个人/社交议题。因此,SFBT的“短期”与“解决”导向,确实适合学校实务工作的哲学观与实务介入做法,也十分兼容于学校辅导方案的核心精神与需求。

 

在作法上,相对于“问题式谈话”(Problem Talk)的对话,SFBT是一种着重“改变”的对话,企图引导当事人从一开始的“问题式谈话”,经由“未来式谈话”(Future Talk),而能展开“策略性谈话”(Strategy Talk)。虽然当事人(如学生、家长、行政人员、老师)一开始常会以问题为导向,对未来无望,然而透过SFBT解决导向的对话,将能引发当事人的动机,了解其所欲的未来生活及具体目标,并掌握明确可行的行为改变方法。SFBT晤谈者将会弹性运用并组合基本咨询技术以及假设问句、差异问句、例外问句、评量问句、关系问句、循环问句、赞美、一般化、重新建构等代表性技巧,引导当事人确认自己的愿景与目标,了解如何能维持已经拥有的一切,进而学习评量自己的行为策略,建构出具体、正向、行动化、情境化的小步骤,追踪并强化后续改变,而能平稳地一步步朝目标前进。

 

短期咨询取向的介入哲学,宜大力纳入学校咨询辅导工作中,以及危机处理、预防方案、长期个案管理等各项任务中]。诸多实务与研究证明,SFBT促使当事人改变的快速性及持续性、治疗次数的减少、治疗满意度的提高等,甚为符合临床实务、政府施政、保险制度等现代社会的需求,以及具有寒暑假的学校学年制度(例如需要在一个学期内进行与结束晤谈)。所以,SFBT之短期治疗的色彩,并非意指其仅于短期工作,而是“在短期内即能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之意,十分适合校园文化与需求。

 

1.3启动校园各方资源合作的系统导向

 

在学校这一特定的场域中,辅导教师的服务对象已从个别学生扩展至学校整体系统,所担任的角色不仅是辅导员/治疗师,尚且包含了教育者、行政人员、顾问者、咨询师与方案计划者等角色,辅导工作亦需要与学校各次系统(家长、班主任/导师、一般教师、其他学生、行政人员等)合作进行,在系统中形成共识,进而协力投入于帮助学生。由于学校各次系统人员都为学校辅导工作所包含的服务对象,因此,能同时考量学生、教师、班级、家长、学校、小区等的权利、安全及需求,以系统“同时介入”甚至是“优先介入”的概念来进行学校系统工作,乃为学校辅导工作的莫大特色,也为进行学校辅导工作者重要的专业能力。此外,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深受班级、家庭环境的影响,当学生所属之支持系统(如家庭)能更有效运作时,学生的问题往往会获得显著的缓解,或者会获得重要的支撑资源。

 

许多研究皆发现,SFBT的正向观点与赋能性,能十分有效地推动系统合作。简宏江以文献分析及模拟案例说明的方式,阐述焦点解决取向教练领导理论应用于学校行政上的可行做法:

 

(1)采用未知(Not Knowing)的沟通态度与同事互动,以建立信任关系;(2)以跳过问题,直接寻找方法的问题解决思维为沟通焦点,以利未来目标的达成;(3)用正向的观点进行重新建构,看见同事的正向意图;(4)透过焦点解决教练领导理论之问句,引导同事共创愿景与目标,包含:运用例外问句找寻成功经验,强化同事的正向资源与信心;运用评分问句监测校务推动,促进校务之发展。

 

而许维素以SFBT之核心概念为基础,提出与学校成员合作进行个案工作的可行原则,包含:

 

(1)邀请行政人员、家长与教师等协助学生改变的协同合作者参与会议,尊重其意见的重要性与独特性,正向建构其会议目的是为了“共同”协助被提案的学生,并以“学生”的福祉为最大考量来进行思考。

 

(2)将被提案学生的“问题行为”,重新建构为:这正是他“现在需要‘学习’之处”,让参与人员能以教育者的姿态来思考学生个案的行为,以提升其对于学生的接纳度,以及协助学生的意愿。

 

(3)邀请参与人员分享其与学生的互动中,有效影响学生言行的成功例外经验与策略,并汇整各种可能有效的方法。

 

(4)大力激发参与人员之间相互欣赏与学习的氛围,真诚地给予家长和教师支持、鼓励;当教师与家长越有能量时,就越能为学生提供支持与照顾性高的环境。

 

(5)邀请专业人士或辅导教师提出可能有效的辅导策略与方法,或请大家脑力激荡之,并根据参与人员的角色、足以胜任的能力以及参与的意愿,对于辅导行动计划进行分工合作。

 

(6)再次开会时,着重于探讨学生的差异和改变,着重小小的正向行为,并探讨如何维持之。

 

