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逆顺反常,则倍妖
原创 曾骞文创 请风停下来
渔歌 音乐: 吴兆基 - 国乐启蒙之二:逸——流水

逆顺反常,则倍妖

▲ 曾骞

孙东宿治潘大司马媳.年二十五.体素弱.语言端谨.因难产伤力.继以生女拂意.后又女死悲戚.实时晕厥.醒而神思眯昧.手足螈 .不可诊脉.目上视.

细询之.自女落地恶露绝无.有女医时与人参干嚼.及独参汤并粥乱进.参与粥皆壅塞膈上不下.以故神昏螈不已也.

孙教以手于喉中探而吐之.喜其随手吐出痰饮粥药盈盆.螈方定.乃与川芎山楂、泽兰叶、陈皮、半夏、茯苓、香附进之.稍得睡.不虞女医又私与补药二帖.子丑时陡然狂乱.如降神之状.汉声官话.问答如流.其声壮厉.迥异平时.其家咸谓神附.祈祷百般.

孙曰.此恶露不尽.乃蓄血如见鬼之证.非真有神佛相附也.以归尾四钱.川芎一钱五分.泽兰叶、益母草、滑石等.煎冲热童便.连饮二帖.狂乱少定而未除.意其胸中必有余痰作滞.前方中无佐使之品.故药力不行也.大加山楂为引.恶露稍行.神思即静.嗣后稍睡少时.手足微动.或自以手掌其面.或自以手捶其胸.昏乱不息.诊其脉近虚.早间面红而光.申酉时面色白.此血行火退.故脉虚而当补矣.

与人参、川芎、泽兰叶各一钱.当归、山楂各二钱.茯苓、陈皮各八分.卷荷叶一片.煎冲琥珀末五分.服后嗳气二声.孙喜曰.此清阳升而浊阴降矣.自兹安静.恶露行.大便通.而索粥饮矣.

——《古今医案按》清, 俞震

先师仲景,有刚痉柔痉之论,未论及螈病。《素问》中有:“太阳所至为痉,少阳所至为螈。”其实,就是抽掣搐搦不止者,为螈。筋脉相引而急,与火证有关。以《原病式》云∶诸热瞀螈,皆属于火

但是明白了《伤寒论》的人体机制时,无所谓仲景有无提及螈病,因为,当阴血消耗过多,流失过多,又出现阳气炽盛时,人体处于干烧状态,筋无所养,则致抽搐,这个状态,就为所谓螈病。

叫烤肉病,也行啊。

内经中之所说“少阳所至为螈”,原因,用中医黑话讲,是风木太甚,以及风木气虚,这两者状况下,有火热,螈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环境里,岁土太过,形成湿气流行,土者壅之木者郁之摇之,则在人身上善螈。善,容易发生的意思,嗯。

孙东宿为明时医,号生生子。著有《赤水玄珠》。遇到潘大司马的媳妇,得了螈病。二十五岁,才。很年轻。可是身体素弱。案中有一个细节,写着:“语言端谨”。

其实从望闻两个方面去看,这是内部力量过于收敛的现象。内部不足嘛,就收紧。所以平时看诊,遇到这样的病人,不要觉得对方是斯斯文文,其实是一种能量不足的表现。这类人,是活在“怕”当中。平时很多的生命能量,容易用在,消耗在,自我谴责,自我内斗上。

一旦能量过于不足时,所谓的“语言端谨”,就演变为:丧。

潘大司马的媳妇此时更遇到生女不顺,幼女夭折,情志大伤。悲戚甚,晕厥。思想放电过量,思想就是火,更加重燥火。此女,有时醒来,也比较昏昧,有些灯尽油枯感。

这里,同时发生了螈。手足皆是。筋脉拘挛到无法取脉的程度。这里靠问诊了,收集病情证据。在恶露还未排出的情况下,有前医给予补剂。可能是出于考虑虚证的角度,用人参,以及粥食保胃气。

说一下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危证救生复益,保胃气固然第一要则,但是前提在于一定要看是否有痰瘀与血瘀很严重,在痰、血两淤皆重的情况下,纯以甘补法保胃气,只会留邪成癖,形成更高密度的邪气能量凝结,造成更甚之瘀。邪实正虚,需先攻其瘀,再益其虚。或攻补同施,据寒热向度偏差,阴阳两者所辨。攻而不过,衰邪六七,不行过犹不及,逐而复生。

