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老家四川,山上有个吃人魂的马妖!

 轻口味故事 |真实灵异源头
有些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转文请注明:来自公众号 轻口味故事

By:时光迷踪

我也来说点我老家的事吧!

我们那奇闻异事很多,所以先给大家交代下背景:

老家蜀地的,大巴山,“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李白不是说了吗“蜀道难于上青天”山脉绵延,植被丰茂,山路崎岖,自古蜀地算是易守难攻,山村更是消息闭塞,故而巴蜀之地多鬼怪之说。又因战乱,清康熙年间有了“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故而我们这里一般都是一片小山脉(姑且说是山脉吧)大多是一家同姓人氏零散分部的聚居之地(颇有些占山为王的意思)。

大约解放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山上是个规模较大的土匪窝。现在很多老人还会说地道的湖南和湖北某地的土话(我确实听不懂)。

我们所在的山脉居住的都是姓罗的,据说老祖宗是周朝末年南迁至湖南汩罗地区的祝融氏后裔。

在我外婆刚结婚时,大约是4、50年前。嫁到我外公家的那一片山是姓欧阳的,当地人都会看一点门道,很少有人中邪,并且当地出了很多教书先生,村子里有什么事情都是请先生来主持。

那个年代没有公路,就是到了现在还是没通路,山区修路耗费很大,因此,当地人赶集、孩子上学、走人户,都是爬山下河的,要走很久。

这里就说到去我外婆家要路过的地方——被石马荼毒过的一片山。

阳面是一片陡峭而宽阔的向阳坡(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都是被太阳晒着的,又有水源),中间部位微微隆起一条山梁,链接山顶直到山脚下的一条河。

按理说这里应当是植被丰茂,可是从山下到山顶中间以一个白石坝子为分界线,石坝之下木苍草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气勃勃。石坝之上寸草不生。

这个石坝据说是当年石马出来觅食落脚之地。这石坝的质地也很奇怪,看着像石头一样平整,但用手一抓就成了细沙并且很重,颜色雪白。从来不被风吹走。永远只在白石坝。

这片山以前也不是这样的,据说是因为被定在此处的一匹成了精怪的石马给啃食了,才变成不毛之地。

这石马位于此地东北方向的石马山山顶。我舅舅还去看过,确实是一个模糊的马的造型,很巨大没有头部,通体洁白。

石马山的地势很低,周围有5座较高的山。我曾经远远的看过石马山,感觉石马山像是被镇压在中间。

这石马每逢初一十五就会在半夜飞出来找食吃,先是啃食白石坝子上岸的农民的作物,尤其爱吃嫩的小麦苗和牛皮菜。

村里人没辙,就到河底或是背山去开荒,喂猪喂牛都得去很远的地方割草。

后来它胆子越来越胆大,见这附近没得吃了就跑到对门(对面)山上去吃。

对门人(就是我老家那的人)也是不好惹的,山上有土匪——也不能称之为土匪,他们都有爹娘老子,婆娘娃儿住在山下,也从不不打家劫舍,有点类似保护自家山脉的武装力量——这不是跟土匪抢地盘吗?

对门人就在跟石马山同一高度的一个山梁立起了一个阵,叫做母猪石(这地方也很是邪门,以后有机会讲给大家)专门对付石马。

这母猪石是一些椭圆呈长条状、大小不一、质地坚硬的石头组成的石林群,表面粗糙有孔洞,所在之地是一条拦腰断掉的山梁中间,周围无遮挡,石林中间是一条只容一人通过的小路,两边是垂直的悬崖(每每走过我都腿软)。

这母猪石平时是冰封雅静的,但每逢初一十五就会发出类似杀猪的时候,猪那撕心裂肺凄厉又可怖的嚎叫,这叫声十里八乡都能听见。

自从有了母猪石,石马再也不到对门去觅食了。

再说回石马,现在觅食也困难了,咋办呢?没办法就开始吃白坝上岸的草、树,能吃的都啃光了,没得吃了就开始吃附近山上的动物,什么斑机子、野兔子、毛狗……都被吃完了,就开始吃村里人家的猪啊、牛啊、羊啊、鸡鸭鱼,但凡是活物都被吃了。

村里人那个苦啊,找了些会点道行的人来收拾,没想那石马还很厉害,久久治不下,还弄死了一个比较厉害的端公。具体怎么死的不大清楚,据说是吃掉了魂。

之后就再也请不到高人来收这石马了。

村里人没办法,只能举家搬迁,现在还能看到当时遗留下来的房屋旧址。

有的搬到了间隔很远的同姓人的寨里(我们那很多地方叫某某寨子)。有的搬到了白石坝下岸。

但这石马不死心,就开始吃过路人,常常有人被它吓得跌下悬崖,或是吃了魂魄变成傻子,或者落下残疾。

我很奇怪它为什么不离开这里找个深山老林?外婆说:它是犯了错(石马的来历和犯的错已经追溯不到了)被定在这里受罚的,真身早已毁灭了,无法离开石马山。

我问外婆既然定住了,为什么又能跑出来?