(7)将学生的正向改变归功于各位参与人员,甚至提出学生对于系统之有效协助的作用并表示感谢,以大力赋能参与人员,以利日后持续合作。因此,焦点解决取向能引发学校辅导工作团队人员产生合作的态度以及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的意愿,尝试回想起现在或过去的有效方法,建构具有正向教育意图的解决之道,甚至,会扩大运用焦点解决思维于自我反思以及其它的工作面向中。

 

2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应用于台湾地区学校辅导工作的成效研究

 

随着SFBT在台湾地区广为应用,其相关文章及研究也与日俱增。截至2015年2月,搜索台湾地区图书馆系统,可见台湾地区之SFBT相关文献,至少包含有博硕士论文94篇,以及期刊文章117篇,其应用对象与主题甚广。在台湾地区,关于SFBT的众多研究与实务经验,皆十分肯定SFBT于校园场域以及学校辅导工作的适用性,以下分别列举出关于SFBT用于青少年议题辅导、辅导教师训练,以及辅导教师督导等工作之有效性的研究。

 

2.1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用于青少年议题的有效性

 

无论在文献或实务中,皆支持SFBT对于青少年的特质及其辅导,深具独特之合适性与效益。对于青少年的介入辅导工作中,SFBT的效益于多元向度的辅导主题中皆获得研究支持,将其汇整如下:

 

(1)发展任务:情绪智能、幸福感与生涯自我效能等议题的辅导工作;

 

(2)内向性议题:低自尊、愤怒情绪、情绪障碍或抑郁、自伤、自杀等议题的辅导工作;

 

(3)外向性议题:中辍生、偏差行为或非行少年、外向性行为等议题的辅导工作;

 

(4)家庭与人际议题:人际互动、亲子互动等议题的辅导工作;

 

(5)成瘾议题:网络成瘾、药物滥用、烟瘾等议题的辅导工作。

 

这些研究包含了以SFBT个别咨询或团体咨询的介入方式,亦包含了以问卷施行前后测和(或)进行质性访谈等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成果再次支持:SFBT相当适用于校园青少年之辅导与咨询工作。这是因为SFBT晤谈者采取和青少年学生合作的方式,秉持正向性及整体性的观点,配合学生使用其能懂的语言,接受学生的本来样貌,尊重学生目前看重的目标,相信学生是自己问题的专家,重视可能存在的小改变,极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合作的意愿与改变的行动。

 

除了一般青少年,对于协助校园辅导工作中,涉及到需要被高度关怀的个案类型与相关议题时,SFBT的介入亦能快速产生一定的辅导成效。尤其是校园内多数学生当事人为“非自愿”个案,困难度更大。

 

往往高关怀群之学生当事人易处于危机状态,带来校园的高压力,常需要辅导教师以个案管理的方式长时间陪伴与追踪。在面对中途辍学之当事人/非志愿青少年的辅导工作时,SFBT提醒学校辅导团队人员能从正向、优势、资源与复原力等正面思维观点,来与当事人连结或给予支持,极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自尊感、合作意愿与改变动力;其中,“让情况先求不要更糟”的应对目标与“做点不同事情”的实验精神,能让辅导工作找到初步的着力方向。

 

尤其是辅导团队持续探讨有效作为并相互赞美的作法,能建立系统中正向合作的环境氛围,支持辅导人员坚持努力的意愿,终将产生具有具体效益的辅导成效。对于学校中各辅导人员,如班主任、班导师、心理健康教师、辅导教师等,如何与非自愿个案合作,进行危机处理、个案管理,以及如何与校园系统资源连结以协助之,SFBT乃有其清楚描述的工作哲学、合宜步骤及具体效益。

 

2.2焦点解决取向用于辅导教师训练的有效性

 

关于以焦点解决取向训练提升辅导教师效能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加,且许多研究大力强调与支持:接受焦点解决取向训练或增进焦点解决取向学习,学校辅导教师的专业效能将会大大提升。

 

陈慧足访谈五位曾修习过SFBT课程,接受焦点解决督导且目前仍持续使用SFBT之辅导教师,结果发现:SFBT的精神,对于受访者在建立咨询目标、促进咨询关系上都极有帮助;在对其个别辅导、班级经营或团体辅导也很有帮助,能明显提升辅导效能。

 

陈盈芊探讨六位高中辅导志工教师接受SFBT训练课程后,辅导学生时认知模式的改变情况。研究结果发现SFBT课程让受访者产生了:对真理的多元思维、正向归因、成功经验、涟漪效应、共同合作、寻求解决方法等六项知识层面的进展,以及一般化、目标架构、寻找例外、假设性问句等四项技巧运用上的进展。

 