案中女病人,就是为他医误治,未辨清路数,成了坏证。当下不下,失此,速坏。

另外,细节火候也讲究:

1,临床上,遇到年老体衰的人,如遇实证瘀病,如恐及畏及年老体衰,不敢下瘀,实际上只会耽误病情,尤其是遇到阳明实证,但怎么下,这全在于医生的医术把握,对当时病情的统筹解读能力。攻击力上派多少兵,正气兼顾上排多少将,都是功夫了;

2,下后,该不该马上滋补,有时未必需要马上补,全看人体是否可以接受。补得不好,不恰当,容易邪热复来。所以对于清通为补,或是甘滋为补,全在临证锁定阴阳寒热的势态。

比如,解病后,仍有上热浮动,就该清通。解病后,胃无实邪,脉象转出,兼柔和者,则进谷汤。解病后,尤需观其神、志、意。是否爽朗。爽朗者,心气回。面润者,血气生。此时为神之苗初生,凡厚腻膏粱,避,寒凉无气之品(加工过于精细的工业化食品),避。

消瘀及消痰食,此时成了潘大司马媳妇的主要治疗方向。先将乱药乱食所成坏证解开。

孙氏教人探喉引吐,未施药,说明案发现场,有明显证据支持着,其高者,因而越之。升散涌之。也说明中焦堵塞得诸食逆上。吐后螈定。

内外沟通的途径通开,中心向四周有了能力输布,滋育诸筋,荣灌诸脉,螈自然缓下。此时,孙氏给药:

川芎、山楂、泽兰叶、陈皮

半夏、茯苓、香附

思路,基本属于通活开窍,利血脉,调水液之品。锁定在以通为补。并未进以高能量药力。如果说前法探喉涌散,属于制导导弹打击邪窝,那么后者药力,则属于地面部队入城巷战,肃敌驰突。

稍微好些。

剧情有点反转,之前治人坏证的医生又出现。至于为何出现,如何出现,且再次干预了治疗,怎么搞的,无从得知。总之,出现了,又给补药。

荡涤未尽,妄用呆腻,添寇无穷。

“子丑时陡然狂乱.如降神之状.汉声官话.问答如流.其声壮厉.迥异平时.其家咸谓神附.祈祷百般.”

瘀热内结,上扰神明,则见如狂或发狂,或喜忘,或神情烦躁。即所谓昏乱不息乃蓄血形与状。

所以,孙先生断案:

“此恶露不尽.乃蓄血如见鬼之证.非真有神佛相附也.”

“以归尾四钱.川芎一钱五分.泽兰叶、益母草、滑石等.煎冲热童便.连饮二帖.狂乱少定而未除.”

祛瘀为主。结合了活破与凉散,除火积血结。专在血分。

狂乱少定而未除,孙氏判断另有胸中余痰未尽,仍滞。可惜没有脉象记录。或是以证象定断,以意推得。百祟在血与痰。加了大量山楂。这里择山楂,而非他类化积滞,看得出思路上,还是和食浊欲清则痰自去有关。

大凡临床上山楂破积,都需要把握用度,属于易耗元气之品,久用倍伤伐气,胃中无积,脾虚者,妄用亦戕生机。中病即止。

但是结合整体用药,组合在一起,属于轻消之剂,并非重攻。

案中用药后,恶露稍行,即邪已有出路,便是好事。这个时候,观神。神思即静。由原先的狂乱进入静态,息止下来。

“手足微动.或自以手掌其面.或自以手捶其胸.昏乱不息.”