外婆说是因为某某方位修什么东西坏了定它的阵,从而跑出来,且只能跑到白石坝一带和对门山上。

当地老人说这白马是曾经也是正道修行的,是不小心犯错的,刚开始它还潜心悔过,还帮助过落水的人,若是它老老实实受罚再过个多少年可能也就有自由身了(就是山顶那匹白石马变成真身)。

只可惜它被遗忘了,许多年过去了也没有得到自由。怨气更是累月加重,年深久了就变成了嗜血怪物,不分日夜时辰的出来害人。十里八乡都惧怕它。

白石马的消失源于一个十来岁的孩童。

他们村在白石坝下岸,那年代没有电话,山里人就有托人送口信、送物的传统。

一般送口信都是找十几岁的男娃儿,这些娃儿脚程都很快,一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或是孤儿,给口饭吃他们就会认真的把口信送到。

这男娃是个孤儿,父母双亡,也没有个亲戚关照,同村人可怜他就常常留他吃饭,可以说是百家饭长大的。

他也知恩图报,经常帮人干点农活,送口信。帮人带的口信也是从不泄露,十里八乡的人都认识和信任他。

这天,男娃所在的村子有个老人得急病快不行了,就托男娃去找在背山河下修路的儿子回来见她最后一面。

这男娃二话不说提着这老太婆家的马灯就往背山跑。

正巧走到白石坝就遇到石马出来找食吃,这男娃也不怕就跟石马央求道:“我们村头的某某娭毑要不得了(快死了),你硬是要吃我我也认了,求你等我给他儿子送完信,我回来给你吃”。

这石马哪管这么多,坚持要吃这男娃。结局当然是男娃被石马吃得只剩一副骨架。

怪的是,当晚这家老婆婆的儿子就连夜赶回来了,见到了他老娘的最后一面。

办完丧事就去找这男娃道谢,找了几天都没找到,就跟村正说。

村里就组织人找,找了好久没找到。

这人在回工地修路的途中走到白石坝,听见有人叫他:“叔、叔~~”

这家儿子以为白石马来吃人了,吓得筛糠,就哭道:“石马大仙,饶命啊!我屋里刚死了老娘,我还没讨媳妇啊!饶命啊~~”

这声音继续:“叔,莫怕,是我啊,我是给你捎口信的某某娃儿。”

这家儿子这才定下来骂道:“你个小崽儿,跑到这个塌塌藏起抓(这个地方藏着干嘛)?我们找你弄久(这么久)找不到~”

那娃哭道:“叔,我回不去了呀,我遭白马吃了”

这家儿子又骂:“吃你个破落鬼,我老娘死那晚上你还来给我报信,我两个一路回来的,你个狗日的,格老子一天莫求事,深更半夜来哈(吓)老子,老子抓到不zang(读二声,打的意思)你几定子(拳头)”

男娃又哭道:“叔,我说的是真的,我遭白马啃了,只剩几根骨头了,甩在这堰塘里(水塘),呜呜呜呜……那晚上我也不晓得我死没死,就想到要给你报信,报完信跟你一路回来,走到堰塘这就走不动了…呜呜呜。

…你看嘛,我真的在堰塘里头啊,大晚上的我哈你(吓你)搞啥子嘛。你找人把我捞出来,埋在白石坝头头上,二天(以后)白石马就不敢来害人了”。

那家儿子想起来确实晚上男娃没跟自己回家,细细一想男娃走路没有脚步声,这才反应过来是男娃的魂来给他报信的。

这家儿子边抹泪边骂道:“你个背时(倒霉)的娃儿,白马吃你你不晓得跑啊,还管送啥子信,把命都送没得了~”

男娃道:“叔,莫事,我从小就是村里人养大的,本来就是贱命一条,我妈老汉儿死的时候我没跟到去,多活了这些年,我知足了。

我跟坡上的山神告了状,他说要帮我们收这白马。你跟村里人说哈,把我埋在白石坝头头上。”

这家儿子连忙返回村里告知村长,村里组织打捞,结果真捞出来一堆小娃儿白骨。

家都站在堰塘边上沉默了,几个一路来的妇女不停的擦眼落水儿。

第二天一早就组织唢呐匠(葬礼打头阵的开路人)带起全村人给男娃下葬。

这娃儿下葬后不到一个月,有天晚上,下大暴雨电闪雷鸣的,天上扯闪(雷在云层中闪动)亮如白昼,一个炸雷打到石马山上,山顶都冒烟了。

村里的人听到一阵嘶叫,那声音像针刺得人耳朵痛,雷雨持续了两夜一天。后来有人跑到石马山上去看,白石马头被整齐的切断了。过后再也没听过白马出来害人了。

我想是大概飞灰湮灭了。

后来白石坝的堰塘边上立了一个小小的土地爷神龛,土地像是一个提着灯的男娃。这个我看见过,每次路过都会给他作揖、送水果。

我外婆听当地老人说,那个男娃埋骨的地方可以修补定这石马的阵,天上打雷石马就跑不脱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炸雷把它脑壳抓断。

但是直到现在白石坝的上岸还是寸草不生。

外婆经常教育我不要学白马,要晓得知错就改,不管有没有人看到你改好,只有改好了人一辈子才能稳当。

听了这么多回白马和男娃的故事,我觉得善恶到头终有报,天道有轮回,苍天绕过谁呢???有时候天堂地狱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我的外婆是个特别会在小事中给人传递力量的人,也会做一些辟邪的东西。她给我讲这个故事大约也是想我要做一个善良、宽容,知恩图报的好人吧!

我外婆是个特别的人(声明下,她不是那种会收拾脏东西或者看病的神婆哈),去世这些年从不给我妈和我托梦,只是有什么事给我爸托梦,很神奇。

本来我是个无神论者,但是经历的几次我外婆托梦或是说显灵的事情后,我不得不相信有一些世界是我们无法探究的,外婆生前没有享几年福,但愿她在那边生活得很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久远时光走过来的宛西民谣
【今日荐读】娃儿稚趣续集/马 达
新作《给浩波的口信》《托梦》《百岁外婆》《清明回乡》《追问》
每日笔记(5月27日):卧马山村发现一块乾隆年间土地界碑​
微博
拨云见日,云散月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