许维素针对专任辅导教师的特定需求,发展SFBT系列训练方案,证实其能协助受训者更有效地胜任与应对其高挑战性的工作,提升其运用助人技巧和经营咨询历程的能力、系统观念与沟通效能、教师/家长顾问技巧、处理危机事件的效能,以及举办个案研讨会和班级介入处理的能力;此外,训练方案亦能促使受训者提升其辅导工作价值感、自我觉察与多元尊重、整体的辅导自我效能感,并有助其将SFBT技巧与正向眼光融入生活。

 

是以,在台湾地区,多篇研究成果表明,SFBT训练能增进受训辅导主任和辅导教师对于SFBT的理解、认同与应用,并能帮助受训者突破学校辅导工作上的瓶颈、提升整体咨询效能。

 

2.3焦点解决取向用于辅导教师督导的有效性有不少研究支持,以焦点解决取向进行辅导教师之督导,对于辅导教师能带来许多帮助。

 

郭秝语访谈五位辅导教师,发现他们接受焦点解决督导而更加熟练SFBT后,其辅导自我效能显著提升,包含更有效能地推展辅导工作,能转化不利辅导工作推展的影响;更有系统观而更成功地促进系统资源合作,能利用顾问工作与教师和家长创造正向的合作关系、建构有效解决当事人问题的策略;提升咨询技巧与咨询历程的效能,强化当事人的优势资源及能力,与当事人建立正向合作的咨询关系、制订合理可行的目标与行动方案而提升改变动力与方法,对整个咨询历程的进行更有方向性;增进辨识及处理困难或危机个案、非自愿个案的专业知能,并更能觉察及尊重人的多元价值。

 

透过实际的督导历程,许维素、蔡秀玲研究11位辅导教师经过团体督导后对咨询工作的帮助,发现焦点解决督导有助其减低咨询师专家角色的色彩、突破咨询困境、提升个案概念化的能力、更加肯定SFBT适合于青少年工作,也有助其个人层面、学校顾问工作,适合于其它学校辅导工作。

 

杨雅雯、许维素、蔡秀玲邀请八位辅导教师实地参与焦点解决团体督导,并特别针对此督导对于辅导教师赋能感提升之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发现,其成效可分为:

 

(1)个人内在要素:提升自我效能、增加正向能量感、增加接案动机、了解并接受自己的能力限制、用正向眼光看待人性;

 

(2)互动间要素:了解个人在学校系统的责任与角色定位、敏锐地觉察资源、提升咨询专业能力、更懂得珍惜与善用督导、咨询成效与满意度增加;

 

(3)行为要素:产生因应行为、实际运用督导所学知能于咨询上、改变人际相处及家人互动模式、对专业成长进行规划及执行。

 

除了以焦点解决取向对辅导教师进行督导之外,亦能以焦点解决取向来训练辅导教师督导员,因为辅导教师是最适合升格为辅导教师督导的人选。许维素以焦点解决督导为基础,邀请18位有经验的高中职辅导教师参与,发展出一套适合高中职辅导教师整体角色督导之训练方案,于接受训练后进行访谈,发现其帮助包含:

 

(1)督导工作上之帮助:增加督导相关知能、提升担任督导之意愿与信心、系统观的提升与督导轴线的清晰、逐渐熟练焦点解决督导、发展出符合校园文化之督导形式、重视受督者的目标与资源、增加自我督导的能力;(2)学校辅导工作上之帮助:与各处室沟通协调、领导危机处理、教师/家长顾问,以及个案处理;(3)专业认同之帮助:清楚辅导教师之专业定位、提升辅导工作之价值与效能感;(4)个人层面之帮助:将正向概念融入生活、自我肯定并带来行动上的改变。此外,量化资料的分析结果,亦验证训练方案有显著成效,能提升受训者之督导知能。

 

所以,焦点解决取向对辅导教师进行督导或督导训练的成果,得到了台湾地区研究文献的支持。接受督导与训练者,能更认同SFBT正向哲学而转变对于当事人的眼光与介入,更熟练与有信心地运用SFBT专业知能与技巧于学校辅导相关工作任务,而且,其学校辅导工作效能感与赋能感,亦能显著提升。

 

3结语

 

SFBT为一种“以胜任能力为基础”(Competency-based)的模式,发展出“以现在与未来为焦点”“以可能性及目标为导向”来协助当事人的建构解决之道。SFBT于学校辅导工作中,有极大的用武之地,在当前具有多元挑战与期待的学校辅导实务现场中,SFBT为一极能赋能于校园所有相关教育与辅导人员的取向。

 

为能帮助更多的学生或当事人,为能更支持教育工作者及辅导咨询专业人员,期许透过台湾地区成功应用SFBT的经验,鼓舞SFBT于华人世界及校园文化中持续致力的深化扩展!

 

参考文献(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维素老师采访(2)| 焦点星球39
转念之间的奥秘-做一个焦点解决取向的教师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简要评价
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
浦东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
加强教学六认真工作的意见(教学六认真讲座一之1) - zhongwei196207的日志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