这是津液大虚之象。为什么津液大虚,人会如此呢。我们其实可以把这类现象,归为“撮空理线”、“循衣摸床”。是大虚之候。这类,需要非常重视当下刻证中阴血的状况,阴未竭或阴已竭,事关生机。阴若未竭,小便利,易生;阴若已竭,小便难,治疗难度很大。

生活里有的老人,白天总是容易昏睡,脸色发红,不时用手挠脸搓脸,即是阴血大为不足的表现,此时需要尤其重视小便。出现有小便难,说明身体内部水液流布失司,个中则易痰积,因痰积百病丛生。

回到案子。

病人出现大虚之象。客观看待。若是因火劫取汗,致阳盛伤阴,成坏证,津液大虚,则已近死证。若阳明热极,在治疗上,汗、吐、下三法失宜,导致坏证,使热弥深,则更是需要凭脉证合参,看虚实,邪实程度与正气虚损状况,视计堪受,或消或导,或救益阴血求生。

案中是解病后入虚,我们来回顾,先有探吐涌散,再用活血攻瘀,以及化积消肉,属于一上一下,已可列为吐、下解病,只是案子的处理方式,是以人体自我当下祛邪据证趋势所排,消耗是大,可也打通了出路。

此时的虚,在瘀祛有功下,必补。

孙氏在此时用了人参。与前医所用人参,完全不同思路与时机。所以获效。工具还是那个工具,用的人不同,效果不同。

“诊其脉近虚.早间面红而光.申酉时面色白.此血行火退.故脉虚而当补矣.与人参、川芎、泽兰叶各一钱.当归、山楂各二钱.茯苓、陈皮各八分.卷荷叶一片.煎冲琥珀末五分.服后嗳气二声.”

热燥的象,在升降中的表达,面部即为显示处。随着血中逆火下降,烦张之势也回落,呈现了弱态。机在须臾,此时不补,则生气不回。在兼顾到血分,浮热未全尽,心神亦未牢的基础上,攻中有补,补中兼行,防止补而不转成呆,御正气于脉,免邪去复来,更重点在于,观全方,心肺之气不作戕伐,亦无为行血分而施香燥,故不劫阴。

前已论及,此虚候,务必保阴血不竭。

清阳升而浊阴降。本是天理生理地理。是生命动力结构的基本模型。是一种宇宙视野般的医学视角。

等到“恶露行.大便通.而索粥饮矣.”便是众所周知的,胃气已生。当我们开始准备吃饭,随着呼吸,将食物吞下,体内便开始“生气”。《内经》中有《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黄帝问焉: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直接从天地人的角度,谈气,或用能量这个词吧,于人体语言上的编程。

这两段经文,讲的是黄帝问岐伯六六之节与九九制会。涉及天体运行,地道图文,人道身秘。

比较实用贴近生活的是,谈到吃饭问题。

我们吃饭,生有气,这是真正的生气。不是不高兴那个生气。生气,有营气,气游五脏,即所谓的五运。五运中,涉及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能量化变增减,并非绝对始终处于一个稳定水平值,加之在整个周天运转中,有风寒火热燥湿之六气不同,或有太过,或有不及。由此驱动生命力循环往复,规律而行。气,能量之意,所运行的规律,为数。

经上另有论:“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

气数与天度如何配合?你可以说它是一个圆环,或周环。十二时辰为分。即十二地支。我们体内的营气,就按这个环运转。

且通于天气,合于天体中的运行规律与角度。

转六十度,即两个时辰。此六十度,是天道中“辰”(水星),与太阳的距角接近于三十度为计。所以,一辰,为大概三十度。那么,自然一个圆周就是十二辰,等于三百六十度。补充说明,辰,是传统文化中,作为衡量天度周转度数的基本单位。所谓一节,气运一个周天,需六六三十六,即六节之意。经上所言“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一岁,一个周天。

营气在人体自转一周,转三百六十度,六节。

大小周天。物体小周天与自转有关。大周天,与公转相关。小到蝼蚁,大到星体,不离此所指。

天数六。

地数五。

九,人之数。

这一切,产生人体生命核心力量:气血。更使其按照一定的秩序与部位环周。

这些和术上治病有什么关系?似乎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和人有关系。是所谓人的命运:命从天地来,运从气中生。就看人把自己的气运到哪里去了。

                                            △▲ 

曾骞,散人。

蘋果用戶打賞碼

文章已于2022/02/27修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五·产后瘀滞
产后恶露不绝
朱南孙证治经验
卓雨农、月经过少
《张聿青医案》产后
【每日一药】消食化积,活血散瘀——山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